APP下载

试议语文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

2017-06-16莫惠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自信心学困生语文

莫惠

【摘要】要想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水平,首先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造机会,通过其自身体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感受公平,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被尊重;体验成功,让学困生重塑自信;分层教学,勿操之过急,在循序渐进中施教;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要尽量生动有趣。“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只有一位阳光自信的老师,才能将学困生带出阴霾,走进阳光。

【关键词】学困生;语文;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不要迷信专家,我们自己就是专家”“不是我们向世界接轨,而是世界向我们接轨”,这是那年我们去山西新绛中学学习取经时,他们宁校长说的两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份自信,从随处可见的标语牌上可以看到:“努力学习吧,不要在乎别人怎样评价自己;抓紧充电吧,不要在乎是否得到赏识;趁年轻积累学识吧,这才是人生最大的资本。”震聋发聩的肺腑之言激励学子:自立、自强、自信!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有着明显的特点:如词汇匮乏,缺少语感,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时对文字的反应较为冷漠,缺乏文学的理解能力;还有就是对文章理解鉴赏能力较差、语文学习基础差,对常用的词汇理解不够,时常写错用错。甚至还有一些学困生对拼音还不能理解,不能正确读出汉字。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只是一味抱怨,于事无补;放任學生的低落与自卑,作为教师更是于心不忍。

面对学困生的心理现状,作为一名教育者,如何塑造这些自我放弃的灵魂,拯救沮丧的心灵呢?我尝试从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心入手,作了一些尝试。

一、创造机会,通过其自身体验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没有自己的亲身体验,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与理解的东西,只是被动接受,要么是死记硬背,要么是瞬时记忆,一定是不牢固的知识。从此,我开始不断提醒自己不能赶学习进度,不能急于去完成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不理会学生的不同层次而去追求与年级学习内容的统一。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发声的机会。于是,我做的一件事是将课前三分钟变成了课前五分钟,这个课前展示活动按学号顺序,人人有份。学困生的表现有怯懦,对上讲台有排斥,但每个人都很用心准备,他在自我锻炼与互相学习中为自己将来大胆发声、从容淡定铺好了路。

二、感受公平,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被尊重

曾在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关于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老师时,投票率最高的是:偏心的老师。上课时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谁也不落空。同学们觉得这里没有老师只叫那些表达能力强、思维好的学生展示,没有偏私,只有平等与尊重,在属于你的时间你可能任意支配与展现,大家都在分享你带来的精神养料,越是丰沛越让人满足。下课后我们可以和学生套套近乎,不只是和优等生,也无须特别关注学困生,课堂外只关乎玩笑、家常,面尽可能广,参与人数尽可能多。

三、体验成功,让学困生重塑自信

自信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活动中,从小养成的。素质较差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奴隶,缺乏学习的信心。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老师帮助学生合理认识自己,找到他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如智商不高的学生努力学习,作业整洁,集中精神在课堂上,顽皮的学生较为聪明,接受能力比较好。老师也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即使纠正错误的字符)鼓励和赞美。使他们对学习有信心。这种学习信心的建立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学习更加主动,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成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个人的教育信条是:给每个孩子贴上优秀的标签。

四、分层教学,勿操之过急,在循序渐进中施教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语文教学而言,我们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想让学生两节课就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只有一个答案:降低难度。让学生感到理解文章并非难事,从而主动学习,以后再慢慢加长阅读文章的篇幅,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要尽量生动有趣

照本宣科或题海战术,只会让学困生一无所获。寓教于乐、生趣盎然的教法才是王道。语文课上除了既定课本内容,有时不妨来介绍一位名人、积累几个古诗意象、解读一段古训、玩几个字谜灯谜等。

苏联教育名家加里宁说过:“学生们还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应处在最严格监督之中,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监督。”播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就要充满阳光,“正人者必先正己。”“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这正如俄国教育者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教师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只有阳光自信的老师,才能将学困生带出阴霾,走进阳光。

注:本文是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度阳光评价专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阳光品格的研究”的阶段成果 课题编号:GZJY2015-122。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自信心学困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