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有效性研究

2017-06-16刘佳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记叙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对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语文记叙文阅读有效性的含义,笔者认为记叙文阅读有效性的定义是为了遵循阅读本身的规律,依据记叙文本身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可以节省大部分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初中语文记叙文低效表现在初中学生文体阅读意识淡薄牵制记叙文阅读无法可寻和记叙文阅读水平的高原现象,使之面临的困惑有增无减。造成低效的原因,不仅是学生的责任也有老师的,需要我们去探讨,避免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有效性研究

我们要明确记叙文阅读有效性的含义,第一点就是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记叙文。我比较认同关于记叙文的定义是以记叙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写成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我们定义的记叙文。笔者认为的有效性,是指在阅读时是有效率的在阅读,而不是在做无用功。在特定的阅读条件下,不是阅读的时间越长,其效果越好,反之,阅读的时间短,效率就不好。在阅读中,效果是放在首位的,有了效果才是效率,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根据记叙文中的特点选择适合本文章的阅读方法,再投入一定的时间,你就会取得非常好的阅读效果,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达到自己的预期要求。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低效的表现

为了考试能得到一个好成绩使初中学生记叙文阅读的目的走入了误区,语文的教学不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记叙文的教学变成了可有可无。很多语文老师并不注重记叙文的教学,只是领着学生做做习题和读读课文。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学会了阅读方法,如果想要在记叙文中得到优异的成绩,是离不开对于文本的解读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来达到阅读的目标。国家倡导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有存在的意义。我们既要适应也要创新,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学生离开阅读教学,不能让初中的学生对阅读的目标的认识走入误区。我们要纠正初中生错误的观念。希望初中的学生不再存在记叙文阅读低效的表现。

初中学生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在学习中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进步就会非常困难,初中生记叙文阅读水平的能力非常低下,十分令人担忧,虽然初中生的能力也在逐步上升,自我效能感也在不断地增强,但是情况并不是这样简单。初中生阅读記叙文的能力让人非常担忧。随着初中生年级的不断升高,语文阅读的难度在不断增加,初中生产生了许多的困难,这表明初中生的阅读水平还是很低下的。因为要参加应试考试,初中生是很想提高自己的能力的,但是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就出现了烦躁的心理,题怎么也答不对,做再多的练习题也没有用,以致更加讨厌阅读。

初中生的文体阅读意识非常淡薄。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的语文教师们对文体知识越来越不满意,很多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再给学生讲授文体知识,导致学生的文体知识更加匮乏。教师在教授阅读方法时并没有讲全,甚至还不知道从哪里讲起。教师的水平越来越差,有些老师在唯考是图的思想驱使下,老师和学生们离文体这一概念越来越远,初中生未能根据文体来选择阅读方法这一现象是很常见的,记叙文阅读无法可循也随之层出不穷,这就是阅读中的弊端。

三、初中学生阅读低效的原因

(一)教师层面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文体知识几乎一无所知,自己不知道从哪开始学,对学生不知道怎么教,只能看着教案讲课。因此,文体的知识传授慢慢淡出初中语文教师的视野,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无视文体知识的现象慢慢成了常态。从初中到高中,虽然初中语文教师对记叙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所增加,但教师只是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多做题,要是问学生这个答案怎么来的,大多的初中生是不知道,只知道这个答案是对的,初中生们不知道这些文体知识,老师没有教授,教师这样做是不对的。初中生记叙文阅读元认知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缺少对记叙文阅读心态调整的意识,缺少使用记叙文阅读策略的意识,缺少记叙文阅读过程中自我调节的意识,缺少对记叙文阅读效果自我评价的意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底还是老师没有教授好知识,教师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要一笔带过。老师是要传授知识的,并不是教学生混日子的。老师的不认真负责才使得学生的阅读水平没有达到标准,初中语文教师指导行为的缺失,再加上初中生元认知意识的缺失,构成了记叙文阅读低效的根本原因。我们应该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生层面

1.对“垃圾文化”的崇拜

什么是垃圾文化,就是不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喜欢外国的流行文化现象。现今现代的社会消息不再闭塞,一台电脑、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随着网络的快速传播,每天可知天下事。不好的垃圾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不但非常受初中生的青睐,也被大多数的国人所喜爱,这个结果就导致了初中生认为语文有什么难的,我是中国人,中国字还看不懂吗,对于语文教材就不够重视,不认真分析课文,初中生为了升学考试,就不断强化数理化科目的学习,语文科目便是不费脑力学的科目,不用学不用练直接考试就行,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计划总是在学生那里屡被搁浅,初中生的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难以拿到日程上来,初中生的阅读行为变得不那么重要,缺乏语文老师系统和规范的要求与指导,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记叙文阅读目的是什么,该怎么做也不知道。

2.不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指你长期在阅读时形成的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初中生在阅读时出现的不良习惯主要是体现在阅读时不做摘要,不能够恰当地利用工具书,默读时唇动、指读、回视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不良的阅读习惯不仅会影响整体的阅读节奏,还会制约阅读的速度。长时间下来,学生做的阅读都是无用功,没有阅读的效果,哪来的效率。

3.学生要了解自己

学习者应该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要盲目去做一些无用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

四、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有效性的对策探讨

第一点归纳答题方法。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考试,大多数是以现代文阅读为主的,部分初中学生认为语文书中的课文不用读,反正课文里的文章并不会出现在语文考试试卷中。其实这些初中生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课内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总结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试卷上的文章即使是不同的,但文体也就那几种,有些题型在课文中是完全可以找到的。因此,课内答题技巧的总结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点是加强当堂的测试。现在初中学生的参考书比语文老师的还要完整,布置课前预习或课后思考题,马上会想到参考书,答案是有了,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一旦到了考场,没了依靠,答题思路不清,经常答非所问,即使学生知道解题技巧,往往也是语言组织得非常混乱。所以,教师在教学课文时,既然参考书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那不如就多放手讓初中生自己解读,老师则以总结为主,把空出来的时间用在当堂检测上,不但可以了解初中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激发初中生的思考能力。当堂检测主要有两方面:1.课内问题。老师提问,学生写答案,回答问题要准确、要完整、要简洁流畅。这种方式主要是检查语言组织能力,问题量适中就可以,主要以一些知识点显著的题型为主,以便及时反馈答题情况,提高学生的成就感。2.类型题。比如老师教学课内文章时,老师准备同样题材的课外文章,并设计一些题,当堂解答,学生一旦没有了参考,又可点拨他们结合课内的解题方法完成,鼓励学生学会自我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点就是多多练习。因为学生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有时候不能把全部的知识点讲完,所以适当加入课外练习可以较好地补充知识。素质教育虽然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适量的练习题还是有必要的,毕竟天生语感好的学生并不多,学生大多数只能依靠熟能生巧。课堂的练习内容可以是由老师提供,练后讲评。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课后交流并相互批改。在九年级阶段,还可准备文章让学生自己出题,以训练学生对文章要点的把握,增强学生在考场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变通。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还丰富了训练方式,避免了学生产生枯燥感。学生应该根据练习情况知道自己在哪类题型上较为薄弱,平时有针对性地练习,在一遍遍实践中锻炼自己。

作者简介:刘佳,1993年生,辽宁大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记叙文有效性阅读教学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