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使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2017-06-16王进英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书声琅琅朗读语文课堂

王进英

【摘要】语文学习无他途径,唯有读书一条路,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这读不是傻读,而是有要求、有目的地朗读,让课堂书声琅琅。在读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探究问题,以读促解、以解助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朗读;书声琅琅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经常会听到或在报纸上看到有许许多多老师发出这样的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要他们读书就是不出声,老师提醒一下读几声,不提醒就默不作声,课堂上或自习课上总是静悄悄的,怎么办呢?”究其原因,不得不说与学生的心态有关。互联网兴起、信息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孩子们知识面广,富有个性。而语文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浸润于无形,一步一步慢慢提升个人文学修养和对汉语母语的敏感度。因而对语文学习来说,临场前突击不会突飞猛进,一时间搁置也不致学业荒废。这样一来,学生就慢慢滋生一种“语文课很简单,反正我都会”的自满心态。 作为长期在一线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想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浅见。私以为要想使语文课堂书声琅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告诉学生朗读的重要性

(一)朗读可以使学生提高文学水平,丰富文学素养,培养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不局限于语言文字——比如会写方块字,会说四字成语,会用比喻修辞写美文佳句,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精挑细选的古今佳作、诗词歌赋,感受不同文体、不同文风的文学魅力。比如古代的诗歌,文学性与音乐性兼备,如果只钻研其遣词造句之匠心,将失其音律铿锵之灵动。不读不知庄子的汪洋恣肆,不读不知太白的飘逸神思,不读不知杜甫的沉郁悲怆。不读,又怎知柳永、李清照之婉约缱绻,苏轼、辛弃疾之豪放开阔……朗读让先贤们炽热的情感“活”了起来,其赤子之心、其傲然风骨跨越千年扑面而至。

(二)朗读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善于朗读的同学肯定是热情、开朗、大方的同学,性格也一定外向,一定会聪明活泼,语文能力一定高。因为这些同学平时读得多,自然增加了语言积累,口语表达能力强,作文也会很棒,那么这样的同学一定是一个活泼可爱、自信心强的同学。

(三)朗读可使学生多记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促使学生更爱读书,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功莫大焉。”“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叶圣陶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样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名人名言对激励学生自然更加有效。

(四)用名人诵读成才的事例告诉学生读书背诵的重要性

文学巨匠巴金回忆自己如何走上文学道路时说过,他的文学功底就得益于他少年时期背诵的《古文观止》中的几百篇文章。那些优美的句子,甚至篇章结构都深深地影响了他,成为他创作的基础。

十几岁的中学生正是身心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一方面他们迷茫无知,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十分模糊,急需引导者和领路人。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获得重视和承认,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此阶段,老师作为陪伴他们的领路人,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赞扬是对他们努力的积极回馈,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所以课堂上老师既要告诉学生朗读的重要性,又要对朗读示以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如何操作

(一)老师的朗读能力与朗读水平要提高

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示范朗读,为学生树立朗读的标准和榜样。老师范读得好,学生自然从中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

(二)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朗读的要领,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对朗读的知识要胸有成竹,对不同的课文,朗读时的轻重、停顿、快慢、语调等应了如指掌,在适当时候,再给予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指导。

(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朗读

例如:師生齐读、单人读、多人读、男女对读、分角色读、联合读、比赛读、说读、背读、写读、听录音跟读、表演式朗读等。

(四)用奖惩的方式促朗读

奖惩就是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对朗诵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加分的奖励,对主动要求朗诵的同学,即使读得不太到位也要适当加分,以示鼓励。对那些轮到该读书却不愿意朗读的同学要加以扣分的惩罚。这些平时课堂上的量化积分,期末时要归结到年终的《素质评定手册》上,直接影响到学生本人将是A类、B类、C类或D类学生,对能否进入重点高中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生对平时的朗读积分十分在乎,谁会不积极地去读书呢?

(五)用关爱的方式促朗读

这种方法就是老师对学生要多一些关爱之心,当老师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不投入朗读时,老师要及时向学生了解情况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扣分。当得知是学生方法不当不能朗读时,老师要晓以方法和技巧;当学生是嗓子等部位不舒服时,老师要及时予以帮助。比如:给学生指出一些治嗓子的妙方,或者是一些药物,情况严重的学生,老师要带他们去看医生,使学生明白老师在时时地关心着他们,哪一个学生还好意思闭口不读呢?

(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朗读

传统的课堂都是老师“满堂灌”“满堂占”,老师几乎统治了整堂课,学生发言的时间就很少,哪还有时间去朗读呢?因此,要想让课堂书声琅琅,朗读得有节奏、有韵律,老师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朗读时间。例如散文、诗歌这些体裁的文章,学习时朗诵就应该贯穿一堂课始终,就是小说、戏剧中精彩的段落,老师也要学生反复吟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妙处,使其在诵读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从而提升自我。

总之,语文学习无他途径,唯有读书一条路,读书、读书、再读书。然而,这读不是傻读,而是有要求、有目的地朗读,让课堂书声琅琅。在读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探究问题,以读促解、以解助读。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书声琅琅朗读语文课堂
沉睡的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好词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