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古厨房:讲述时光深处的故乡味

2017-06-16王秀玲

新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食器家宴中古

王秀玲

这是一个开放的共享厨房:中古厨房。汇集有从各地探寻来的小物种食材,用小时候妈妈的食方,呈现念念不忘的故乡味。可以预约一桌美食,也可以自己下厨做一桌家宴。亲朋好友,或是对食物有相同喜好的人,热热闹闹围成一桌,以食物作为连接,分享美食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安静的时光深处彼此温暖。

2016年12月7日,在一间堆满旧物的厨房里,举行了一场别有情趣的婚礼。老木板、旧食器、故乡味,这些有着时光痕迹的物件,见证了爱的天长地久。这间有趣的厨房一时之间成为网红,受到近十万人的关注。

旧食器引发的厨房梦

中古厨房,最早只是存储和展示旧食器的地方,藏身于厦门一个毫不起眼的老厂房里,那里没有指示牌,没有电话,来访需要微博预约。中古厨房的主人杨函憬,来自贵州雨朵镇,以收集旧物闻名。十几年来,他收集的旧食器越积越多,鸡公碗、老饼模、老筷架、旧杯盏堆满屋子。别的旧物很容易被喜爱它们的人带走,重回日常,唯有这些旧食器,静默在时光里,落满尘埃,无人问津。

有一年冬天特别冷,那天因为一个文案,杨函憬他们加班到了深夜,大家有些疲惫和困倦,于是,有人起身冲了一杯咖啡提神。而最小的那个年轻人抱起一摞鸡公碗,到冷冰冰的水管下冲洗、擦拭。尘垢散去后,沉默不语的碗器,好像被唤醒过来,发出暖暖的光泽。看到这些,杨函憬有些心疼地偷偷笑了: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家伙,看来是饿坏了。他站起来提议,在办公室里就地取材,用热腾腾的火锅驱驱寒吧。

大家一起动手,用几块木板支起简易灶台,三张书桌、几只凳子搭起餐桌。食物是最暖人心的。看到大家围着一张桌子热闹吃喝的场景,杨函憬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围着火炉的温暖夜晚。

他从旧物堆里找来老抽屉,竖起来钉在墙面上做隔板,摆放碗筷等食器;又把豆沙绿的旧窗架稍作修改,做了空间隔断,将厨房与办公室隔离开来,这成了中古厨房的雏形。

有朋友来访,或者老家来人,这个临时厨房就成了杨函憬大显身手的地方。他会早早去市场寻一些时令菜蔬,用最简单的方法,尽可能呈现出食材原本的味道。他不喜欢用七七八八的调味品提味,他对食物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认为始终还是原生原味的东西最美好。来过中古厨房的客人,在品尝之余,往往会惊叹:“想不到味道这么纯正,不由自主就会想起小时候的饭菜香。”

这种场景,杨函憬多数时候会拍照,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客人也会把这些美好的体验分享出去。时不时,会有人给杨函憬留言:“那只鸡公碗,我想要”,“那个盛菜的盘子,我好喜欢”。就是这样,许多客人因为美食而喜欢上捧在手里的食器,带回去,盛饭盛菜,或者鸡公碗内栽上绿植,放在阳光满满的窗台,或者老饼模反过来做了茶盘。回归日常的旧食器,是一个引子,很容易让人想起过往的生活,盛放其中的食物也因此有了独特的味道,怀旧而温暖。

这个生长中的美食私密空间,上线后推出中古家宴,席位不多,不定期开放,也没有固定的食谱,跟随季节时令变化制定食单。每次一经推出,分分钟就抢光。

走在回归路上的美食,杨函憬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foolfood。因为他认为:好食物本质上都是笨拙与本真的。

跟着食材去旅行

杨函憬说:“世界上最好的厨师是妈妈。”用爱去做一道菜,是饮食的初心,很美好。他曾发起“记忆换米计划”,用一袋糯米,换你对故乡的温暖记忆,搜集各地妈妈的食方,带进中古厨房。也许是一份妈妈亲手包的水饺,也许是一盘酸笋蒸鱼头,也许是一碗土猪肉炖土豆。朴素,平常,有着从前厨房的样子和从前生活的温情。

杨函憬的妈妈第一次来到厦门,他陪着妈妈在厨房择菜、洗菜、聊天,做他小时候爱喝的肉丸汤。在老木桌上,用旧碗器,盛放上小时候的饭菜,坐在妈妈身边边吃边聊,是怎样的幸福和温暖。

妈妈的食方,传统的做法,用旧碗器盛放。可是,细细品味过后,杨函憬总觉得哪里不对。不是妈妈的食方出了问题,是食材跟从前不同了。

我们放慢生活的脚步,是为了更真切地品味生活的滋味;快速高产的食材,没了时间的沉淀,味道自然也消淡了。

为了寻到小物种的健康原生食材,杨函憬开启了寻味之旅。中古厨房的食材猎人们,跟着食材的足迹,去往天南海北各自的故乡,探寻原生原味的食材。在春夏秋冬的旅程中遇见有趣的人,了解有味的食材。

在贵州,杨函憬找到了辣椒的传统品种与产区。在雨朵镇,他用传统糯玉米还原出小时候爆米花的味道。谷雨时节,他在莆田跑遍两个村落,用寻来的十斤枇杷果,熬制一罐味酸回甘的枇杷膏。夏天,他用苋菜煮汁,含淀粉少的脆藕切片,做一碗胭脂藕片,有颜值,又通透清凉。大寒之时,他用山西沁州黄的小米熬煮一碗谷香四溢的黄金粥,在天寒地冻的季节,是十分难得的暖味。还有,武夷山的野生红菇、东北五常的稻花香大米、桐木关的红茶……与食材相处久了,杨函憬摸清了每一道食材的脾性,一看、二闻、三摸,通过颜色、味道、质感,他能很容易地鉴别食材优劣。

寻来的好食材,杨函憬乐于分享和推荐,通过各种主题榜单,让更多美好的食材去到爱它的人桌边。当原产地、无添加的食材被爱它们的人领走时,他的心里会有小小的喜悦。

2015年底,中古厨房所在的老厂房拆迁,为给刚刚长成的厨房建一个新家,杨函憬发起众筹,一个月时间,获得865个人支持。2016年7月31日, 2.0版中古厨房建造完成。新家设在时光花园三楼,依着狐尾山,傍着筼筜湖。

赴一场故乡味的盛宴

中古廚房拼桌家宴很受欢迎,只是名额太少,新版中古厨房,增设更多中古家宴预约席位,让不能常回故乡的人,可以回到味觉之上的那个故乡。如果等不及发布公告,想三五好友安静地共享一桌美味,可预约四人即可成席的私人家宴。在安静的时光里,原本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像一家人一样围着小木桌边吃边聊。食物连接起两个陌生的人,两颗向往质朴简约生活的心。

与朋友相约或聚会派对,来中古厨房吃一顿故乡味,是有趣的事;而来中古厨房亲手做一桌家宴,更有趣。中古厨房有三个独立灶台,你可以包下整个厨房,做一回主人,带着你家乡的食材,亲自下厨,做出你的故乡味。也可以与朋友一起,有人洗菜,有人切菜,有人掌勺,享受一起做一顿饭的乐趣。

从探寻、采买,到做一顿饭,都饱含对食材发自心底的喜爱。厨房里不时传出利落的切菜声,让人不禁充满期待。当大家围坐在一起,因着共同喜爱的食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仿佛又亲密了许多。来中古厨房吃一桌故乡味,或者做一桌故乡味,传递出的是对食物的爱,和用爱入菜的理念,也是给生活忙碌的人们一个提醒,把在家好好吃饭的温暖生活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杨函憬说,我们是美好事物的分享者,分享食物的喜悦,也分享发生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美食给予人们的不只是饱腹之欲,更是对美好事物的分享。这也是中古厨房存在的意义。

小而美的中古厨房,在时光里自然缓慢地生长着。它是理想项目,没有利润作为支撑,却在不经意间,微博、微信自动聚合近十万粉。对食物和生活的热爱,把人们召唤在了一起。也有很多大咖来过这里,美食家欧阳应霁、艺术家王小慧、创意大咖李欣频、五星级大厨大刚先生、把食物写入人心的编剧作家柏邦妮等等。

中古厨房是一个养在深闺的女子,渐渐被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热爱生活和美食的人,也想尝一尝中古厨房的老味道。

很多中古粉留言杨函憬,想吃一桌中古家宴,只是厦门太远。2016年底,杨函憬又一次发起众筹,要在全国三地开分仓:广州,珠海,还有正在寻找的第三城。2017年元旦,首场成都站路演就要开始,中古厨房将开到更多城市,开到你的身边,那时,会有更多人爱上原生态的好食材,遇见时光深处的老味道,从而让旧食器回到日常,让故乡味飘进生活。

猜你喜欢

食器家宴中古
中古之家
新春家宴
新春家宴
百家宴 吃出“家”味道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美味珍馐——中国古代器物之青铜食器
论中古时期佛教类书的编纂
细腻东方,食器时代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论中古时期中国佛教徒的焚身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