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学生在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6-15刘璇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技院校

刘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尤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不单纯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更多的倾向于是否培养学生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因此提高高职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挖掘高职学生科技创新潜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的重中之重。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强大推动作用,已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也是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培养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注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校园内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作风意志等。通过参与和实现科技创新,大学生甚至可以在校园里就开始逐步实现成为社会财富创造者的梦想。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育人是永恒的事业,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如果没有创新就难以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才。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积极和有效参与。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实践者。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在当今我国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这一时期,转型发展的压力大,爬坡过坎的难度高,这就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需要有一批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高职教育强调的就是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以后学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越发的青睐于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的激烈竞争已经越来越深地渗透到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生源竞争,逐渐变成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全国职业能力技能大赛每一年都成为各个高职院校的竞技场。高职院校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科技创新,将科技创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在高职教育中站稳脚步。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融入各高职院校办学实践中,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合作,实现学院,企业和社会的互动互利,才能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

专业的限制导致科技创新发展不均衡。高职院校中的专业特色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限制性,例如工科院校与文科院校发展的不均衡。工科院校的学科背景,使其与科技创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较多地开展了以技术应用为主的创新活动。因此,在每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不少工科院校的技术创新项目屡获大奖。相比之下,文科类院校主要以调研类型的项目参与创新活动,不仅创新的形式和内容受到一定限制,而且也偏离了科技创新的主题,创新项目特色不足。

高职学生对于参与科技创新认识不够。很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内容,对教师教授的内容缺少思考不敢质疑,不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知识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缺乏冒险意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信心,容易放弃,导致学生对于参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创新能力培养与自身的职业生涯关系密切。

高职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和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高职院校主要以“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代表的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占全体学生的比例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于学校应试教育所形成了固有的模式,例如一些学生对于活動更关心的是分数,参加活动时的积极性不高,也有一些学生觉得谈创新还太远,就想过好眼前的日子。

高职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学术氛围不浓。高校扩招使得高职院校生源数量和质量下滑明显,一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基础知识不扎实。科技创新活动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对科技创新感兴趣,但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创新能力受到了明显的限制,削弱了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意愿。

一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意识,但由于校园科技创新氛围不浓、平台不多、保障措施不健全,造成学生认可程度不高、多持观望态度。有的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逐步知难而退,半途而废;有的平时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总结,靠短时间突击来完成项目,科技创新质量不高。总体上看,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不健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不匹配、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

培养高职学生在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构建完整的管理体制。建立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为支撑,以学生组织为依托,政策倾斜作为推力的一整套的管理体制。学校可以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领导,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纳入学校育人的整体规划。完善科技创新的各项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要包括学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目标、管理模式及改革走向。不仅要在宏观上把好大政方针,还要具体到每个细小的事务。

以专业为依托建立学术性社团。高职院校要以学术性社团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术型社团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学术型社团的优势,开展形式各异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文化活动,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提升,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挖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依托专业特色而构建的学术型社团,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们的需求,通过层次多样和内容丰富的创新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比如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不久的大一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类的讲座、知识竞赛、演讲等等活动,可以激发大家的兴趣,帮助学生们丰富认识,尽快融入学术环境,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通过创新发明或者作品制作等等形式,促使他们将理论转化成实际,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培养自信。

将科技创新意识带入第一课堂。职业课程教学应实现技术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而且,无论是技术知识还是实践知识,都应折射出丰富而生动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将科技创新的意识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提倡高职学生手脑并用,发展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知识是在获得一定的客观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将个人经验、本土文化及人文知识等融合而生成的一种个人性质的文化。科技创新是新生事物,在与传统教学相融合的过程中,要将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强调学生由“动手做”走向“动脑做”,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科技院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