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2017-06-15王芳尹金荣郭彪叶晨晨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芳+尹金荣+郭彪+叶晨晨

摘 要:文章从工程领导力教育兴起的背景、理论基础、实施现状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大学生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发展与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工程领导力教育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工程领导力;工程教育改革

一、引言

21世纪初,随着资源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经济衰退等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国际竞争愈发激烈。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未来工程师已不能仅仅定位为专门技术人才,他们需要参与到公共事务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来,这对未来工程专业人才的决策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工程型领导人才成为各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工程领导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因此兴起。

2003年,在欧盟专题报告《提升欧洲的工程教育》中,明确将领导力列为工程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04年,美国工程院在《2020工程师:新世纪工程学发展的愿景》中提出:“工程师必须理解领导力的原理,并能够在个人职业发展中不断实践这些原理。”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对国际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进行调研,发表了著名的《工程领导力教育白皮书》,报告中首次提出“工程领导力教育”概念。此后,工程领导力教育很快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得到国外工程教育专家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我国是高等工程教育大国,但远非强国。为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我国于2006年开始实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2010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通用标准将领导力作为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标准之一,要求他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是高水平的专家,更要能够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人物。培养卓越工程领导人才已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部署的迫切要求。

二、工程领导力教育的理论基础

1. 工程领导力的定义

相对于领导力概念,工程领导力具有“工程”和“领导力”两个维度,内涵与外延更加丰富,很少有研究者对其给出明确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引用较多的是“戈登-MIT工程领袖计划”中提出的:“工程领导力是指为了适应顾客和社会的需求,在技术发明的支持下,针对新产品、新流程、新项目、新材料、新模型、新软件和新系统,进行观念创新、设计创新、生产创新的技术领导力。”另外,IEEE 的前领导人Shaw和部分学者也对工程领导力进行了定义。总体来讲,这些定义都是在领导力定义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工程元素,强调工程过程和创新,把领导力元素嵌入工程教育和实践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浙江大学以卓越工程师素质发展中心为依托,就大学生工程领导力教育开展了系列理论研究,在基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定义:“工程领导力是与工程和领导力相关的复杂能力,可以定义为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领导者团结和带领团队共同完成组织目标所应具备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总和。”

2. 工程领导力的要素分析

分析并明确工程领导力的组成要素,有助于工程领导力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4年,美国国家技术奖章得主伯纳德米·戈登给出了工程领导力最早的阐释。他指出:“一个真正的工程师是一个资源团队的领导者,成功的团队领导意味着一定程度的自我批评,自我欣赏和谦卑的特质都要发挥平衡的影响。领导不仅对上要展示忠诚,也需要对下展示忠诚,需要在个人胜任能力、容忍度和督导能力各方面赢得团队的尊敬。”麻省理工学院“戈登-MIT工程领袖计划”中提出工程领导力包含领导力态度、人际关系、情景理解、愿景、实现愿景以及技术知识与推理等关键要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认为工程领导力包括终身学习、潜力发挥、服务奉献、欣赏、执行力、发现与创造知识等10个方面。

雷庆等提出了工程领导力由领导知识、领导行为和领导价值观三方面组成,可进一步细化为各种能力要素。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健指出,在分析领导力的构成要素时,首先要考虑领導力形成的基础和领导力作用的客观条件。

上述有关工程领导力构成要素的描述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这说明工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绝对不是单一不变的,而是随着外部环境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3. 工程领导力的开发理论

继工程领导力的定义及构成要素分析之后,如何有效开发工程领导力成为一项更加重要的命题。

林健提出在工程领导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学习讨论-行动观察—反思内化”的LAR模式模式 。经过一个LAR循环,学生的工程领导力有所提升,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Amanda等提出了工程领导力发展的SGLL四阶段循环模式,包括自我反思(self-reflection)、行动准备(getting started)、领导力行动(1eadership in action)和领导力学习(1eadership 1earning)四个环节。

综合前人研究,笔者所在的浙江大学卓越工程师素质发展中心建立了“L-P-I”大学生工程领导力培养系统。L——学习培训(Learning & training):学生参加领导力专题学习,认识理解领导力,激发领导意识;P——实践体验(Practice & experience):学生参加领导力实践,运用、发挥和体验领导力,改进和提升领导力;I——内化养成(Internalizing & developing):学生通过撰写领导力提升日志,理解所学知识,反思实践活动体验,深化对领导力的认知,并内化养成自己的领导风格。“L-P-I”培养系统的三个环节交叉循环进行、三轴联动、共同作用,使学生的工程领导力不断向成长区扩展,最终促进学生工程领导力的持续提升。

三、国外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实施现状

从2005年以后,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实践项目迅速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戈

登-MIT工程领袖计划”。继其之后,美国其他理工类大学也相继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一些理工类大学也先后进行了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尝试与实践。林健等对发达国家的26个工程領导力教育项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将其分为学位课程、辅修学位、奖学金项目、企业工程项目、综合领导力项目和综合训练这六种类型。笔者认为这种分类基本可以涵盖所有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纳,详见下表。

四、国内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实施现状

与国外相比,在理论层面,国内学者关于工程领导力的研究不多,大部分学者主要基于对国外知名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的分析,阐述了在我国开展工程领导力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近几年来,以雷庆、林健为代表的少数关注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学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介绍了“工程领导力”这一概念,并对工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阐释。

在实践层面, 通过2010年在浙江大学举行的科技教育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暨第五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上的调研来看,当时我国没有任何一所高校有专门的工程领导力教育计划。现实的情况是,与国外明确提出“工程领导力”概念的显性领导力教育计划相比,近20年来,我国已有部分研究型大学以开办工程教育实验班的形式在尝试开展隐性工程领导教育。然而,与美国的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有效借鉴领导力科学理论和领导力教育模式(如“戈登-MIT工程领袖计划”项目就是以MIT管理学院提出的分布式领导模型为依据设计)相比,国内这些工程教育改革实验班虽然以培养工程领袖、领军人才为目标,但大多较少从领导力科学的角度研究领导力教育的内涵和目标等基本要素,课程以数理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为主,缺乏必要的领导科学课程作支撑,缺少领导力特质和价值观层面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仍需进一步明确,培养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

2013年下半年以来,浙江大学就卓越工程师领导力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成立了校院两级协同平台——卓越工程师素质发展中心,以卓越工程师工程领导力培养为核心,开展了“精工卓识,经世高才”为培养目标的系列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搭建了多种教育实践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国内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五、结语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目前对工程领导力的研究都是刚刚起步,工程力领导教育也还在尝试和探索阶段,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对我国高校探索和实施工程领导力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工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部环境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同高校间学生的培养目标、层次、类型和模式均有所差异,因此,在制订工程领导力教育计划时,不能照搬照抄国外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做法,而应该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计划。

(2)工程领导力教育工作要依托有专业背景的工科院系开展。借鉴美国的经验,一方面,专业院系为了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强烈动机;另一方面,工科院系具有优秀教师、企业以及工程领域杰出校友等支持高校开展工程领导力教育的重要资源。

(3)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合力是成功开展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成功案例的研究,我们发现,像“戈登-MIT工程领袖计划”这样全覆盖、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工程领导力教育计划的实施,需要学校层面的统一规划,构建以第一课堂知识教育为主、第二课堂实践演练为辅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Borri C,Mafioli F.E4 thematic network:Enhanc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Europe[D].Florence:Firenze University Press,2003.

[2] Clough G W.The Engineer of 2020:Visions of Engineering in the New Century[D].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2004.

[3] Ruth Graham, Edward Crawley, Bruce R.Mendelsohn. Engineering leadership education: A snapshot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good practice[EB/OL]. http://web.mit.edu/gordonelp/elewhitepaper. pdf, 2011-12-16.

[4]林 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5]Salmani D, Taatian A. An Introduction to Cyrus* Engineering Leadership Paradigm[J]. Academic Leadership Journa1,2011, 9(1).

[6] (美)爱德华·克劳利.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雷 庆,巩 翔.工程教育实验班领导力培养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

[8]林 健.卓越工程师领导力的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14.

[9]雷 环,(美)爱德华·克劳利. 培养工程领导力 引领世界发展——麻省理工学院Gordon工程领导力计划概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77-83.

[10]林 健,续智丹.国际工程领导力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7-17.

[11]崔 军,汪 霞,顾露雯.美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5):76-84.

[12]崔 军,汪 霞.培养工程领军人才: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领导力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10(6):30-35.

[13]雷 庆,巩 翔.本科阶段工程领袖型人才培养方案特点分析——以戈登-麻省理工学院工程领袖计划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108-113.

[14]雷 庆,巩 翔.工程领导教育的内涵解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77-83.

[15]雷 庆,巩 翔.工程领导力的历史演变及其领导学分析[J].高等载程教育研究,2012(5).

[16]叶伟巍,叶 民.工程领导力要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94-95.

[17]李志清.大学生工程型领导力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3,(8):122-124

[18]周 静,郭爱煌.高等教育中工程领导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5):106-110.

[19]成名婵.工程领导力开发的创新模式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20]徐匡迪.领导力与成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1]纪梦薇.美国高校工程领导力教育计划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2]李晓强,孔寒冰,王沛民. 建立新世纪的工程教育愿景——兼评美国“2020工程师”《愿景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23]徐海燕,汪前进.美国的工程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科技导报,2003(12).

[24]马培培,洪 林.论我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

[25]王玉晴,王 敏.思想政治教育与工程类学生领导力培养耦合机制研究[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6]杨卫民,鉴冉冉,谭 晶.面向研究生工程領导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27]李兰平.本科生工程领导力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