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折”为“直” 巧解最值

2017-06-15王学俊

初中生世界 2017年23期
关键词:折线端点动点

王学俊

化“折”为“直” 巧解最值

王学俊

转化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用于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化未知为已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生疏的问题熟悉化,把非常规的问题常规化,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实现不同的数学问题间的相互转化,这也体现了把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有章可循、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思想.

【探索活动】

引例:如图1,在一条小河l(小河的宽度忽略不计)的两侧有两个村庄A、B,在小河边修一码头P,使PA+PB和最短.

图1

图2

【分析】可能你不难发现动点P的位置,连接AB与l的交点即为点P,如图2.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共点折线”(有公共端点的折线段)的最值问题,把“折线”转化为“直线”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模型.

变式:如图3,若两个村庄A、B在小河l的同侧,在小河边修一码头P,使PA+PB和最短.

图3

图4

【分析】这也是一道求“共点折线”的最值问题,但与上题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定点位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同侧.如图4,利用对称性把同侧问题转化为两侧问题,且可保证动点P到A、A′的距离相等,要求PA+PB和最短,只要求PA′+PB和最短,这样,化“折”为“直”即可解决.

【提炼方法】

求“共点折线”的最值问题方法:

(1)若两定点在动点所在直线的同侧,利用对称性,把同侧问题转化为两侧问题;

(2)通过化“折”为“直”来巧解最值.

【知识运用】

一、两折线问题

例1 如图5,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点P是CD上一点,且DP=1,Q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求:QP+QD的最小值.

图5

图6

【分析】求动点Q到两定点D、P的距离和的最小值,就是求“共点折线”的最值问题,你能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熟悉的原型吗?

【解题思路】

(1)化同侧为两侧:如图6,找到点D关于动点Q所在直线AC的对称点B;

(2)化“折”为“直”:连接BP,线段BP的长即为QP+QD的最小值.

因为在Rt△BCP中,BC=4,CP=3,所以BP=5,即QP+QD的最小值为5.

变式:如图7,在锐角△ABC中,AB=4,∠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求:MN+BM的最小值.

图7

【分析】这是一道求“共点折线”的最值问题,与之前有所不同的是:点N也是一个动点.要将其转化为所学的方法解决,必需化“动”为“定”,可先将点N看成一个定点来解决.

【解题思路】

(1)化“动”为“定”:先把动点N看成定点,利用化“折”为“直”找到线段和的最小值.如图8,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B′,连接B′N,线段B′N的长即为MN+BM的最小值.

(2)再把点N看成动点,当点N运动到B′N⊥AB时,线段B′N的长度最小,如图9.这样问题就转化为求一点B′到线段AB的距离.

图8

图9

因为AB=4,所以AB′=4,

在△ANB′中,∠ANB′=90°,∠BAC=45°, sin45°=NB′∶AB′,∴B′N=22,即MN+BM的最小值为

【题后反思】求“共点折线”的最值问题,要能从复杂的图形中找到熟悉的原型,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若两定点变为一动一定时,可将动点看成定点,把非常规问题常规化.

二、三折线问题

例2 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B(4,1),在x轴上找一点M,在y轴上找一点N,使四边形ABMN周长最小,求点M、N坐标.

图10

【分析】图中A、B为定点,M、N为动点,所以AB长度为定值,要使四边形周长最小,只要AN+NM+MB和最小,这是一道“三折线”和最小问题.要想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必需遮挡住其中一条折线,使其转化为“两折线”问题,找出表示两折线和的最小线段,再求出与第三条折线和的最小值.

【解题思路】

(1)化“三折”为“两折”:遮挡住其中一条线段,如图11,把点M看成定点,线段A′M长即为AN+NM和的最小值.

(2)再求A′M+MB和的最小值,如图12,线段A′B′长即为AN+NM+MB和的最小值.

(3)要求M、N点的坐标,可先求出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再求它与坐标轴的交点.

图11

图12

由对称可知:A′(-1,3),B′(4,-1).

【题后反思】求“三折线”和最小问题,我们可以遮挡一部分,将其转化为熟悉的“两折线”问题求解,再依次求解.以后遇到多折线都可以用这方法.

变式:如图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B(4,1),在x轴上有两点C(a,0),D(a+2,0),当a为何值时,四边形ABDC周长最小.

图13

【分析】图中A、B为定点,所以AB长为定值,这也是一个“三折线”和最小问题,但从C、D坐标可看出CD=2,要使四边形周长最小,只要AC+BD和最小.这与“共点折线”不同的是,这两条线段没有公共端点.要想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就要使两条线段有公共端点,可以通过平移变换将其转化为“共点折线”来解决.

【解题思路】

(1)将两线段转化为“共点折线”:如图14,将点B水平向左平移2个单位,连接CB′,即得到CB′=DB,AC+BD=AC+B′C;

(2)如图15,当AC+CB′的和最小时,确定点C的位置;

(3)求出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与x轴的交点即为点C坐标.

图14

图15

因为B(4,1),所以B′(2,1),B″(2,-1),

直线AB″的函数关系式是y=-4x+7,

【题后反思】若两线段无公共端点,要求它们和的最小值,可先通过平移将其转化为“共点折线”,再化“折”为“直”来求和的最小值.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用了化“折”为“直”、化“动”为“定”、化“三折”为“两折”等方法,充分体现了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也体现了把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有章可循、容易解决的问题的思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直溪中学)

猜你喜欢

折线端点动点
平面分割问题的探究之旅
非特征端点条件下PM函数的迭代根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不等式求解过程中端点的确定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折线的舞台——谈含绝对值的一次函数的图象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折线
折线图案
基丁能虽匹配延拓法LMD端点效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