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走向现代:民族节庆的当代语境
——以楚雄彝族火把节为例

2017-06-15杨永海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火把节楚雄彝族

杨永海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传统走向现代:民族节庆的当代语境
——以楚雄彝族火把节为例

杨永海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传统民族节庆是活态性的民俗活动,基于全球化、新媒体技术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模式转变视角的再审视,其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延续、流变和再生。通过对楚雄彝族火把节当代发展语境进行研究,旨在厘清传统民族节庆在现代转型中的复杂关系,探寻民族节庆文化传统纳入现代视域下的新路径,及民族节庆活动在文化与经济的二元结构寻求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

楚雄彝族火把节;现代转型;新型城镇化

一、传统民族节庆的当代语境

“我者”向“他者”转化。从文化角度来看,单数文化逐渐成为复数文化承认了“我者”与“他者”的并存。“我者”与“他者”的存在缘起于一种文化差异与阻隔的表达,随着技术时代的到来,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文化的隔离被削弱,文化间的某种联系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了“他者”的认同,实现了“我者”向“他者”转化。火把节的“我者”与“他者”的联系就是其参与性娱乐的功能——其独特的民族风情的娱乐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他者”参与和享受“我者”的文化成果,精神得到了欢愉和释放。在民族文化“我者”转向 “他者”的过程中,文化间阻隔被认同和吸引代替,“他者”获得了参与民族文化活动的契机。

在地性向全球性的拓展。全球化是人类跨越空间、制度、文化等多重障碍在全球范围内的充分沟通、共识的过程。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间、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不同文化之间不断交流和碰撞,民族和地区的文化边界日益融合和模糊。在这种趋势下,那些位于边缘、半边缘地位的国家和民族,强烈渴望能够得到在全球版图中的地位和身份正名,以期通过围绕独特的文化密码重塑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传统民族节庆的当代发展,不能局限于在地性的视域,发展视野应向全球性思维转化,这种转化是地方“有意识”参与全球化进行互构展示自我。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旅游推动了楚雄彝族火把节走出来,突破了在地性的束缚,与全球性融合的趋势成为新诉求。

宗教性向展演性的转变。在全球化、市场经济、新媒体技术的多重作用下,楚雄彝族火把节的功能结构正在潜移默化进行解构和重构。火把节源于彝族先民生产活动中对火神的崇拜。经过时代的变迁,彝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加深,生产力不断发展,宗教性节庆活动的仪式在发挥宗教功能的同时,其集体娱乐性、展演的功能得到重视。随着楚雄彝族火把节知名度的提升、旅游业的兴起,火把节也顺应了当地旅游经济的诉求,在为外来游客服务的语境中,由生活性的民族节庆活动转变为契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 “宗教性”“为我”到“展演性”“为他”。

文化认同向文化传播转化。一旦我们发现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在某些方面具有吸引力或感染力,我们就倾向于接受来自这个人或这个群体的影响,并且采取类似的价值或态度——正是因为你对查理叔叔的喜爱,这种喜爱之情使你萌生了要将他的一切吸收到自己的生命中来的倾向。诚然,火把节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他者”吸引趋向,产生文化观念肯定与认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兴媒介的涌现,观念上的认同上升到行为层面的传播。基于节庆文化与新媒体的融合,节庆的文化展示更具有高互动性、广泛参与的特质,尤以三维动画、虚拟技术、感应技术的运用使其艺术感染力、震撼力更令人惊叹。这种高水平的感官体验,超越文化认同层面,“他者”在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转为文化传播者。这种文化认同向文化传播的角色转变,知名度得到最大程度释放,为民族节庆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波拉尼(Polanyi,K.A)将现代社会的出现理解为一次大转折,大转折意味着原本嵌合于社会的经济,由于现代社会中具有了如此巨大的权利,使得社会的各个场域都明显受制于它的逻辑,都受到经济资本权利的影响,也使得其他任何场域都要转变为经济权利的形式。随着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边界的模糊化,民族文化独有越来越倾向于人类文化的共享态势,“他者”具有强烈的参与民族文化活动的诉求,推动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民族文化活动拥有着“我者”,敏锐地扑捉到了巨大经济价值。节庆文化成为彝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体现为自娱自乐性为主的演艺形态向满足游客需求的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服务形态,这是节庆活动的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缩影。

二、传统节庆现代转型中需关注的关系

文化性与商业性所带来的产品差异。节庆活动是指某地区或城市围绕其特有的自然或者人文资源举行的大型的周期性活动,具有很强的展示民族文化的功能,而文旅融合,其商业性也愈加成为地方发展关注的对象。文化性的产品体现了节庆活动的根本属性,节庆活动则是展示民族文化内涵的平台;商业性节庆产品是以迎合市场的需求为主旨,追求经济利益。文化节庆还是商业节庆的问题,两者不能放在对立的角度,完全可以借助现代手段创造出契合市场、兼具民族文化的产品,实现节庆活动文化性与商业性的平衡。

节庆活动参与者与消费者。参与者是广义的概念,具体包括政府、组织者、当地居民、游客、媒体记者、赞助单位及节会的表演团体等,参与群体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共同构成了节庆的立体化、多元化的参与层次。其各方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火把节参与主体与节日的关系

可见节庆活动的参与者并不等同于消费者,对活动参与者和节庆产品消费者概念的理清,可以避免误读参与者和消费者的内在差异,探索出各个参与主体对节庆活动目标诉求的平衡点,促进各个参与主体协调发展,规避利益冲突,实现节庆活动高度协调发展。

节庆主办者与节庆产品开发者。目前,我国节庆活动的主办者存在四种形式:政府主办、企业主办、政企协办、协会组织主办。不同的主办主体,有不同的目标预期,产生的结果也存在差异。楚雄彝族火把节目前以当地政府进行统筹,着眼点是推动旅游产业,树立城市的品牌形象。节庆产品的开发者主要是当地的相关文创企业,企业首先考虑如何逐利,关注受众和市场的需求。节庆活动主办者与节庆产品开发者由于目标并不完全相同,怎样去平衡政府与企业在节庆活动中的关系成为节庆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语境中,民办官助的节庆运行模式逐渐发挥着其在调试市场与管理关系中的作用,成为当下节庆运行的一种范本。

节庆活动宣传与节庆产品营销。节庆活动的宣传是一种以网络、报纸、移动终端、宣传册等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为载体,以节庆的文化内涵、产品、活动为宣传的着眼点,将节庆活动内容最大程度传播给外界,以期实现吸引游客的目标,扩大节庆活动品牌影响力的活动。营销策略借助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等手段,获到消费者满意,从而达到企业发展预期的行为活动。节庆活动的宣传目标是实现节庆活动的传播,创造更大市场;营销策略是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制定一系列策划,用产品创造经济价值。因此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关系,即节庆活动的宣传为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需求;营销策略,契合游客的需求,创造品牌财富。

节庆活动传承与节庆产品的创新。节庆活动传承是节庆文化本真性有所损益而不断延续的行为;节庆产品的创新是基于传统节庆文化的特质,关注现代转型下的节庆产品娱乐性和广泛参与性的特点,来构建能够满足新型时代需求的节庆产品形态。节庆活动的传承是节庆产品创新的源泉和基点,节庆产品的创新是保持节庆活动活力的途径。民族节庆在代际传承的过程中,必然会被赋予特定的时代内容,只要传统文化的内核没有变,也符合了事物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楚雄彝族火把节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在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其节庆产品的创新性开发同样面临着思考。

三、节庆经济与旅游城镇化

节庆经济是以节庆活动为中心,在节庆活动的带动下由密切相关的经济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综合性经济形态,是一种跨产业、交叉融合、高开放性的现代复合产业形态,囊括了旅游观光业、会展业、体育业、演艺业、工艺产品业、新闻出版业、餐饮业、娱乐休闲业、影视传媒业等多种产业形态。节庆经济辐射效益是巨大的,据专家估计,发达国家的和地区,节庆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9,节庆经济在为当地经济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同时,极大推动旅游、餐饮住宿、金融、广告业等多种产业发展,形成了一种节庆旅游驱动下的多元化的文旅经济发展模式,契合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诉求,推动节庆经济与旅游城镇化的整合,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四、结语

在现代化转型的语境下,民族节庆正在经历一个由内到外、由“我者”到“他者”、由相对封闭、半封闭到更开放、由边缘到中心的转型,转型过程涉及了节庆活动文化内涵和外延传承、重构、发展的复杂问题。转型时代的传统民族节庆既要认清民族文化现实性,实现价值功能现代回归,又要把握好在地性民族的文化本真,尊重民族文化历史与精神,避免陷入极端文化保护陷阱,又要规避唯经济是图的无视文化特殊的行为。

注释:

①数据来源: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1]范建华.节庆文化与节庆产业[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2][美] E·阿伦森.社会性动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K892.1

A

杨永海(1989-),男,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火把节楚雄彝族
彝族火把节民俗纹样元素分析与开发
新型抗凝药利伐沙班 这些事项要关注
名家与楚雄
彝族海菜腔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火把节的情歌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