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先进军事文化助力改革强军新征程
——对话南京政治学:刘开骅教授

2017-06-15自国天然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强军官兵军队

文/自国天然

以先进军事文化助力改革强军新征程
——对话南京政治学:刘开骅教授

文/自国天然

回望多年前,已是南京政治学:军事新闻传播系主任的濮端华教授依旧清晰记得那个午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当时还是一名普通学员的他第一次听刘开骅教授上课便被深深吸引,“大学语文也可以讲得这样潇洒”,濮端华回忆:“字正腔圆,字体苍劲,长得又帅,上刘开骅老师的课当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从中学老师到军校教员,从呕心沥血编注《世说新语》,到探幽入微撰写博士论文,从精辟论断魏晋风骨,到砥砺研究军事新闻与文化传播,30年来,刘开骅教授身上的高雅气韵和军人朴实性情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员。

束发读诗书,携笔从军行。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文学博士刘开骅,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后转攻军事新闻传播学,兼任江苏省修辞学会副会长、全军新闻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经年累月的文学熏陶,让他承传了古代文人的儒雅风范;吹角连营的军旅生涯,又让他磨砺出果敢刚毅的军人气度。同为南政新闻系教授的刘永昶评价:“有他在时,三两言语便显谦谦之风;无他在时,满堂空落但念君子之道。最爱金刚怒目、拍案而起时,此时方显英雄性情真!”

带着对刘开骅教授中国文学和军事文化传播深厚造诣的敬仰,笔者走进南京政治学:,希冀能听到刘教授关于军事文化的深入见解。

笔者: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据统计,中外学者大约给文化下过上千条定义。您是如何看待军事文化的?

刘开骅:跟对文化的认识相类似,人们对军事文化的意涵还没有形成一个共同的看法。大致说来,军事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类别,它是指人类在军队建设发展与军事实践中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军事文化铸造军魂,它为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参照对文化内部结构的一般划分方法,军事文化可以分为四个类别:一是物态文化,这是可以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比如武器装备、标语口号、军服与佩饰、军营规划与建筑就可以显示出军事文化特色。二是制度文化,这主要指组织架构文化,比如我军的双首长制就是我国特有的军事文化,而目前我军正在进行的编制体制改革其实也是从制度文化上对军队的改革创新。三是行为文化,它见之于官兵的日常言行之中,比如队列、礼仪以及训练与战斗时官兵的具体行为表现等,都反映出一定的军事文化。四是观念文化,主要是指一支部队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这是军事文化的核心部分。

笔者:世界各国军队都有极具自身特色的军事文化。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的军事文化?

刘开骅: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个人有一点不成熟的学习体会,就是从军事文化的视角来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既是新形势下党的强军目标,也是当代中国军事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方面,作为强军目标,“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一核心价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鲜明的历史性,这一核心价值也是对人民解放军90年成长发展的历史概括和精神提炼。“听党指挥”是具有强大政治优势的军事文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区别于世界其他任何一支军队的文化特质。南昌起义、古田会议、万里长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听党指挥”成为人民军队的一条铁律。“能打胜仗”,也是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血战独树镇……经典战例一直传颂至今。这些都是中国军队英勇善战的充分体现。“能打胜仗”是这支军队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作风优良”包括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以及内含严明纪律的生活作风等等。去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重温了许多红军故事,比如红军长征途经川西秋毫无犯的优良作风很快赢得当地人民的信任,比如“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作风的历史传承。

笔者:您刚才讲到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我们知道您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主编出版过《中国文化发展史》,您觉得当代中国军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联系?

刘开骅:不同的军事文化都是在不同历史语境和民族土壤上发展起来。中国军事文化植根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滋养了中国军事文化。比如,现在中国军队有“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美誉,单说这“和平之师”,也就是崇尚和平、维护和平的精神,它就源自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和”,从《尚书》中的“协和万邦”,到《周易》中的“天下和平”,再到儒家提倡的“和为贵”思想,一直到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无不体现着“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甚至有学者把中国文化直接称作“和合文化”。回望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华民族始终是保卫国家和平、维护区域稳定的坚实力量,和平思想已深深凝成了中华民族稳定的心理结构。当年郑和七下西洋,不仅没有以强大武力欺凌他族,反而待之以礼且厚加馈赠。可以说,崇尚和平、维护和平是中华文化也是中国军事文化的优秀特质。我们今天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为的就是保卫国家和平、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的军事力量空前发展壮大,中国军队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笔者:我们平常往往还会说到军队文化、军营文化、军旅文化等等,这些好像跟您前面讲的军事文化不完全一样?

刘开骅:军事文化是上位概念,内涵更广,层次更高,而军队文化、军营文化、军旅文化等则是下位概念,内涵相对较窄,内容相对具体。比如我们在讲军队文化时,往往指的是一些具体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形式,像军队文化工作中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创作及其作品,以及文艺晚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连队游戏等具体的基层文化活动。这些具体的文化创作与活动是对军事文化核心价值的一种生动呈现和传播。也正因为如此,我军历来重视文化工作,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军队文化工作,凝聚军心,鼓舞士气,陶”情操,促进官兵成长,助推战斗力生成。当前,我们要大力繁荣和发展军队文化事业,借此积极传播先进军事文化,服务改革强军。

笔者:随着我军对外交流的日益拓展,中国军队也越来越有“国际范”。作为一名研究跨文化军事传播的学者,您认为军事文化在我军的国际交流中扮演着何种角色?

刘开骅:中国军队过去开放程度较低,多多少少给人一种神秘感,因而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甚至别有用心者极力鼓噪中国军事威胁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军队更加自信更加开放,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比如海军舰队的军事访问、“和平方舟”号医:船、亚丁湾护航,与外军联合军演、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等。这些既是军事交流,其实也是文化交流,潜移默化进行军事文化传播,展示我们的军事文化软实力。这些成功的实践表明,中国军队走出去,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增加国际能见度,是建构我军良好形象的有利平台,同时也是积极主动传播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大好契机。

笔者:刚才您主要从组织的角度谈军事文化,那么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军事文化对官兵个人有什么意义?官兵个人在传播军事文化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刘开骅:文化是精神纽带,军事文化则是凝聚一支军队的灵魂。了解、学习直至认同军事文化,是产生军人身份认同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有助于帮助官兵个人迅速融入军队集体,形成稳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进而生成军队强大的战斗力。

现在的兵员结构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90后”甚至“95后”成为青年官兵主体,大学生士兵和士官的占比很大,他们文化程度较高,自我意识强烈,尤其是身处价值多元的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对部队官兵的影响比较大。如何让青年军人接受、认同和传播先进的军事文化,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积极开展军事文化教育。另一方面,要引导官兵个人主动用“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一先进军事文化的价值、理念、精神充实自我,并且不断从思想意识方面来丰富、提升、超拔自我。经过了先进军事文化熏陶的新一代军人,就不仅仅是平平常常的战士,而是一个“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可以承担改革强军重大历史使命的革命军人。

提升自身军事文化素养的同时,官兵还应当积极展示和传播军事文化。每一名军人,不仅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而且还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展示者和传播者。一方面,官兵个人都是军队的代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关乎军队形象,也关乎军事文化的建设和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言行中按先进军事文化的标准丰富自我、约束自我,以自己良好的军人素质来展示人民军队的形象。近年来,个别军人在社会上的不良言行经过媒体的炒作渲染,甚至形成了涉军负面舆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军队声誉,破坏了军队形象,类似情形值得格外警惕。另一方面,当下媒介技术发展迅速,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新兴媒介成为传播信息和思想观念的重要平台,官兵应当不断提高媒介素养,主动占领移动网络传播阵地,讲好改革强军故事,积极维护军队声誉,不断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改革发展加注文化正能量。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强军官兵军队
我的科技强军梦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强军战歌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强军路上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走在强军路上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