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设计视域下的“少就是多”

2017-06-14姚奇志康红娜刘金树

艺术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态材料产品

姚奇志+康红娜+刘金树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由于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由于不洁生产方式、消费异化等产生的大量垃圾和碳排放,气候异常、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土地荒漠等生态危机也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作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重要力量的现代设计,本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急功近利的商业意识和“天人二分”价值观的影响,现代设计有意或无意间成了生态危机的帮凶。痛定思痛,设计界开始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重新反思设计的原则、方法、策略和价值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重点考虑的范畴。

一、生态设计的概念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 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滥用杀虫剂等化学药物所造成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严重的生态危机,质疑现代人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观念和狂妄的科学态度,表达了自己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1]。1971年,美国设计评论家 Victor Papanek《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强调了设计应立足于人的真实需求与有限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师应具备设计的社会伦理责任,考虑设计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荷兰公共机关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 (UNEP)在1997年出版的《生態设计——一种有希望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思路》,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生态设计”的概念,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生态设计的发展里程(从“过程后的干预”到“过程中的干预”)、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加速了全球生态设计的进程。所谓生态设计,“是指一切按照自然环境存在的原则,并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对环境的影响最下,能承载一切生命迹象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形式” [2]。生态设计又称“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具体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减少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材料、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质的产生和处理;减少噪音、振动、放射等领域产生的污染;避免对环境的污染排放。

二、密斯“少就是多”的设计思想

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 20世纪 20年代的欧洲,兴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并一直发展到 70年代,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艺术、社会和文明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改变当时设计为少数权贵服务的现状,坚持面向普通大众的立场,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当时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寻找新的设计风格、设计形式、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材料等。出生于德国的密斯 ·凡德罗是现代主义设计中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大师之一,他提出的 “少就是多”的设计思想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风格,影响了好几代设计师,也改变了世界城市建筑的面貌。密斯 ·凡德罗“少就是多”包含以下几层涵义:一是强调形式不再是设计的目的,功能才是设计的中心的功能主义设计;二是受当时立体主义艺术的影响,使用抽象的方体造型,删除一切装饰;三是重空间设计,使用简洁的方块平面,以简胜繁,以少胜多;四是受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为了给普通大众提供可以支付得起的建筑,在设计中考虑经济因素,通过标准化、反装饰等来降低成本。密斯 ·凡德罗 “少就是多”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反对当时繁琐的建筑造型和贵族式设计,用纯净的方体造型,以少胜多,降低了成本,也迎合了现代人喜欢简洁形态的审美心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从生态设计的视域下重新审视密斯 ·凡德罗 “少就是多”的思想,可以得到很多新的启迪和诠释。

三、“少就是多”的生态设计伦理

“一切生命有机体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开放系统也是一个适应系统。对外部自然界的开放性适应是生命有机体的生存方式。自然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是以自然工艺为基础的自然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而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虽然包括自然适应的层次,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以人工技艺为基础、通过自由自觉自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具有文化性质的双向适应。这种实践领域的双向适应是人类文化世界的基础,但人的反理性、反 ‘仁道的行为,对技术发明创造的反理性、反‘仁道的应用,也会破坏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会产生反文化的效应,造成适应危机 ”。[3]适应危机产生后,就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气候异常、水土流失、环境和食物污染、能源枯竭、传染病流行、一些物种灭绝等,从而产生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就无法有效地和自然界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产生人类的生存危机。

西方“天人二分”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认为人是价值评价的主体,自然是客体,是为人服务的,只具有以人工技艺为基础的实践活动来满足人需要的工具价值。这种价值观过分夸大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会造成对技术发明创造的反理性、反“仁道”的应用,这个时候的技术发明创造反而成为破坏人类与自然界双向适应的异己力量,引发自然界对人化的激烈对抗,破坏自然界适应人的自然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包含了深邃的生态伦理智慧,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 ‘人生 上。离开 ‘人生 ,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 ‘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 ‘人生 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 [4]。

北宋著名的儒学大师张载在《正蒙 ·诚明》篇中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怎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呢?张载认为首先应达到“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物有未体 ,则心为有外圣人尽性,不能闻见牿其心 ,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正蒙 ·大心》)的“大心体物”的境界。其次应有“乾称父 ,坤称母 ,予兹藐焉,乃浑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 ,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正蒙 ·乾称》)的“民胞物与”之爱。所谓“大心体物”,是指人应该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养成宽阔的胸襟,心怀万物,心纳百川,走出小我,完善大我,从而破除人与人、人与物的隔阂去体会天、地、人、物为一体的崇高境界。所谓“民胞物与”,是指一种“博爱”的伦理道德思想:人除了有父母、兄弟的血缘亲情之爱外,而且对待他人和天下万物均应像兄弟一样。

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 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究竟至极的意思。是最高的原则,是自己如此,以自己为法,别无遵循,不受制于任何他物。‘天人合一思想在老子这里表现为与‘道为一,与道为一则 ‘无为,‘无为即听任万物之自然。人能顺乎‘道,顺乎自然之常就是 ‘无为 ,而‘无为就能做到 ‘无不为 ”[5]。老子的“无为”就是说人应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不能在无止尽的欲望和功利心驱使下肆意地干涉自然,做出有害众生、有损社会道德规范和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齐物论》)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境界。

所以人类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为了维持人与自然良好的“双向适应”,避免 “人的反理性、反‘仁道 的行为”,避免“对技术发明创造的反理性、反‘仁道 的应用”,承认人和世界万物是平等性、共生性、一体性关系中的差别,少一点 “人类中心主义 ”对自然界高高在上从而可以随意主宰、肆意掠夺的态度,少一点贪欲和功利心,就会对世界万物多一点“博爱”,多一点责任,多一点关怀,多一点节俭的意识,多一点敬畏和感恩的心,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避免人的“适应危机”,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 “少就是多 ”的生态设计伦理。

四、“少就是多”的生态设计策略

(一)减少材料的使用

减少产品在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節约有限的自然资源,具体方法如下:①尽可能设计更轻、更薄、更小的产品。②尽可能地减少产品零部组件的数量。③尽可能减少产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采用新的工艺、设计方法:如智能手机多功能有效整合和触摸屏代替传统按键的方法)。④尽可能减少紧固件的数量和种类,尽可能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和其他零件。⑤使用新材料、新技术(如纳米材料、碳纤维、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来减少产品的重量。⑥设计小巧、紧凑、可重复使用和浓缩型的产品包装。

(二)减少能源的消耗

减少产品在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确保对生态系统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负面影响,具体方法如下:①采用能源消耗率低的工艺和材料。②采用能源消耗率低的生产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③反对“有计划废止”的做法,设计更有用、更可用、更可靠、更耐久和更理想的产品,提高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减少电子垃圾。④尽量采用“本土化”生产方式,优化运输和物流资源,减少运输成本(如华为、海尔等企业就在国外设立了一些分厂,而国外很多企业如可口可乐、大众等也在中国设立了分厂)。⑤循环再利用:采用易更换、易升级和易维修的组件,尽量减少消费者由于个性化需求、对技术更新换代的需要和产品零部件损坏而扔掉产品的行为(如计算机主板的插槽设计可以通过一些零部件的更换来提升其性能、一些产品通过零部件更换可以改变外观造型或拓展功能等);对旧的构造和解决方案重新进行改进(如旧货的重新设计和应用、旧建筑的翻新、王澍对旧建筑的材料重新进行循环利用的“瓦爿”技术等);对家庭、办公场所和企业的废水经过处理,重新利用。

⑥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去掉产品多余的功能,反对浮夸的设计和产品功能过剩的设计。⑦减少产品的待机功耗:所有的家电产品、数码产品和通信产品等在连接到电源插座时,即使处于闲置状态,也依然在消耗电能。虽然单个产品的待机功耗微不足道,但是以全国或全世界的总量来计算,数字却大得惊人。⑧采用非物质化设计,也就是通过产品服务化把“有形的产品转化为无形的服务”(如我们欣赏音乐的产品,最先是唱片机,然后是放磁带的收录机和CD机。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数字化音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网上下载音乐,从而减少了光盘的生产,用“非实体服务取代了实体产品”,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三)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①材料替代:材料替代有多种形式和方法,其目的是尽量减少设计所使用材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基本原则是“使用可持续性高的材料替代可持续性低的材料或是有毒材料” [6],如用回收材料代替纯净原材料、尽可能使用可降解的材料(指在自然条件下,可在热力学、动力学或微生物作用下自动降解、消失的材料)和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分泌酵素的微生物的作用下导致生物降解的材料)、避免使用不易分离和产生异常混合物的材料(这些材料不利于回收利用)、尽量避免使用 PVC(PVC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有毒物质 )等。②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负担和不良影响。为了提高回收的工作效率,产品的零部件必须容易拆解,且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种类进行有效分离,如尽量使产品连接结构简化、尽量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紧固件且减少紧固件的数量和种类、预先设定断裂点以便快速拆解零部件、零部件尽量使用一种材料(因为混合材料不易分离,回收性差)且尽量减少其数量,电池类等含有毒化学成分的零部件应能方便地从产品中分离出来以利于分类回收、对产品零部件的材料用国际通用的标签和标志进行标识、减少油漆的使用。③减少碳排放:减少碳排放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危害。如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尽量提高能效,尽量使用碳埋存技术和生物碳汇技术。④恢复:恢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修复满目疮夷的生态环境,“现如今,单纯地减少消耗、进行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已经远远不够了。要想消除环境、社会甚至经济范畴的不良影响,需要系统设计以及整合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帮助修复我们的自然、文化和经济体系。在更高层面工作的设计师和开发人员追求的不仅是制造出‘零不良影响的产品和服务,他们更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对世界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7]。

五、结论与展望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通过广告、包装、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来无限放大人的欲望,推动产品的销售,造成了消费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设计也越来越偏离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的原点,成了刺激人的欲望并推动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塑造不可持续幸福观的操纵者,成了人与自然适应危机的罪魁祸首,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是设计界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反思成果。生态设计视域下的 “少就是多”一方面指的是生态设计的伦理性,即人应少一点 “人类中心主义 ”,少一点贪欲和功利心,才会多一点对自然的关爱,才会和自然界和谐共生;另一方面指的是生态设计策略,即三个减少:减少材料的使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第一次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美丽中国作为基本国策,为我国生态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前进的动力。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道家等都蕴藏了深邃的生态智慧,相信在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生态设计一定会取得应有的辉煌,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表率。

猜你喜欢

生态材料产品
可爱的小瓢虫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材料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摇摇鹅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盱眙生态藕
赠送折纸材料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