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06-14崔治礼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道德情操哲学思维审美情趣

崔治礼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极其丰富,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道德情操、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哲学思维 道德情操 人生态度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41-02

在语文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变化丰富多彩,或静态地隐含于文本之后,或动态地荡漾在学生的心灵之上,更多的则表现在教与学的交流和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高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涉及到情感态度、思想修养、心理品质等各方面,这正是新世纪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这表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切实可行性。

一、哲学思维,理性批判

核心素养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所在,处处彰显着自由与果敢,渲染着进步与提高,追求着正义与平等,回归了人性的善良与包容。这首先就在于核心素养对世界本体的哲学探索,切合了人类固有的哲学思维与理性批判。核心素养的迸发,打开了先民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因此,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使学生勇于思考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激发学生探索世界与宇宙的奥秘,体验生命的可能与奥秘,这便是教育的第一步与中心任务,尊重了学生作为求知个体的权利,也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核心素养中的哲学思维具体落实到我国的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思辨与启智的课文承载其内涵。在高中语文课文里,体现这类目标的课文不在少数,其中就有展示了宇宙法则、穷本探原的《老子》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象的描述了老子哲学思维的起点;有揭示生命伦理、社会意蕴精神的《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蕴含了当时提倡的社会治学发展;有体现了天人合一、铺张扬厉精神的《逍遥游》等课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展示了庄子汪洋恣肆的世界图景;还有展现了学理探究、思辨求索精神的《劝学》《师说》等文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了荀子内省达明的哲学理念;更有揭示了经世致用、进取不懈精神的《沁园春·长沙》《我有一个梦想》等课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指明了“学明于理止乎事”的学子情怀……这些文章中反映出来的哲学意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对于自身以及这个世界的看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哲学理性批判思维,也是学生形成思想个性和健康精神的动力所在。

二、道德情操,提升品质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培养,是渗透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等观念决定了语文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使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道德不仅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润化剂,更是全社会的调节剂,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塑造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主体,在全面扩充学生的知识范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历练,这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大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走的如何,决定着学生的人生轨迹与生活信念。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可贵的思想,都能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学生独有的启示。

高中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直接涉及思想品质教育的课文,如曹操的《短歌行》,格调高远、感情丰富,集中展现了作者曹操作为一名英雄主义者的满腔豪情和一代枭雄贤才难求的烦忧,让学生知道成功需要什么,让他们明白再伟大的事业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学习曹操在壮志难酬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把“游山”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游山的经历来说明处事、治学都要尽志、深思的道理,让学生学习一种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硬汉——桑迪亚哥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示: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些篇章都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绝好教材。除此之外,高中语文课程中还有大量揭示亲情、生命、自然等主题的文章也都间接涉及到了人们对于道德观念的拷问。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蒙田的《热爱生命》、鲁迅的《祝福》和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等。课文的这些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改善学生的思想品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坚强学生意志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人生态度,积极进取

人生态度不仅包括让学生形成对人生的观点,还包括在此观点下所做出的兴趣倾向与行动可能,人生态度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瞬息万变,而是长久稳定的阶段取向。人生态度的重要性对学生来说不言而喻,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而且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的形成期之中,他们善于思考,热情奔放,精力充沛,想象丰富,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传播与感染,在此时及时发现、分析、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十分适宜。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学生乐观、开朗、友善、博爱的生活情怀,达到教与育的内在统一,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学习中满足、在满足中幸福、在幸福中生活。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不失时机、恰如其分的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况且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这样的资源也非常丰富,只需要教师稍加留心并加以分类,就能达到教书育人、塑造成功的目的。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展现出作者登高远望、怀古忆昔时的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以廉颇自比,表现出在怀才不遇的苦闷中仍然激情燃烧的报国情怀。再比如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所展现出来的超脱旷达情怀、昂扬进取精神,在逆境中坚守人生,对生活和未来的不屈信念与坚定走向等精神,这些都对高中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例子在高中语文课文中可谓满天星斗、不胜枚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教会学生正直、善良、真诚、勤奋的处世态度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做事原则,让学生明确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踏踏实实地做事,堂堂正正地做人,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美满幸福的人生情怀。

四、审美情趣,文质兼美

语文课程与美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正是因为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意蘊美、人情美、诗意美等审美情趣。我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表情达意极其准确与细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更是精彩绝伦的典范之作,有的讲究格式,表现出一种韵律美;有的刻画入微,描绘出一种画面美;有的深情满怀,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情感美;有的富含哲理,碰撞出一股深刻的思想美……如《沁园春·长沙》中描述的景物: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湘江秋景图”;有“丁香一样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忧愁”的“愁怨姑娘图”;还有“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心头荡漾”的“金柳夕照图”……作者用精美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让读者尽情发散思维去想象,让语言与物景相互烘托,益显其美。

高中课程中有许多历史伟人如毛泽东、马克思,一丝不苟的梁任公、朱光潜,还有深爱自己祖国的屈原、刘和珍君……他们对事业、对真理的至美不懈追求,都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之中。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课文去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努力寻找他们优秀思想的根源,从而审视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体味生活中的“真、善、美”。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们在创作的时候,总会熔铸自己的感情在其中,这样就形成了让读者自己去体悟的“意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作品进行浅阅读是读不出什么来的,只有充分唤起想象,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才能捕捉到文章中所蕴含的美好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更高境界。在文质兼美的语文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判断力、审美创造力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意蕴美、人情美、诗意美。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教育,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值得推广的。

猜你喜欢

道德情操哲学思维审美情趣
哲学思维与治国理政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