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爱 雪域高原最炽热的火焰

2017-06-14赵登文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塔吉克帕米尔高原高原

在帕米尔海拔5 000米的高地,女性用其独特的身影装饰了广袤的大地,担负起了家庭重任,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照看视为生命的羊群,勤劳勇敢,坚强而又朴实的生活着。恰逢母亲节,赵登文个人摄影作品专栏——帕米尔情缘专栏第一篇为您奉上《高原母亲》,让我们跟随赵登文的镜头,叩问心灵,礼赞母亲。

每次投入高原的怀抱,那里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寸土地,对于我身心而言都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愉悦;在高原浩荡的长风中,母亲的身影装饰了广袤的大地,也鲜活了我所有关于帕米尔记忆的片段。

不知从何时起,母亲节成了人类共同的节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说点什么呢?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还有深深的祝福。那些高原母亲留给我的淳朴的笑容,如高原上寂静的风,拨动着我心灵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弦,让我身心震颤。翻开图片,看着一张张母亲朴实而又沧桑的笑脸,一如那种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宁静,使我似乎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听到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声音,冥冥中我会感到有一种无限崇高的力量让我的灵魂向上升腾,向上,再向上……

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看见雪山,突然面对这无垠的博大,我就像一个孩子般激动、震撼并突生敬畏。正巧,这时有一位在风雪中带着孩子的塔吉克母亲从雪线上走下来挑水……

今天,在风雪中挑水的女人再次进入我视线,我不知道,她是否就是多年前我曾看到过的那些高原女人中的一个,但我知道的是,她们每天都会在大山中重复着这样的生活。高原的沧桑写在她们脸上,这让我无法辨别出她们确切的年龄。在高原上,孩子、妇女、牛羊一切都生活在云彩之上,她们以雪山为舞,以牛羊为伴,将自己完全与高原融为一体。

在多次去高原拍摄之后,我发现高原上的妇女有独特、独立的生活方式,从草原到雪地,从室内到室外,无不留下她们舞动高原的身影。在冰山角下,我看到她们单薄的身影在风雪中摆动,担水、饲养、打牛粪,打饲料,等等;在海拔5 000米的高地,我看到她们的羊群和她们的家园,妇女担负起了家庭重任,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要照看视为生命的羊群,勤劳勇敢,坚强而又朴实的生活着。这些都让我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用相機记录她们真实而艰辛的高原生活和感人故事。无论聚焦定格什么,表现什么,捕捉什么,最终总是先感动自己。面对这样的生命,我除了敬重她们,还是敬重她们。

那些散落在雪山深处的孤零零的石头房子,因为她们的存在而充满了温暖和希望,走进房间,我所看到的是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园。塔吉克女人比男人更重视装扮,浑身上下色彩浓重,头饰华丽艳盛,典型地体现了塔吉克女人酷爱艳美、富蕴艺术性的风情风俗,反映出生活在偏僻而高寒的帕米尔高原这个“太阳部落”的人们,内心里对生活美的强烈追求。在高寒而严酷的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女人爱色彩爱到了极至,这是一种难得的尚美情愫,是很顽强的一种生命力和文化精神的体现。无论你走向哪一间石头房子,热情好客的女主人都会像贵宾一样把你接入家中,把家中最好的食物全部拿出来,再给你端上一碗滚烫的奶茶,之后,她们便悄悄地退出房间,继续忙那永远忙不完的活计,一如帕米尔高原般静默无言。

许多年来,这里的母亲就像这里的高原一样,以自己的宽厚与广博,默默地容纳着生命的延续,承载着春夏秋冬、雨雪风霜的沧桑轮回。

她们用生命和心灵吟唱了千百年的牧歌还在穿越高山的草原上回响,依然是那样的悠扬高亢,让我珍珠般晶莹的高原梦随着悠悠的白云飘向遥远的天边。岁月无声无息地在时间的年轮上悄悄滑过,不留一点痕迹,一如母爱般不言而喻。

对于母爱,我们进行了太多的诠释,也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并成为文学和音乐永恒的主题。文人以母爱为题,写出的文章便滋润蕴籍;乐师以母爱为题,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历经坎坷,穷困愁苦,而母亲的笑容却时刻令他魂牵梦萦。在他得知母亲将来的时候,掩不住脸上的笑容,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抖落衣冠上层累的风霜,拂去心头积淀的风尘,携妻将雏,到溧阳城外迎接母亲。芳草萋萋,花香阵阵,白云舒卷,碧野晴川,处处洋溢着儿子不尽的思念。母子相依,热泪盈眶,握着妈妈温暖的双手,望着母亲苍老的容颜,不禁怆然涕下,感慨万千,提笔赋诗,情思涌动,在孟郊笔下,熔铸了这首饱含母爱的《游子吟》,诚挚深切,传诵千年。

我曾多次到塔吉克牧民家中做客,親身感受到了塔吉克人淳朴的性情和好客的民风。面对镜头的微笑与金钱无关,这是塔吉克人心灵深处最纯洁的情感。就像石头城屹立在千年的朝阳与余晖中,用刚毅挺拔诠释着民族的个性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在拍摄中,我尽量从她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保持原味,用不同的视角,突出塔吉克妇女纯洁、朴实、勤劳这个主题。由于大多图片都拍摄于山区,牧民房间小,室内拍摄早晚光线比较暗,只能选择中午这个时间,阳光从房顶窗口射入房间时拍摄,这样形成了较大的明暗反差。在环境的选择上,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走进她们的真实生活。由于高原阳光比较强烈,大多时间选择了早晚去拍摄,早晚时间也是妇女们最忙碌的时候,清晨要生火做饭,挤牛奶,安排孩子;晚上要收回牛羊,清理畜群等。她们常年无数次地重复着这样的生活,与大自然相处时,总是会显得异常和谐与美好。

回到都市,我常常翻开图片,回忆那些发生在生命禁区里母亲们身边的故事。我不知道该怎样向你描述我见到的高原母亲,原本我应该有许多许多话要说,然而,面对勤劳的塔吉克母亲,我却数次无语凝噎。无论我的记忆如何清晰,高原生活对我来说都有一种梦幻般的色彩。

对于高原上的女人,我惊叹于她们的苦难之美,但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她们艰辛的生活。每一次将镜头对准她们的生活按下快门,都是对心灵的一次叩问。这不仅仅是收录瞬间的画面,更是一种通过镜头进行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

她们站立于人类高地,沉浸于风雪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没有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就像高原一样,隐忍,朴实,明澈,安宁得像一湾湾高原的湖水,用自己的宽厚与广博容纳一切。

她们都是帕米尔最朴素的母亲,当我拍摄下她们从不张扬的色彩和生活时,就希望自己的图片也能学到一点点高原母亲的风格——画面在原野上自由自在,路过的人看到了,也许会多看几眼,喜欢的人看到了,也许走过之后还会回眸。

我知道,地理的沧桑巨变只是岁月延续的另一种记录,缓慢、悠长得让人不易察觉,而人所能感觉到的时间和变化十分有限,在这种环境下,要有半点的偏执和轻慢,那绝对是一个错误。记不清曾经多少次迈上帕米尔高原了,我想,无论我再去过多少次,甚至在那里再住上一阵子,我依然不能对它有更多更切实的获得——它给我的印象永远是梦幻一般。

猜你喜欢

塔吉克帕米尔高原高原
《塔吉克老妇人》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帕米尔高原
制约帕米尔高原旅游发展因素浅探
帕米尔高原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利用
塔吉克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