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指南

2017-06-13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贝贝电子产品玩游戏

我们怎么看待电子产品

钱韬哲妈妈

现在的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几乎是不可能了,很小的孩子就玩手机,玩iPad,有的孩子一玩就是很久,这样的情况是让人担忧的。

儿子班里也有家长是绝对禁止孩子玩电子游戏的。其实孩子内心渴望游戏,家长堵得太严,一旦不能掌控孩子的时候,情况会变得很糟糕。很多家长给孩子看电影大片,却一味地不让他玩游戏。就像电影有好有坏,游戏也是一样,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游戏。我允许孩子适当玩游戏,是觉得玩游戏也有好处,能增强孩子的决策能力,孩子遇事反应变快,碰到困难会想办法克服,增加了他的抗挫能力,孩子的心理也能得到更好的满足。这些都是游戏带来的积极影响。

父母要做到的就是定好玩游戏的时间,玩什么游戏,让孩子遵守约定,养成好习惯。孩子的分辨能力不够,需要家长甄别。另外,多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多陪伴孩子,这样,游戏一定不会是孩子生活的全部。

冯燕教师

21世纪网络资讯飞速发展,电脑等多种电子媒介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已非常普及。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电子媒介必然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孩子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作为家长,如果只是一味不让孩子接触电脑、iPad等,显然不符合时代潮流。但如果孩子只是对网络游戏感兴趣,甚至沉湎其中,那肯定也不合适。我的观点是: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让其了解网络媒介的用处,比如使用简单,能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

姚远妈妈

我的感觉就是家长基本会控制孩子接触电子媒介产品。有的担心电子产品影响孩子的视力,也有的认为会有辐射,对孩子身体不利,还有一些家长担心不健康的电子媒介内容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大多数家长会持反对的态度。

当今是一个科技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接触电子媒介产品。孩子跟成人一样,会对电子媒介产品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像在网上听音乐、听故事,看电视,视频聊天,游戏;还有一些电子类的玩具、早读机等都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诱惑力。我们家对孩子接触使用电子媒介产品是持赞同态度的,但赞同的前提是有约定。事先,我和先生就跟孩子一起交流探讨过哪些是好玩的、有益的,比如动画片,iPad、手机上的有些娱乐小游戏、益智闯关游戏,Xbox上的电子运动互动游戏以及在电脑网络平台上下棋等,这些都是孩子喜欢的内容。我跟先生讨论后认为,适度接触这些,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益智游戏还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其挑战欲望,提升自信。

合理智慧地使用电子产品

乐乐妈妈

乐乐初次接触手机是因为游戏,孩子对手机的兴趣大到拿都拿不走。我怕对孩子的视力有影响,因此控制他的手机使用次数,但没有想过要借助手机里的游戏对乐乐进行教育。一次在电梯上,我发现乐乐对数字很感兴趣,便随意在手机上搜索数字类的APP,居然发现了一款APP,各方面评价都不错,于是就抱着试试的心态下载了下来。一开始,我的目的仅仅是让乐乐认识数字、熟悉数字,但是在乐乐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在认识数字方面,有一些小游戏可以吸引孩子来学习,比如用“除草”的形式来进行书写训练。一开始乐乐并不知道数字书写的顺序,但是这个游戏设计是只能按照正确的顺序才能把草除去,书写一加进游戏,孩子就比较喜欢,玩多了也就知道数字的排列顺序。并且游戏难度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比如数数,设置“吃水果”的游戏,点一个就会咬一口,非常形象,然后难度设置也越来越高,单个数、双个数、五个数……一级一级地挑战,让乐乐对数字越来越感兴趣。

玩得多了,乐乐对数学的兴趣就不仅仅在于数数了,他开始挑战其他的数学游戏。一开始虽然不清楚游戏规则,但是通过他自己的琢磨和不停地操作,慢慢地孩子对其中很多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一次乐乐在摆弄闹钟时,刚巧时钟的指针指在3点的位置上,乐乐看了后跟我说:“妈妈,这是3点。”而在这之前,我并没有教过乐乐认识时钟。我非常吃惊,乐乐是怎么知道的?后来在看乐乐玩游戏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从手机上学来的。于是,根据这个游戏的进程,我不只是在手机上让乐乐进行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我也会经常让乐乐认识时钟。

游戏对乐乐的数学学习有一个很大的提升。我经常会看一看接下去有哪些教学游戏,根据这些游戏,在生活中也同步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我希望孩子不仅仅在手机上获得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也能发现游戏中涉及到的内容,并通过实践操作,把手机中的游戏也搬到现实中来。

沈子皓妈妈

记得一开始我用iPad来教皓皓学习,但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效果并不好,花费的时间多,而得到的成果却远不如我自己教。因为APP是死的,它无法根据孩子的反应来作出调整,而我可以;它不能让孩子在体验中得到知识,而我可以。

所以渐渐地,我更多地把电子产品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例如,使用喜马拉雅APP作为孩子的故事机,让他通过这个故事机选择他爱听的故事,孩子可以反复听,这可是我做不到的。在学英语方面,我利用微信公众号加入绘本阅读计划,让孩子每天有几分钟看微信上的绘本视频。可光看几分钟的动画还不够,我会把这篇短文抄下来,让他再读一遍,并纠正他的发音。配音软件也是可以利用的工具,找一些优美的纪录片,记录下来,每天让孩子念几句,念熟了再去配音,慢慢地,他不仅会念,而且也很好地掌握了语调、感情,因为念得很美,孩子甚至爱上了英语。

除了学习,我想电子产品的很大用途就是游戏。皓皓每周有1~2次的游戏时间,1次固定,1次奖励,有時他也会和我PK一下。沉迷于游戏不是因为电子产品,而是孩子没发现更吸引他的事物。对于幼儿来说,有爸爸妈妈、有朋友一起玩,没人愿意玩冷冰冰的游戏。所以这个度的掌握,我想还是在自己身上。如果觉得孩子玩游戏过了,就多陪陪他。

冯燕教师

我觉得,要让孩子明白电子媒介不是玩具,亲身体验网络媒介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如亲子活动那天会不会下雨,商店买不到最爱的那辆玩具小汽车怎么办,给小乌龟喂食物它怎么不吃……这些都可以在网络上找答案。

节假日,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去风景美、游人少的地方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但又不知道该走那条路线。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手机导航软件来帮忙,指明行驶方向和路线。孩子不会输入,家长可以让孩子对着话筒,用语音输入法说出目的地,导航系统会立刻搜索出合适的路线。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听手机里的语音提示,查看路线图出游。在到达目的地后,家长可予以赞赏,“哇!幸亏有这个认路的小助手,把我们带到这里,真方便!”“宝贝,你会用导航帮妈妈指路了,太棒啦!”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很棒,体验电子媒介的本领。

拽妞妈妈

在家庭聚会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和拽妞差不多大的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看视频。带孩子去医院体检的时候,也看到有些孩子因为近视在进行治疗,而这些孩子往往接触电子产品较多。

拽妞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多,手机、iPad、电脑基本不用。每天只有固定的20分钟时间看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时间到了,就自然关掉。她对手机、iPad、电子游戏没有痴迷,只有点到为止的喜欢。

究其原因,可能有四点。

第一,习惯是有习得性的。我们大人不是手机、电脑游戏、视频的爱好者,没有这样的示范环境,拽妞也就自然没有这方面的习得。

第二,我们看了很多育儿的书,知道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会有影响,也会局限孩子的思维。让小小的孩子端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孩子也就失去了该有的活力。

第三,把孩子从电子产品上抽离出来最好的方式,是用更有趣的事情吸引她的注意。在家时,我们会用画画、做手工、玩游戏、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以替代电子产品。周末,会经常安排户外活动,和大自然接触。孩子天生是喜欢用身体去触碰、用眼睛去观察的,有了豐富有趣的活动,电子产品的吸引力会下降很多。

第四,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比给予孩子物质更加重要。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吃饭或者安静,会直接把孩子托管给电子产品,看起来是省心了,但未来一个专注力和沟通表达等方面欠缺的孩子,会让家长更操心。

我们是孩子的父母,也是孩子陪伴者,我们随时在给孩子示范。想有一个对电子产品有节制的宝贝,其实不难,大人做好示范,提高陪伴的质量就可以了。

韦彩老师

贝贝是我班里的,从小住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贝贝看电视、玩iPad,爷爷奶奶一点儿也不阻止。刚回到爸爸妈妈身边时,她就每天吵着要看电视,要玩iPad。为此,贝贝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进行沟通:长时间面对电视,视力会下降;有些电视内容并不适合孩子看。爷爷奶奶也觉得有道理,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态度确实有了改变。但贝贝如果不看电视就会哭闹,爷爷奶奶最终拗不过孩子。为此,贝贝妈妈一气之下将电视机放进衣柜并锁了起来。

贝贝妈妈拒绝孩子看电视,却适当给了孩子使用iPad的权利。因为iPad观看的内容是她经过筛选的,例如会安装云

和沉溺模式绝缘

盘,储存一些优秀的动画片、绘画的APP。

使用iPad观看动画片成了贝贝每个周末最期待的事情。在使用iPad之前,贝贝的爸爸妈妈还和孩子作了约定,只能在周五到周日这三天晚上的某一时段看动画片,其他时间都不允许观看。

起初,爷爷奶奶为了让孩子能好好吃饭,允诺如果孩子能乖乖吃饭,就可以看动画片。为此,贝贝妈妈没发表言论。当孩子吃完饭要求玩iPad的时候,妈妈就再次提起之前和孩子的约定,强调这样的约定不可以改变。之后,爷爷奶奶也就没有以玩iPad为条件引导孩子吃饭了。

慢慢地,孩子也清楚了玩iPad的规则。为了将孩子的吸引力从电子产品中转移开,贝贝妈妈购买了其他的替代品,比如老式的CD播放机,并配了讲故事的碟片、中英文绘本,和孩子一起看绘本故事。孩子对数学感兴趣,贝贝妈妈就专门购买了趣味数学启蒙练习题,慢慢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行思维训练,减少她电子产品的依赖。一年下来,贝贝电子产品的使用率已经远远低于绘本和其他玩具,孩子的专注力也比之前改善许多。

姚远妈妈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会让孩子选择玩他最感兴趣的作为奖励,每次孩子只能选择一样,并规定好时间,时间一到就结束。这样跟孩子事先有沟通交流,有约定,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就会做到适可而止,而且从中也增长了一些见识。我们家最大的收获是,孩子在网络平台上与不同的棋手下棋,棋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离开电子产品,孩子玩什么

赵佳麒妈妈

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可以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当然这里所说的陪伴不是指单纯地和孩子在一起,你玩你的手机,他玩他的玩具,而是指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高兴时,你也跟着他一起笑;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你耐心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时,你真诚地鼓励他,表扬他。这样的陪伴才是高质量的陪伴。那么,我们可以陪孩子玩什么、怎么玩?

●给孩子讲故事。故事开启儿童智慧的大门,它具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让其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进入创造性图景的领域。听故事的时候,大脑里有23个区域积极活动,将听觉接收的信号转化为画面,换句话说,听故事的时候,孩子的大脑在成长、在发展。

那么,怎么给孩子讲故事呢?读各类绘本。不是照本宣科地读,而是融入感情绘色绘声地读。有些难理解的句子或者词语我们要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能够理解接受。可以设置悬念、角色表演,还可以自编故事。

●做手工。经常让孩子做手工,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进亲子关系。

手工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剪纸、捏彩泥、折纸,等等。

●玩游戏。3~6岁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黄金期,在这一阶段,游戏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培养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我和儿子经常一起玩的小游戏就有:根据描述猜事物,倒着说,说反义词,根据玩具编故事,根据指定的词语说事物看谁说得多,猜猜谁不见了,等等。

●拥抱大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爸爸妈妈们不妨——春天,带孩子去放风筝,抓小蝌蚪,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夏天,带孩子去捉知了,路水,聆听鸟叫;秋天,带孩子去捡树叶,观察不同的树叶,玩树叶;冬天,带孩子去堆雪人,打雪仗。

猜你喜欢

贝贝电子产品玩游戏
小眼镜找朋友
关于电子产品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
王wánɡ冕miǎn学xué画huà
回到古代玩游戏
襄阳市区3~6岁幼儿电子产品使用情况调查
贝贝失踪了
冬天来了
玩游戏
生日聚会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