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唐落子舞的困境和保护

2017-06-13刘洪波

牡丹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唐高唐县落子

刘洪波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物质文明的进步改变了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刻不容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唐落子舞是流行于聊城市高唐县赵寨子镇一带备受老百姓喜爱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艺术,在2015年被列入第四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对落子舞的艺术传承、保护和当下存在的困难进行了系统性分析,通过不断总结近些年来具体保护和传承工作经验,现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唐落子舞

落子舞是一种民间智慧凝聚成的艺术,特点是道具奇异、节奏简单明快、队列变幻夸张、舞步多样灵巧。

高唐落子舞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历史悠久,流传广泛,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始发源地是高唐县赵寨子镇倪堂村。那时有“二月庙会”,热闹非凡,村里来了一位老翁,看着七十多岁,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摆摊卖虎皮膏药,其间在一根竹棍上系上铜钱,手耍棍子有招有势,节奏性抽打身体各个部位,他边打边说这是落子,能通血脉,通经络,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他的表演招揽顾客围观。卖完膏药后,倪堂村的一位财主宴请老者,诚意希望传授落子,落子舞从此扎根在倪堂村,一代代流传下来,道具、舞服、动作也得到继承和发展,并融合进健身、娱乐元素,赋予古老民间艺术时代特色和生命力。据相关史料记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落子舞在高唐家喻户晓,落子队庞大,参加人数之多达到顶峰。当时流传民谣:“看见打花落,吃饭都忘掉;瞧瞧落子舞,干活劲头鼓。”

落子舞道具:用一根1米长的竹竿,从一端向里均匀挖出三个孔,竹孔间距3厘米,在每个竹孔里用铁丝固定住3个铜钱,竹竿两端拴上红毛线穗,再各系上大铜铃3个和小铜铃3个。跳起落子来,随着动作节奏,落子发出清脆响声,陈列在展厅也是一种非常漂亮的手工艺品。

落子舞服装:落子舞服饰讲究,在各个历史时代有着明显的变化。服装分男女款,男款是红色英雄巾、上衣黑裤褂外穿黄坎肩、下衣紧身灰裤打红色裹腿,白球鞋。女款是盘发髻、上衣正红紧身小褂、下衣紧身绿裤、红鞋,结合古今观赏特点。男女演员配合默契,跟随鼓点跳起舞步,抖膀飞眼,令人捧腹不止。

落子舞队伍:最低10人起,男女各半,双数即可。舞步、节奏、打跳动作务必一致。除打落子队员外,还有两个领舞演员,类似戏曲舞台上的男丑角和女彩旦。他们是整个落子舞队伍的舞眼和支柱,带动整支队伍的走向,配合一致,两位演员互相挑逗,妙趣横生,起到惹观众捧腹大笑的效果,为表演增加了娱乐性。

二、非遗落子舞的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非遗的吸引力正在逐步下降,像落子舞这种依靠口传身授的非遗文化正在不断消失,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一)非遗传承青黄不接

目前,落子舞的传承人大多处于50岁至80岁这个年龄段,曾经涌现的一些成绩卓越的带头人,或已过世,或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能起骨干作用的、有较高水平的青年人才十分匮乏。新老艺人出现断层,艺术传承青黄不接。而且,落子舞不能像手工技艺类非遗,能用一技之长生产实物商品,所以无法获取相应的经济回报,传承人很难体现自身具备的经济价值,不少传承人转做其他行业,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青黄不接,人才危机日益严重。

(二)经费不足,传承保护无法有效开展

各级政府对于非遗整理、抢救、展演、宣传、培训等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乡镇政府没有专门的非遗保护中心,没有专用工作车辆,资源普查、民间调查、资料整理和录像制片等相对滞后,日常工作开展困难。据了解,省、市级别的传承人没有任何经费补贴,一些人因生存实际情况而改行,此类非遗得不到有效传承。

(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认识

如何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社会大众缺乏基础知识,尤其是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修补、申报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专业人才匮乏,无法形成一个全社会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意识,这制约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非遗落子舞传承和保护工作建议

面对诸多困境,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一条有效可行的“非遗”保护之路,对于推动赵寨子镇提升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意义重大。

(一)发挥镇党委、政府在落子舞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

保护非遗落子舞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提高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增加经费投入,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成立落子舞传承和保护专项基金。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增强全社会尊重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性,使人们踊跃地参与到落子舞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来。

(二)送“非遗”进学校、农村和企业,多渠道培养传承人才

将非遗展演送进中小学、农村和企业,在综合文化站开设非遗展厅,将落子舞变成有形的文字图片和影像展览,制作电子光盘存档。聘请落子舞传承人现场教学,建立艺术实践教育基地,多渠道培养人才,努力使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三)将“非遗”项目通过节庆向大众展演,打造地方“非遗”特色品牌

通过参加市、县举办的春节、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民俗节庆活动,开展非遗项目展演,打造地方非遗特色品牌,让人们充分领略高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增强城市认同感。

(四)创新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进生产性保护

按照“合理利用、傳承发展”的方针,在保持传统风格和本真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非遗项目的产业化开发。拓展民间合作的新渠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全力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于传承发展,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既要保持传统血脉、保证非遗根源不受现代文化的冲击而传承、发展下去,又要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时俱进过程中出现的被大众认可的新现象、新形态,使民族文化逐步现代化。

(山东省高唐县赵寨子镇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高唐高唐县落子
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高唐县“千名人大代表听民声”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思考
《牡丹亭》意象的精神分析式解读
琴(外一首)
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子”布局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高唐县:送羊还羔 助贫困户养羊致富
高唐县201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高唐老豆腐
90后唐丹:人生如棋,落子不悔
高唐县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