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理念下的乌鲁木齐公交站设计

2017-06-11孙学伟

工业设计 2017年6期
关键词:公交站候车城市形象

孙学伟

摘 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在地域文化特征和外在特征的综合体现。随着我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公交站出现趋同化现象。公交站作为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应该深入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也应当彰显城市的个性,凸显城市的文化特色。本文将地域文化理念融入乌鲁木齐公交站设计,改善市民乘车候车的环境,体现乌鲁木齐的城市形象及文化内涵,以适应文化与城市快速发展相协调的要求。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视觉形象;公交站;人性化

1城市公交形象概述

城市形象是城市综合体的全面发展,是城市内在地域文化特征和外在特征的综合体现。城市通过以物质和非物质为载体的各种信息向人们传递着城市的形象,并由这个城市的人与人之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共同构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能代表该城市特质的整体形象。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形象外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泛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其存在的目的是为公众的出行提供便利。城市公交的发展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通常人们习惯性地把公交与城市对应起来,公交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面,应起到标识城市形象的作用,继承城市文化特征,推动城市整体和谐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各个城市道路交通出现拥堵,公交车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发展,成为公众出行的首要选择,也是外来人口使用最普遍的交通方式。城市形象不仅需要建设,同时也需要宣传。公交站主要为人群提供等车候车的空间,与此同时也是对外进行城市形象主题宣传的重要平台。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公交站出现趋同化现象。公交站作为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应该深入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设计也应当彰显城市的个性,凸显城市的文化特色。

2乌鲁木齐城市公交站

2.1乌鲁木齐城市公交状况

乌鲁木齐总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12.26平方公里。乌鲁木齐由七区一县组成。全市约有135条公交线路,线路长达 2200 公里,覆盖了米东区、新市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四个市区。

目前,乌鲁木齐公交发展较为完善,主要分为快速公交(BRT)和普通公交两种。公交覆盖率一般,主要集中在几个人群聚集较多的市区。对于人较少的区域并未开设过多公交线路。总的来看,乌鲁木齐市的公共交通受地形条件(地势起伏较大、市区有雅玛里克山、红山和河滩等地理因素分隔)、气候条件(冬冷期长达五个月)以及城市线型结构、新城建设、机动车数量激增等因素制约着当前乌鲁木齐公共交通的发展。

2.2 乌鲁木齐城市公交站现存问题分析

乌鲁木齐公交站存在很多不足。整体外观形式单一,没有特色,与其他城市公交站趋同。公交站服务水平不高,基础设施配套差,仅能满足人群最基本的候车需求。同时公交车站的设计也缺乏合理的布局。

2.2.1公交站外观造型

乌鲁木齐公交站候车亭主要采用不锈钢金属材料,以金属原色为主,形成面向道路敞开式的候车空间。外观与其他城市大同小异,冰冷的不锈钢造型没有特色之处,整体缺乏城市形象识别的功能。候车空间缺乏合理的设计。所有的公交站都是一样的规格大小,并没有大、中、小三种型号区分。在客流量较少的候车空间甚至并未设置候车亭。由于几乎所有的候车亭都是敞开式的,所以车站在冬季的使用并不方便。

2.2.2公交站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交站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候车休憩类座椅、公共环境卫生类垃圾箱、公共交通服务类广告灯箱等。

乌鲁木齐公交站休憩座椅与候车亭相协调统一,主要采用金属材料,不可挪动,座位较少。座椅的设计只考虑了公交站整体的外观,并未从人性的角度思考设计。金属座椅的温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降低了座椅整体的使用频率。

公共垃圾箱外观造型单一,设施陈旧,金属材料的外壁较薄,易变性,不易清理,有一些已有腐蚀现象。垃圾箱识别差,垃圾未分类。经常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整体与公交车站候车亭联系不密切。

绝大多数的广告灯箱的体量过大,阻碍了人群候车。灯箱内广告信息陈旧,杂乱无章,没有起到良好的城市宣传的作用。

2.2.3公交站导引系统识别能力差

公交站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方便快捷地上下车并为候车人群提供准确的乘车、换乘的信息。良好的识别系统在公交站中尤为重要。

乌鲁木齐现有公交站导引系统缺乏规范,摆放凌乱,形式陈旧,并无动态消息的更新与提示。色彩识别系统差,并未与车站候车空间相融合。一些大型公交车站,有许多公交线路交汇,站牌上提供的车次内容过于密集,更存在互相遮挡的问题,给公众造成了阅读障礙。由于某些城市道路的修建,公交线路需要临时更改,某些地方因施工而未设置临时车站,且此类的公交车的站牌信息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3地域文化融入乌鲁木齐公交站设计

3.1乌鲁木齐概况

乌鲁木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地段,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枢纽。市辖7区1县,市区内聚居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满、蒙古、锡伯、俄罗斯等43个民族。乌鲁木齐是一个文化碰撞之地,集合了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体系,十几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广融博汇,造就了多元民族文化共存的特质。

3.2乌鲁木齐地域文化分析

乌鲁木齐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市辖区主要居住的民族是维吾尔族和汉族。维吾尔族的唯一信仰就是伊斯兰教。受多元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多元文化(中原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地域特色的影响,伊斯兰教在乌鲁木齐得到了新的发展。现在在乌鲁木齐市区仍保留許多伊斯兰风格建筑。从乌鲁木齐人的服饰打扮到建筑风格、家居装潢,大街小巷都充斥着民族宗教的文化,可见新疆的各族人民的宗教意识深深渗入到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中。

新疆乌鲁木齐的伊斯兰建筑多以宗教礼拜目的为主,大多建立在热闹、人口密集的区域内,维吾尔族人通常围寺而居,表现了穆斯林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维吾尔族人在原有的伊斯兰教建筑基础上,融入历史和现代的民族文化气息,形成具有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伊斯兰风格建筑。这些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在表达穆斯林对伊斯兰教虔诚的信仰的同时,也体现了乌鲁木齐独特的地域特色。

3.3伊斯兰建筑风格融入乌鲁木齐公交站设计

伊斯兰教对乌鲁木齐的民族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大巴扎(图1)、固原清真寺、新疆伊斯兰教经文学校(图2)等具有代表性的新疆特色伊斯兰教建筑在今天仍然影响着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国际大巴扎也成为了乌鲁木齐代表性的标志之一。

3.3.1公交站外观造型设计

经过对乌鲁木齐市多个伊斯兰教风格建筑的研究,从中提取尖形拱门的建筑造型,进行重叠组合。三个重复的拱门造型,中间的比两边的体量大一些,律动的弧线交叉形成两侧的信息导引系统。中间的镂空部分由玻璃组成,内置灯光,在夜晚的时候暖黄色的灯光开启,也起到了提示公交站位置的功能。公交站外观颜色色调以灰黄色为主,颜色由乌鲁木齐的城市颜色米灰色加入暖黄色组成,灰黄色调也符合乌鲁木齐伊斯兰建筑色调。

由于乌鲁木齐城区冬天日长长达150天,常伴有降雪天气,全年昼夜温差大,因此在户外设置保温箱是非常有必要的。公交站左侧的拱门在冬季作为一个户外保温箱,入口设置在侧面,方便行人通行,降低安全隐患。保温箱的门采用金属平开门,节约空间,在春秋两季,可以将平開门推开进行通风,夏季户外保温箱也可以变成户外空调房,作为消暑之用。(图3)

3.3.2公交站基础设施设计

针对之前乌鲁木齐公交站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特色公交站将垃圾箱与站牌结合,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根据垃圾投放口的形状提示,主要分为广告宣传单纸质垃圾以及其他类垃圾,方便环卫工人回收清洁。(图4)

站牌导引系统背后设置了一个零钱兑换机,方便公众兑换零钱出行。(图5)

3.3.3公交站导引系统设计

公交站导引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能以最快速的为公众提供换乘信息。因此在设计站牌信息提示栏的時候,将下一站站名信息放在导引牌的顶部,文字采用醒目字号及颜色方便识别。所有公交车站牌均采用统一样式,规整线路管理。导引牌底部还设置智能温度计,向公众提示今日温度。(图6)车站侧面有本站站名的中英文提示。(图7)

4总结

乌鲁木齐作为一个多民族文化碰撞之地,在中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随着城市的发展,现有的公交站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公交站作为城市形象的外在体现,应当在结合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内涵下,深入设计。继承并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延续并创新传统元素,这是乌鲁木齐发展现在面临的问题。将地域文化理念融入乌鲁木齐公交站设计,能够在改善市民乘车候车的环境的同时,体现乌鲁木齐的城市形象及文化内涵,彰显其特有的城市魅力,打造乌鲁木齐专属的城市名片,带动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大伟. 地域文化融入乌鲁木齐公共交通设施设计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2]桑春. 论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设计中的宗教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6.

[3]李丽君,钟蕾. 浅谈特色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理念——以天津市公交车站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0:94-96.

[4]卢菲菲,张蕾蕾. 城市公交车站视觉形象设计与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89-90.

猜你喜欢

公交站候车城市形象
A love bench at a bus stop公交站的爱心长凳
公交站里的背影
无限追踪
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大笨狗酷比多
——没有车的公交站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湖南省首批智能化公交站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