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7-06-10马晶晶

魅力中国 2016年30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师

摘 要:高中地理新课标实行后,高效课堂的设计更新了不少角度、方法,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重、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联系实际,拓展思维,调查研究,在课前、课中、课后享受独特而深刻的地理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 地理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高效课堂是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所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教学成就。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基于《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认真理解之后,我大致有三方面的若干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宇宙环境中地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文特征下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及表现形式;能够独自或者与同学共同完成某些地理环境观察、地质小实验、环境调查等等。过程与方法方面,至少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获取地理数据信息;努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挖掘地理问题,想出研究思路等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养成勇于探索、精益求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自觉意识,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可持续的心态对待自然环境,加强社会责任感等等。所以针对高中地理高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方案和活动策略,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研究和教课实践,认真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习主体学生的探究思维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合适合理的启示、评论、纠正等课堂教学手段,指引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支持批判性思考,敢于怀疑、否定;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害羞、胆小、怕犯错误的思想,鼓励学生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逻辑贯通。例如,在必修一的《宇宙中的地球》一节,可以让学生自主创造不同的方式方法,画几幅自己心目中的地球,创作几首小诗,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软件设计几个简单的小动画等等,然后把自己对地球的理解传达给身边熟悉的人,用自己喜欢、更擅长的方式,巩固加强了这节课的有关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样化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学习的来源是生活。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所以我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地获取各种教学资源,不仅仅只是着眼于一本教材的范圍框架,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先要发散思维,灵活用书,不要固步自封,突破性地把教材读活,读厚,读广,不断创新,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本来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可感观、有意思、更加印象深刻。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运用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地理科学与数字化时代融合,便带来了数字地球的新世界,更是让人人都能够更加真切生动地感受地理学科的魅力。例如说,在必修三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导打开学生的生活窗口,鼓励学生积极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条件的学校、老师,利用计算机或者手机等,直接打开网络服务,打开一个城市电子地图,并且查看这个城市的卫星云图,再使用一下定位导航功能,或者可以提醒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坐车时的普遍经历,在直观简洁中我们便给学生一个更加有助理解的有关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的相关知识。

三、全面统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第一,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在高效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适合准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成果上到达理想状态。既要全面统一,又要兼顾重点、难点;既要具体实际,又要灵活创新。比如说,本文开篇所讲的课程目标所包含的三个维度,每一节课应该都有可检查可及时反馈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不能只看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生硬记忆,更直接说是一张考试试卷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教师的教学成果。例如必修二的《人口与城市》一节,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类型特点和主要区域,并且对于导致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附以例证来阐明。如此的教学目标既包括了学生对于教材关键知识点的掌握,又重视了学生的知识迁移与运用的能力。第二,有关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的主要设计,尤其强调是学习状态而不是学习成绩,意在说明学生学习本就是一个长期动态多维性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学生一次的回答、一篇文章、一场试卷所能体现的。教师应该在课前、课中及课后都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不同课程内容、不同的评价标准而进行评估,不论是预习作业、课堂问答还是家庭作业,应尽量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劣,不轻易评判每个学生对于本节课地理学习的收获。例如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节,教师便可布置如此一份作业:学生亲自观察自家住宅附近是否存在没有使用或不合理使用的土地?分析研究一下为什么这块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当?假设你是一名开发商,有机会开发它,你要如何做呢?理由是什么?学生因自身环境不同而思考角度相异,教师因收到学生的不同反馈而完成更周全、个性化的教学评价。

毋庸置疑,新课标下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与传统的低效课堂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低效课堂中,教师只注重向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性灌输,教学方法单一教条,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而高效课堂的教学,就是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主,灵活创新,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死啃书本知识的低效课堂状态。新课改实施以来,高效课堂的教学训练一直没有停歇,教师在这条研习、实践的路上不断进步发展,不仅使学生受益匪浅,也是教师自身对于教育事业的不懈耕耘。

参考文献

[1]李孔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J].教学与管理.2006.

[2]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

[3]鞠杰.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与情境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4]陈霞.浅议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的有效使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

作者简介

马晶晶:出生于1983.10.性别女,宁夏大学毕业,民族回族,现工作单位:银川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堂教师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欢乐的课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