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律动

2017-06-10周传馨

海峡摄影时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夜市交通生活

周传馨

白天高楼林立、人群匆忙,夜晚灯红酒绿、霓裳艳影,或时尚喧闹,或拥挤繁忙。城市的繁华实际是“忙碌”的反映。今天,中国的城市化浪潮浩浩荡荡,亿万的劳动力正在向城市转移。城市,吞吐着无数人的悲欢,也律动着无数人的希冀。

城市的幸福与烦恼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2010年世博会的口号,也成了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

有人问道:既然城市那么好,又是规模效应,又是强势群体,乡村想支撑城市还得看城市的脸色,那么为什么不是全部人口都进入城市呢?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乡村生活呢?

因为城市受到了局限。

首先是空间的局限,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京城汴京的繁华。当时汴京有上百万人口,图中的汴河码头上人烟稠密,粮船云集,是整个京城的命脉。但汴河只是航道,如果汴京周围没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不能提供足够的军用、民用物质,汴河漕运就是一句空话,上百万人的大城市根本无法生存。如果一定要把人口全部迁徙到城里,那就缺吃少穿,大伙遭殃。

其次是管理的局限。人多了,就有公共管理的需要。当管理难度超过管理能力时——城市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由于供养空间、管理范围的局限,城市非但不是十全十美,不会无条件为生活美好做加法,而且弄不好还会做减法,也就是说城市会生病的。

城市就是一个“萧何”——为了过上好日子,人们进入城市,而让他们过得更糟糕的也正是这座城市。这就是“城市病”。

比如“住”。城的标志是高楼大厦,但进城的人未必都有地方住,更不用说住高楼大厦了,拥挤是很多人对城市的印象。

比如“行”。很多人浓缩在一个小空间,本来是为了解决来往方便,为了减少长途跋涉带来的困难,毕竟乡村地域辽阔,交通不便,无法达到规模经济、信息沟通的目的。但城市一旦建立,又出现新的交通问题。

说到“污染”,汽车低速时的过量耗能和尾气是一个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人多了,可能缺少足够的净水,人多了,生活垃圾、工业废料无法处理。还有,工业城市的大量烟囱、北方城市的供热,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如果缺少煤气、天然气,百姓家庭的烧煤、烧柴炉,更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比如“就业”。首先,一般来说,城市里的生活水准比乡村的高,就业比例与乡村也就不同。乡村里一个普通体力劳动者可能养活两三个人,在城市里,一个普通工人赚的钱可能只养活一两个人,因此就业需求更大。

其次,城市里劳动力供应总是超过劳动力的需求,因为如果城市生活水平还可以,那就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城市,而且城市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等待就业的年轻人很多。

再其次,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间虽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但这个比例的弹性比较大,不如工业、服务业那样严格。

最后,城市究竟发展什么产业,也很有讲究。轻工业、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有利于就业,但未必是城市长远发展所必需;重工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有利于城市的实力增长,但需要资源供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配合,而且对劳动力知识、技能要求很高,未必能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很大作用;现代服务业既有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又有利于就业,但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服务对象,如果不是中心城市,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制造业,为谁服务去?

因此,当不少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进入城市时,却有不少人选择逃离城市,即使白天不得不在城市里工作,晚上也要开车离开,把众多的高楼大厦留给那些没有能力在乡村置办别墅的人。

运动让城市更健康

以往生僻冷门的马拉松运动,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城中最炙手可热的运动。前不久结束的北京马拉松,在报名阶段因人数众多,而首次采用摇号方式确定部分参赛资格。据报道,中签率只有14.2%。

马拉松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的项目,最近的火热也从侧面反映出,已有越来越多城市中青年人加入到日常跑步队伍中。不少人士认为,生活水平提升、新富阶层及社交媒体的示范效应,都助推了跑步热潮。此外,由于跑步热的兴起,相关产业链的市场机会已浮现。

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跑步热的主要动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中产及新富阶层已基本解决生存问题,提升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成为他们的主要诉求。而另一方面,因生活水平提升和工作压力,不少人都面临肥胖、亚健康等一系列健康问题,跑步尤其是长距离慢跑对解决上述健康问题有一定帮助。同时,一些研究资料显示,耐力运动中大脑会分泌内啡肽类物质,帮助身体缓解疲劳感,同时产生愉悦感。因此很多人成为资深跑友。

长期科学锻炼带来形象上的提升,也是跑步吸引人的一大原因。在外企从事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林先生,是记者的一位多年好友。出差多、应酬多加之生活富足,林先生早早就有了啤酒肚,还伴随着轻度脂肪肝等健康问题,如何不再长胖一直是林先生最关注的问题。在开始长跑之前,林先生主要通过少吃来控制体重,但效果并不明显且内心备受煎熬。经过一段时间长跑后,林先生瘦身成功,体型和精神状态也发生较大变化。在拥有更加健康的体型后,一向爱美的林先生,甚至开始尝试一些此前因为肥胖不敢尝试的发型和胡须造型,整个形象有了翻天覆地的提升,从啤酒肚男一举变身潮男,因此也成为朋友圈内的励志传奇。

除去上述原因,真正将跑步推至全民参与高度的还是社交媒体和智能硬件。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总监的王先生,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每日跑步路线。在记者朋友圈中,像王先生的“分享族”并非少数。持续分享跑步记录,传播一个有趣、自律、阳光的形象。这种重要的信息分享,让跑步成为一件新的话题谈资,一种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一种新的精神提升催化剂和一种更多元的娱乐方式。

此外,明星尤其是女性明星,在社交传媒上的亲身示范对大众健身带动作用明显。此前女星袁姗姗在其微博账号上晒出自己的“马甲线”,引来大批网友围观和赞叹。健康自信的形象对于袁姗姗重新塑造公众形象作用明显,不少网友也因此加入到锻炼大军中。除袁姗姗,刘涛、王珞丹等不少明星均在其微博上展示过自己的健身照片。

智慧交通为城市疏通“血脉”

交通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血脉”。然而,随着人口和车辆的迅速增长,仅靠多建道路车场、增添“血管”已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痼疾。因此,疏通现有血脉,增加“血流”的速度,是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方式。

“发展智慧交通的最终目的,是为市民提供便捷的生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陆健教授认为,“出入难、寻位难、找车难、缴费难、管理难”是城市交通的通病,智慧交通是青岛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广州已实现了智能停车,停车时通过手机软件来查询车位,减少了车主寻找车位的精力和时间……”

“发展智慧交通是疏通日趋恶化的城市交通血脉的有效途径。”国家职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钱越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交通不畅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在这样的前提下,智慧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的效率。

“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智慧交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的契机,不管是交通工具还是交通设施,城市智能化建设的效能有所改善,会给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王丰元说,智慧交通的发展对交通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交通的智能化会涉及到数据的采集、处理等,管理不再是一种盲目的方式,需要科学的决策和数据的支撑。

“解决城市拥堵问题,预防比改善更重要。”陆健认为,造成交通拥堵、停车难、污染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发展过快。比如说交通拥堵,经济的发展给城市引入大量人口,车辆增加,从而引起城市的交通拥堵,但通过降低人口密度和减少车辆等手段来解决拥堵问题并不现实,所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预防”,以降低发生问题的概率。

“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分析它可能发生的概率,然后来预防它的发生或者降低发生的概率。”陆健说。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能仅从交通本身着眼,而是要从整个大的交通系统,整个社会来着眼。”王丰元表示,交通不只是车在路上跑,而是包括停车、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控制等,因此要更多的考虑控制和管理,综合建设一个好的交通环境。比如,交叉路口、监控设施,以及一些强制性的手段,提高交通系统运行的效率,整体改善交通环境。

“交通的问题,首先是规划的问题。交通的建设应该放宽视野,从综合角度来考虑拥堵问题、停车问题等。”王丰元说,从全国来看,青岛的交通处于比较靠前的层次,但是青岛现在很多道路的衔接是不顺畅的。要加强区域间的有效衔接,更多是人员的交流和管理问题。同时,利用监控得到的数据及时地纠正对交通信号的控制和改善,有效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

绿色出行,让城市更温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纷纷向民众发出倡议,号召大家外出时更多地选择“绿色出行”,从而共创一个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在此,我们也希望这样的倡议能真正得到广大公众的积极响应,大家应当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为营造和谐、文明、顺畅、安全的交通环境奉献一分力量,也是身体力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其实,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大家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空气无污染、交通无障碍的美好环境中,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当然,这良好的环境也需大家共同创造。就拿“绿色出行”来说,很多情况下,我们只需改变一下日常生活方式。比如,我们可以放弃驾驶私家车,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等方式,这既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也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当下,网上颇为流行的碳排放量计算器可以展示不同生活方式下“碳足迹”的不同。这其中,乘坐飞机出行100公里排碳27.5公斤,排量6升的轎车行驶100公里排碳4.71公斤,乘坐一站地铁排碳0.1公斤……而骑自行车的碳排放量几乎等于零。显然,通过这样的计算,大家对于“绿色出行”的意义一目了然。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大家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当好“绿色出行”的实践者。当然,要想让“绿色出行”成为公众的共识和习惯,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切实让低碳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还要求政府在践行“低碳”出行方面当好表率,不仅应当大幅削减公务用车,而且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从而为公众的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此外,让绿色出行“热”起来,广大公众更需从我做起,要在平时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让低碳理念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扎根,从而通过我们点点滴滴的行动,来营造更加温馨、更加宜居的美好环境。

别让高房价扼杀奋斗的理想

北上广这些城市飞速上涨的房价,正在挤压着青年一代的生存空间。

只有高中文化的李宗是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魏窑村的农民,1999年他来到上海工作,先后做过机修工人、技工、一线工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他慢慢成长为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加上绩效工资每个月能拿到8000元,好的时候能拿到1万元。但单位附近的房价也一路攀升到2万元每平方米。”李宗感到理想与现实越来越远,因为买不起房,无奈之下他于今年返回农村老家。

“提起房子对我生活带来的影响,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李宗有些哽咽,回到农村后的感觉让人心酸,在上海十多年积累的经验在我们农村没有用处,为了养家我开个化妆品店,但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亏了一笔钱。“我经常想象着,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能买套房子,现在也能安居乐业,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李宗的经历只是众多进城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他们为这些城市奉献了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为城市建设洒下了汗水和热血。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工人已经适应了城市和工厂的生活,在他们的手中,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但却没有属于他们的家。在高房价的压力下,是坚守还是逃离?

不仅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一线城市的高学历人群也面临同样的困惑。黄某是北京一所高校老师,能留在北京教书已成为全村人的骄傲。由于来自农村,买房只能靠夫妻俩攒钱,仅凭教师的工资积蓄,在北京连首付都支付不起。今年,夫妻俩有了宝宝,但他们依然“蜗居”在学校的教职工宿舍。家里老人来北京照顾孩子,房子更成为让他们全家头疼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只身“南漂”的“白领”小白,至今仍没有在广州找到归宿感,因为平时都是和别人合租房子,已经退休的父母每次来看她都只能住宾馆或很局促地挤在出租屋的小房间里,少了那些柴米油盐的家的味道,回想起这些,小白总是感到很歉疚:作为独生女,已经在遥远的南方呆了4年多,既不甘心回到老家小城镇,又尚不具备深深扎根在广州的能力——单单买房就难倒了自己。

这并不是个别人的故事,这是一代人的困惑。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有大批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怀揣着理想,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里安家扎根,但当高昂的创业理想遭遇高额的房价时,他们犹豫了,是坚守还是逃离?这是当今中国青年一代的鲜明写照,是一代年轻人的经历,但却牵扯着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生计。不可否认,房子已悄然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生态。

夜市,城市的另一种风情

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夜市,就是一个城市的小小窗口”。从夜市的那些人气小吃,可以知道这个地方人们喜欢的口味;从夜市形色的人群,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风俗习惯;从夜市的各色摊主身上,可以体味百态的生活。

说起夜市,资料记载最早起源于北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甚至“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千百年来,夜市深受百姓青睐,原因就是那种带有浓浓“草根”味道的生活气息。从历史经验看,夜市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与高端“CBD”相比,其独有的低廉、粗糙、丰富和自由,自有额外吸引力。

每当夜幕降临,城市仿佛是施了魔法,一下子换了个样子。这些白天车水马龙或者不起眼的地方,突然安静了又突然便热闹起来:夜市开始了!下了班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在一道道美味的小吃中抖落一天的疲劳。而对于那些大大小小的摊子来说,一天的生活才真正开始。

猜你喜欢

夜市交通生活
大观楼夜市掠影
玩遍云南还有这些“宝藏”夜市等你来打卡!
繁忙的交通
“网红”夜市
小小交通劝导员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