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茶间作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2017-06-10王晓云徐义杰鄢洪星杨博李娟黄义林

河南林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油桐立地条件间作

王晓云,徐义杰,鄢洪星,杨博,李娟,黄义林



桐茶间作栽培模式试验研究

王晓云1,徐义杰2,鄢洪星1,杨博1,李娟1,黄义林3

(1.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信阳 464031;2.河南省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河南 信阳465332;3.商城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信阳 465350)

通过在两种不同立地条件的茶园开展间种油桐试验,比较不同间种密度对茶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桐—茶叶复合经营模式的优化途径,提升茶叶生产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无论在低山区还是在丘岗区,桐茶间作的经济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油桐在茶园适宜的间作密度为210~280株/hm2,经济效益可提高15%以上。

桐茶间作;栽培;模式

油桐()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同时是信阳市自然分布的乡土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油桐树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枝叶较稀疏,冬季落叶,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市场前景广阔。

信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截至2014年,信阳毛尖茶园面积13.33万hm2,茶叶是对资源环境依赖性相当强的作物,对茶园的管理有较高要求。为了增加作物品种、提高经济收益,信阳本地的一些茶园内出现了间作板栗、木瓜的尝试,同时调查发现,在信阳南部山区群众有桐茶间作栽培的习惯,但缺乏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如油桐、茶叶间作密度不合理,不考虑立地条件等,难以达到增产增收的预期目的。通过对油桐和茶叶间作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植密度对茶叶和油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最佳间作模式,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商城县位于信阳南部,地形多样,群众有桐茶间作栽培的习惯,但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综合效益较低。结合当地实际,选择低山和丘岗两种立地类型开展试验研究,分别设立试验点,低山试验点位于商城县金刚台乡清凉寺茶场,丘岗地试验点位于商城县双椿铺镇吴冲林兴茶场。清凉寺茶场海拔450~500 m,坡度10~25度,土壤为黄棕壤,土层厚度40~60 cm。吴冲林兴茶场海拔100~150 m,坡度10~20度,土壤为黄褐土,含沙石量大,土层厚度50~80 cm。试验地所在区域年降雨量1 000~1 400 mm。

1.2 试验材料

茶叶为无性系苗,苗龄2 a,油桐为本地品种叶里藏,按设计的密度采用直播方式造林。

1.3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4种桐茶间作密度(主要指油桐在茶园栽植的4种株行距),具体密度为:4 m×4 m, 4 m×6 m,6 m×6 m,8 m×6 m,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的排列方式进行试验小区布设,每个试验小区面积600 m2(规格20 m×30 m),作为调查固定样地。为便于识别,每个小区四角均用固定界桩作标记,每个界桩上标注了小区的密度及方位等信息。

1.3.1茶叶生长量调查

每年的11~12月茶叶生长停止后测量。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从固定样地中随机抽取6~8个2 m×2 m的小样方,在每个小样方内随机抽取20个新梢,测量新梢基部至新梢生长点(芽基部)的长度,取平均值,以此再计算出所有样方的新梢长度平均值,作为茶叶的生长量。

1.3.2茶叶产量调查

信阳茶叶传统生产以绿茶为主,春茶均在春季采摘。夏茶和秋茶价格低,采摘成本高,基本无人采摘。所以,这里的茶叶产量指春茶鲜叶(茶青)产量(以下同)。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选择调查12个固定样地的茶叶产量(包括1芽1叶、1芽2叶和1芽3叶茶总产量),对照(CK)样地规格为20 m×30 m,据此推算每公顷茶叶产量。

1.3.3综合经济效益计算

根据不同质量茶叶的产量和与平均价格计算总收入,减去管理、采摘、加工销售等成本计算茶叶效益;根据油桐产量与价格计算收入,扣减采收等人工成本,计算油桐效益。根据实际试验地面积,推算每公顷综合经济效益。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DPS软件7.05版和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邓肯氏新复极差测验法(SSR法)测验其差异显著性,显著水平≤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立地条件对茶叶生长的影响

2.1.1立地条件对茶叶生长量的影响

该项目分别对两种不同立地条件的茶叶平均生长量进行调查,造林后第2年、第3年和第4年平均生长量(枝条),见表1。

表1 不同立地条件茶叶枝条生长量 cm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茶园种植油桐后,第2年对茶叶生长量影响不大,但第3、4年生长影响较大。从第3年到第4年,茶叶枝条生长量山区明显高于丘陵,说明立地条件越好,茶叶生长量越大。第4年茶园进入采摘期,同一立地条件下,茶叶生长量小于第3年,说明采茶对茶叶生长有一定影响。

2.1.2立地条件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通过调查不同立地条件下茶叶产量,计算不同立地茶叶产量平均值,对比不同立地茶叶产量差异,见表2。

表2 不同立地条件茶叶(茶青)产量 kg/hm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立地条件下,茶园丰产前,造林第3年低山区比丘岗区茶叶产量高7.4%,差别不大;第4年和丰产后,低山区比丘岗区茶叶产量分别高19.8%和16.5%,可见立地条件对茶叶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低山区由于土壤腐殖质层较厚,光照时间较长,空气较湿润,种植茶叶品质好,干茶市场价格也远高于丘岗地区的茶叶,总收益也高于丘陵地区。因此,从提高信阳茶叶知名度、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讲,信阳茶叶宜在山区种植,但为提高信阳种植茶叶的规模效益,丘陵地区可适当发展。

2.2 油桐种植密度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油桐成林后,茶园也逐渐进入丰产期,可以考查分析油桐在茶园中的种植密度对茶叶产量的影响程度。在采茶期,安排专人长住试验点,定期随采茶工人一起,对不同间作密度样地内的茶叶分开采摘收集,称量记录,储备了第1手资料。通过对资料整理分析,不同立地条件下,油桐—茶叶不同间作密度对茶叶产量的影响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低山区还是丘岗区,单就茶叶产量而言,当油桐在茶园的种植密度为625株/hm2时,茶叶产量下降明显,说明油桐种植过密对茶叶产量有较大影响;间作密度为420株/hm2时,对茶叶产量有一定影响;间作密度为280株/hm2和210株/hm2时,不仅对茶叶产量没有影响,而且还有所提高。可见,茶园可适当间作一定密度的油桐。

2.3 油桐—茶叶复合栽培模式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桐茶间作复合经营模式下的茶叶产量与油桐产量,依据茶叶及油桐的市场价格(2013年平均价格),对比分析计算桐茶间作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见图2。

图1 不同密度桐茶间作茶叶(茶青)产量

从图2中可以看出,无论在低山区还是在丘岗区,间作油桐的茶园综合效益都高于不间作的茶园(CK)。就立地条件而言,在低山区,油桐在茶园的种植密度为625株/hm2、420株/hm2、280株/hm2、210株/hm2时,茶园综合经济效益比对照分别提高3.5%、11.3%、16.3%、18.3%;在丘岗区,桐茶间作密度为625株/hm2、420株/hm2、280株/hm2、210株/hm2时,茶园综合效益比对照分别提高7.1%、12.3%、20.6%、21.4%。丘岗区桐茶间作比低山区效益提高的更多。在试验选取的两种立地条件下,桐茶间作密度为280株/hm2、210株/hm2时均比不间作效益提高16%以上,可见桐茶间作密度以210~280株/hm2为宜。

图2 桐茶间作栽培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对比

3 结论与讨论

油桐—茶叶合理间作可以产生较显著的综合效益。虽然在试验设计的间作密度范围内,无论在低山区还是在丘岗区,茶园综合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若要提高效益15%以上,桐茶间作密度不宜过大,以210~280株/hm2为宜。

在合理间作模式下,丘岗区较低山区茶园效益提高更显著。计算发现,当油桐在茶园的种植密度为280株/hm2、210株/hm2时,低山区茶园综合效益比对照分别提高16.3%、18.3%,而丘岗区则分别提高20.6%、21.4%。说明油桐不仅能直接产出桐籽增加茶园的经济收益,而且对丘岗区而言,还能显著地改善茶叶生长的小环境,进而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

(责任编辑:王文彬)

S 794.4

A

1003-2630(2017)01-0023-03

2017-02-13

王晓云(1968-),女,河南罗山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科学研究,Email:lkswxy@163.com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桐茶间作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编号:[102102110009]

猜你喜欢

油桐立地条件间作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又见油桐林
樱花谷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