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缓存加速技术讨论
——IPv6工作组技术沙龙天津商业大学站

2017-06-10邢帆

中国信息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校园网可视化天津

文 | 本刊记者 邢帆

高校缓存加速技术讨论
——IPv6工作组技术沙龙天津商业大学站

文 | 本刊记者 邢帆

针对当前缓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主办,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协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天津商业大学承办的IPv6工作组技术沙龙召开。天津城建大学、北京瑞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派网软件有限公司、杭州飞享等高校代表和技术商参加了本次沙龙。

会上分享了来自高校代表的发言,其中天津商业大学网络中心杨晨表示,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部署在云端,且高带宽需求的应用也越来越高,不仅对校园网出口带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同时对驻地园区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高速的桌面接入能力和更大的骨干带宽。天津商业大学目前拥有在校师生25000名;有线覆盖所有的办公教学及宿舍区;无线AP数量覆盖办公教学及共区域,最新一期无线项目正在建设,将覆盖所有本科生宿舍,包括5400个房间,38 栋学生宿舍。最新一期无线完成后总AP数量将达到7000个,无线覆盖率达到80%。为了目前的挑战和问题,天津商业大学在校园网的改造升级中采用了全光10GPON方案,通过10GPON FTTB方案的实施,可以很大程度节约光纤线路成本和设备成本,从物理上实现扁平化,让所有汇聚的区域全部变成无源光器件。实现端到端的管理,ONU 基本零配置,大部分在OLT上完成。光纤芯数随之调整无需再为光纤容量而烦恼。并且解决了网络收敛问题,确保了未来网络升级的无限可能,通过降低分光比实现10GPON到40GPON。同时PON网络统一管理的特性也可以使得网络运维的工作更加简单。对于10G PON实践未来的思考和方向,杨晨表示,未来将做到规模越大成本低;主要投资将放在OLT上;还将实现多业务承载,并可依据特性进行 QoS 保障,重要业务优先发送;拥有专门的网管系统,基于 SNMP融合到现有网管系统。

天津城建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张志刚表示,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设备及应用的不断增加,使得校园网的环境呈现复杂态势,异构性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不同的网络需求并提升管理效率,天津城建学院采用了基于SDN的监控网络对校园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按需可视化。而网络可视化遇到的问题是,有效实现网络可视化需要收集各种信息;没有足够的镜像端口可供这些工具使用;工具跟不上网络带宽的发展;无法满足其他部门的镜像需求等。因此在实际方案中,天津城建学院以SDN为中心的体系架构,通过部署开放式以太网交换机、SDN控制器以及集中式工具,横向扩展了校园网的连接结构,形成了校园网的监控网络,从而选择性地将网络流量传送到多种安全设备、监控工具、性能测量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以统一的中心平台实现了校园网流量全方位的可视化,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校园网的高效管理。

北京派网软件有限公司代表结合当前高校网络的实际需求表示,高校运营商无论从规模、网络质量要求和组网形态上来看,都接近一个标准的二级运营商。如何在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互联结构(“南北”资源差异、二叉树结构、上下游连接、资源不对等、限制互联)下,进行良好的内容调度是高校网络管理的首要任务。分析、控制、引流和加速,则是内容调度必经的四个阶段。缓存加速所处的第四个阶段,必须基于前三个阶段的有力支撑。缓存从技术上分成HTTP大文件缓存,HTTP小文件缓存和P2P缓存,在高校环境中最有生命力的是第一种。回源少,输出高,针对性解决视频和APP更新是判定高校缓存工作良好与否的主要指标。

北京瑞星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熊敏介绍,瑞星是国内创建最早的信息安全公司。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加速缓存产品结合瑞星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前置感知缓存加速、自适应网络热点缓存加速、异站异文件名内容校验交叉命中等多种领先技术,能够优化高校互联网出口带宽资源、减少互联网出口流量、有效缓解高校互联网出口压力,真正做到互联网资源本地化、提高上网体验。同时,瑞星加速缓存产品采用瑞星专业防病毒技术,杜绝了缓存内容二次病毒感染,解决了用户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

可见,高校网络的相关应用,具有运维复杂、负载难易程度不均、设备工具落后等特点,且各高校因其自身的使用程度不同,技术水平也不尽相同。随着网络应用需求的递增,给高校网络信息中心等主管部门提出了新的问题,也为技术商提供了更多机遇,高校网速与应用体验的提升,都需要校方与技术方的紧密协作,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使用环境。

猜你喜欢

校园网可视化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中职学校校园网教育功能应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天津卷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短道速滑研究可视化分析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