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树一帜的丁衍庸

2017-06-09朱浩云

东方收藏 2017年7期
关键词:西画苏富比油画

朱浩云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界,有一位画家早年东渡日本学习西画,回国后行走在内地和香港之间,绘画既擅西画,也精中国画,作品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丁衍庸。

叱咤风云 影响广泛

丁衍庸(1902—1978)是现代著名国画家、油画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与林风眠、关良有“广东三杰”之称。后改名丁鸿,字叔旦,号肖虎、丁虎,广东省茂名县(今高州市)谢鸡镇茂坡村人。丁衍庸自幼聪颖,非常喜欢画画。1920年丁衍庸的族叔丁颖(中国水稻学之父,中国农业学院首任院长)从日本留学回国,见到丁衍庸颇有画画天赋,鼓励他到日本去学习开眼界,同年公费东渡日本学习西画,期间甚得当时东京美术学校校长黑田清辉赞赏。其油画《食桌之上》曾入选1924年日本第五届“中央美术展览会”,是唯一获选的中国留日学生作品,可谓一鸣惊人。丁在日本先后毕业于川端画学校、东京美术专门学校,1925年归国后改习中国书画、篆刻,并与蔡元培、陈抱一等在上海创办四华艺术大学,任教务长兼艺术教育系主任。1928年任校长,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聘为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兼美术部主任,其参展油画《读书之女》受到好評,同年南下任广州市博物馆常务委员兼美术部主任。1936年上海美专聘为校长,辞未就。1938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6年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7年其照片、艺术生平、作品被收录《中国美术年鉴》。1949年丁衍庸告别家人,只身离开广州到香港。由于香港缺少艺术氛围,市民多数不买字画,丁衍庸的经济陷入困境,生活艰苦。昔日叱咤风云的艺专校长和新艺术运动先锋,在香港只能在中小学任教美术科和中文科。1964年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当年参加美国雅永会主办之中国全美巡回书画展览会。1978年病逝于香港。他去世后,香港曾举办“丁衍庸遗作展”,并设立“丁衍庸学业成绩奖”“丁衍庸艺术奖”“丁衍庸画会”等。在家乡,为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校友,高州中学设立了“丁衍庸艺术展览室”。

中西皆擅 自成一格

丁衍庸是一位十分执著、桀骜不驯、遗世独立、不屈于俗的艺术家,擅长西画、中国画、书法、篆刻及鉴赏。西画宗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人体素描基础浑厚,色彩绚艳、线条简练,有“东方马蒂斯”之称。他创作西画,想象力非常丰富,简易的几笔就能勾画出生动的形象。中国画擅长花鸟、山水、人物,花鸟画撷取朱耷、徐渭、金农的特点,自成一格;山水画笔触胆大豪放,布局革新,留白巧妙,意境深远;人物画也饶有情趣,作画从不打草稿,创作速度很快。晚年潜心研究八大山人、徐渭、石涛等古代书法篆刻艺术,将中西艺术的精粹融会贯通,既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意韵,又体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艺术意识,外国人对其作品评价甚高,而国人誉他为“现代八大山人”。有专家认为,其跨越东西、游戏古今的绘画贡献,为当今研究绘画艺术的人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借鉴与启示。丁的书法也颇有造诣,据悉,上世纪20年代末起,丁衍庸就开始深研二王、张旭、怀素、米芾等人的书艺,每日洗砚临池,心摹手追。书法擅长草书,笔势奔驰,龙翔凤舞,参差错落,甚有徐渭“舞秃管如丈八蛇矛”的遗风,绰约之中不失缜密的节奏,颇为耐看。也精于鉴赏和治印,饶宗颐赞之为“浑朴绝伦”。他既能“以画入篆”,把苏三起解等人物形象镌刻成印,又可“以篆入画”,将远古文字、印章图案引入油画,神秘、蛮荒的初民气息令人浮想联翩。收藏大量古印钵。代表作品有《食桌之上》《休息》《群仙祝寿三屏》《钟馗捉妖》等。著有《中西画的调和者高剑父先生》《中国绘画及西洋绘画的发展》《八大山人与现代艺术》等。

丁氏画作 正在走强

丁衍庸的存世作品较多,但抗战时期创作的作品大多散失了。由于民国时期丁在画坛声望很高,且都是校长身份,加上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故他的作品很早就在民间市场流通,并有作品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上世纪苏富比佳士得上拍中国字画后,丁衍庸的作品就成为了常客,1986年他的《钟馗》在香港市场以5.8万港元拍出,同年,《花鸟15开册》以6万港元成交。1991年《仕女画像》和《画家与裸女》油画在香港以10万港元和20万港元售出。1993年内地兴起艺术拍卖后,丁衍庸作品开始在内地上拍,但上拍作品不多,偶有亮相,价格平平。如2001年上海东方国际曾推出丁晚年1978年作彩墨画《浴华清池图》立轴,获价1.76万元。2002年《人物故实18开册》在嘉德获价9.68万元。2005年后丁衍庸作品开始在海外发力。2006年他1971年作《佛像》油画在苏富比以572万港元成交,首次突破500万元大关。之后丁衍庸的精品動辄上百万元。2011年丁1978年作《八仙》在佳士得获价254万港元。2013年他1976年作《白鹤高飞正待时》在苏富比受到藏家热烈追捧,以904万港元拍出,距离千万元仅一步之遥。2014年他1965年作《花鸟》长卷在嘉德获价529万元。2016年尽管艺术市场整体疲软,但丁衍庸作品势头强劲,其中他1969年作《红衣女郎》油画在苏富比获价688万港元,同年,1978年作《八仙献寿图》在佳士得获价246万港元。目前丁衍庸作品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明显高于国内,价格也是如此。

笔者认为,丁衍庸在20世纪中国画坛扮演了开拓者的角色,是一位有地位、有影响的大家,也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他的创作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始终保持中西艺术各擅胜场、双线发展的轨迹,在不同领域都形成了富有强烈个性的绘画风格,所以,收藏丁衍庸的作品是很有意义的,相信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丁衍庸的作品会在市场上热起来。

猜你喜欢

西画苏富比油画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关注2017秋拍第一轮:聚焦苏富比近现代书画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新疆早期西画发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