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年毛泽东教育价值观

2017-06-09雍容波

科教导刊 2017年12期

雍容波

摘 要 青年毛泽东教育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三育并重的人才培养观、学以致用“工读结合”的价值观、教育普及的人道主义价值和公平公正价值。青年毛泽东与其他教育救国论者的根本区别表现在:青年毛泽东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关键词 青年毛泽东 教育价值观 教育救国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4.081

On the Education Values of Mao Tse-tung in His Youth

YONG Rongbo

(Institute of Public Management,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000;

Institute of Marxism, Hu'nan First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The education values of Mao Tse-tung in his youth includes: concept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both the importa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the value of study for practi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tudy and work; the value of humanitarianism and fair and just for education sprea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o Tse-tung in his youth and others of education for saving the nation is that Mao Tse-tung emphasizes education for politics of the proletariat, and empathizes the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productive labor.

Key words Mao Tse-tung in his youth; the education values; education for saving nation

1 青年毛泽东教育价值观的演变过程

历经甲午战争惨败以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希望通过革新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等来挽救腐朽、灭亡的中国,希望通过教育来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实践证明,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与经济救国都属于精英救国,都没能唤起、联合底层的广大民众。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救国论就产生与这一大背景之下,青年毛泽东希望通过教育能够改造中国、改变中国。

1.1 求学救国:接受新式教育

少年毛泽东在东山学堂读书时,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他们所编写的《新民丛报》,毛泽东是爱不释手。以致于毛泽东对斯诺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新民丛报》“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青年毛泽东受康梁的影响,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以从后来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所组织的“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可知是受了梁启超“新民说”的明显影响。不断的求知欲让毛泽东不再满足于东山小学所接触到的新知识,他又想走遍湖南,看看长沙,更多地开阔眼界。于是,辛亥革命前夕,17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求学,迈出了对他人生起决定意义的一步。

1.2 教育救国:理论联系实际

青年毛泽东曾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但由于第一中学课程有限,特别是读了国文教员借给他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后,青年毛泽东认为在学校学习还不如自己自学,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的自学生涯。后来,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的五年半时间里,毛泽东与良师益友一起兴办工人夜学,筹备工读新村等,将所学的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实现他“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梦想。青年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期间深受徐特立、杨昌济等老师的影响,在这些老师的言传身教 ,青年毛泽东重律己、修身,先从自身做起,先教育好自我,才能拯救国家。青年时期的这些实践活动为毛泽东在革命年代更好地了解并解放农民、进行工农运动、开展土地革命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教育服务革命:学以致用

中國共产党成立前,27岁的毛泽东已由一位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位出色的职业革命家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创办文化书社,自修大学湘江学校,农民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人夜校等等,向工农群众普及文化知识,宣传、灌输革命道理,以及组织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活动。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农民协会的如火如荼,才会有秋收起义的风起云涌。

(1)创办文化书社:教育传播革命思想。青年毛泽东与新民学会的骨干成员们一起创办文化书社,文化书社的开办,让长沙城中的热血青年、有志之士,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胜利的曙光。文化书社就如一支盛开的新文化小花,流通着进步书籍,传播着新文化、新知识、新思想,文化书社也达到了这样一种教育效果——播撒革命种子,让革命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最后到开花、结果,取得革命的成功。

(2)创办自修大学、湘江学校:教育培养革命干部。毛泽东等在船山学校旧址开办了湖南自修大学。湖南自修大学强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当中,并为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后来在湖南自修大学被迫关闭的情形下,成立了湘江学校。湘江学校继承了湖南自修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并承担了湖南自修大学未完成的任务:继续培养革命干部。

(3)创办农民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教育提高农民革命的积极性。青年毛泽东曾在韶山开办农民夜校,通过教农民学政治、学认字、学珠算,向农民进行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知识的启蒙教育,引导农民起来革命。毛泽东曾担任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并为学员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等。后来,毛泽东来到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不但给学员讲课,而且还编写了《中国佃农生活举例》作为教材。许多学员后来很多积极投入到革命斗争中,成为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的优秀革命军人。

(4)创办工人夜校:教育宣传革命道理。青年毛泽东早在一师读书期间就与同学们一起开办过工人夜校。它是专为工人开设的免费课堂,教室就是第一师范的教室,时间从礼拜一起至礼拜五,每晚教授两小时,国语、人生律、珠算、习字等课。我们可以从《夜学日志》等档案中查找到当时举办工人夜校的场景。毛泽东亲自主持夜学工作,给夜校学生上课,实施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科学知识的启蒙教育,宣传“劳工是社会的台柱子”,“工人”两字连起来就是“天”,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力量大于天。

教育救国虽然在中国没有取得革命的成功,但青年毛泽东求学救国、教育救国以及教育服务革命的思想,教育并引导了一大批工农群众觉醒、觉悟到反抗、抗争,起来革命。培育了一批先进青年走上了革命的前列,并成长为党的骨干分子。

2 青年毛泽东教育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2.1 青年毛泽东三育并重的人才培养观

“三育并重”、“身心并完”是青年毛泽东教育价值观的一个主要内容。青年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教育救国的目标,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爱国精神,担当精神,牺牲精神,有独立人格,健康身体,强壮体魄等等,这就是他所倡导的“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人才培养观。但是,当时随处可见的,是一些弱不禁风的学子,够搂着身子,爬山涉水则气喘吁吁,不能胜任。因此,青年毛泽东发出感慨:“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①这是当时的学校只注重课业任务的完成,而忽略了身体的发展所带来的恶果。

青年毛泽东曾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强调“德、智、体”并举的重要性,强调一个人首先就是要立志,“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②毛泽东并规劝黎锦熙:“兄之德智美矣,惟身体健康一层,不免少缺。弟意宜勤加运动之功。弟身亦不强,近以运动之故,受益颇多。”③

2.2 学以致用“工读结合”的價值观

青年毛泽东曾向友人描述,多年来梦想的新社会生活就是这样一种半工半读的生活。且对于这样一种新生活的设想有具体的规划,即在湖南岳麓山脚下建设新村,形成一块新社会与新学校连在一起的理想之地。这昙花一现的工读新村既是青年毛泽东教育救国的实施手段之一,也是其学以致用“工读结合”价值观的体现。

当青年毛泽东知道俄罗斯青年传播社会主义,日本青年建设新村运动,美国青年流行工读主义以后,又了解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建立了工读会,在法国建立了勤工俭学会等,而按捺不住决定在湖南建设工读新村,并认为这些都是新事物、新社会,都拥有同样的对美好、和平、自由生活的向往。

青年毛泽东建设工读新村的原则,就是把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都融汇到一起来,既像在学校一样读书、学习书本知识,又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劳动,又像一个小社会,在工读新村中自我管理。从毛泽东制定的工读新村时间安排表中即可看到新村生活,“学生教授之时间,宜力求减少,使学生自动研究及工作,……睡眠八小时,游息四小时,自习四小时,教授四小时,工作四小时,上列之工作四小时,乃实行工读主义所必具之一个要素。”④

管理工读新村的为一公益性团体,叫工读同志会,内设生产、消费、储蓄各部门,实行全体共同加入新村生活的人自治性组织,共同管理,竭诚服务。但终究工读新村经受不住外界反革命势力的狂轰滥炸,最终这片孤岛在周围一片白色恐怖萦绕的汪洋中淹没了。

2.3 教育普及的人道主义价值和公平公正价值

怎样才能做到教育普及?在旧中国,人与人之间极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始终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对象,他们基本上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机会,又如何能做到教育普及?普通老百姓连个状纸都不会写,只好任人欺凌。

在人吃人的旧中国是没有公平公正可言的。为唤醒民众,在五四运动初期,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犹如号角吹响了老百姓的集结号,吹响了向反动派进军的冲锋号。古来就有强权者的联合、贵族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为什么就没有民众的大联合?就是因为“从前的教育,是贵族和资本家的专利,一般平民,绝没有机会去受得。”⑤青年毛泽东唤醒了普通民众的麻木神经,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认识到团结的力量。

教育普及,就是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教育,也就是大众的教育,大众的文化,绝不是在中国历朝历代只有少数封建地主的文化。也不是后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所产生的少数资产阶级的文化。而是中国普通民众、广大人民所能够得到的文化,而占中国人口最绝大多数的就是农民,就是让农民能够得到的文化。而地主阶级是绝对不会轻易让农民接受教育,变得清醒起来。地主阶级希望农民永远受他们的愚弄与摆布。因此,农民要想争得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就得联合起来,共同推翻这种吃人的社会制度。

3 青年毛泽东与其他教育救国论者的根本区别

3.1 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毛泽东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实际上就是强调教育的传道作用,即用无产阶级革命道理,号召群众,组织群众,然后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达到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目的,而教育治国、教育救国者他们强调的只是授业,向人们传授某一种生产劳动知识作为自力的资本。这就是毛泽东论教育与其他教育救国、教育治国论者的差别。其他教育救国、教育治国论者不能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

任何教育都有这样一个目的,这就是体现了传道的重要作用。传道,任何阶级的教育都有传道作用,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给人们所上的最早的政治课。庄子的《逍遥游》等等,一样的具有传道作用。现代有的人嘲笑毛泽东所讲的“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种人,要么就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要么就是不懂得无产阶级革命,要么就是不懂得教育本身的作用就是传道,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服务,就是让教育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服务。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树立“三观”,人最重要的就是脊梁,无脊梁,再好的眼睛,再好的手也没有作用。因此,人就是要有信仰、有道德、有良心、有灵魂。

3.2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注重教育的实践性。教育从来就不是空中楼阁,教育是为革命服务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用时尚的话语来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要使教育“接地气”。毛泽东强调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有其发展的过程。1913年至1921年,主要表现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1921年至1927年,主要表现为教育与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相结合,促进知识分子深入工农群众,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自修大学湘江学校,农民夜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人夜校等等,無一不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范。在1921年8月16日所颁布的《湖南自修大学组织大纲》中,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本大学学友为破除文弱之习惯,图脑力与体力之平均发展,并求知识与劳力两阶级之接近,应注意劳动。本大学为达劳动之目的,应有相当之设备,如艺园、印刷、铁工等。”⑥1920年 8月16~20日湖南《大公报》。

3.3 强调平民教育

青年毛泽东最开始想通过教育救国、教育治国,但随着实践的深入,随着与工农民众相结合,引导群众实践,青年毛泽东进一步认识到了,教育救国、教育治国等为代表的精英政治行不通。只依靠这些精英们,搞不了社会主义革命,也搞不了无产阶级革命,即使搞成功了,也会像农民起义那样,最终还是封建王朝的延续。所以,他才会把自己的立场站到工农兵身上来。

其他教育救国论者,就是传授给人们谋生的知识、工具与本领,一句话,教人们怎样成名成家。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授业,如教人成为工程师、化学家等,靠这些人不能改变国家的面貌。授业只能改造世界,只有传道,才能改变世界。但两者又是互相统一,紧密结合的,若只有传道,则是口头革命派;反过来,若只有授业,那就是只有埋头苦干的,没有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抱负,最终有可能误入歧途。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毛泽东研究基地课题“青年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15JD17)

注释

①②③④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写.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66,74,59,414,309.

⑥ 1920年 8月16-20日湖南《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