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2017-06-09袁海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研究

袁海军

(黑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林甸分校 166300)

【摘 要】本文是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简要阐述了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等对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根据典型的水稻为分析对象,简要阐述了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深入的研究了水稻的病源和症状、危害、发生规律和原因,最后相应的提出了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办法,从而达到为其治理提供有效参考的目的,以至于能够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关键词】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Abstract] Based on a serie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high yield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high-yielding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水稻栽培技术在我国的社会实际应用中逐渐增加的同时,其最主要的目标是尽可能的为人们提供协调、舒适和优美的良性生态。在整个建设农业资源的过程当中,做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有机结合显得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更是生态发展的难点以及重点。相应的,水稻栽培技术的涉及范围广泛,随之而来的病虫害也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1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特性

1.1 叶面积指数较高

依据相关的报道可知,高产早、晚稻的叶面积指数一般在孕穗期达到峰值, 其中,在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平均值分别较对照提高3.94%与3.07%;5个高产晚稻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值较对照提高 4%,5个高产早稻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值比对照增加 1.35%。与此同时,高产杂交稻不单单在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的数值较大,而且其叶面积指数最大值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

1.2 大面积生产中超高产的产量不稳定、重演性差

在优质高产水稻的分析与探讨中,有着一定程度的轻视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措施的推广与种性的研究,而关注产量目标育种的倾向,严重的引起了很多高产水稻品系和品种但在大面积生产上却难以达到超高产指标,而在小面积上可以轻松达到高产水稻产量指标。与此同时, 其要求具有较高水稻科技水平者才能熟练地运用,且投入的劳动用工多,从而导致其在大面积生产上有着不容易把核心技术落实到田块的局限性。

1.3 输导组织结构较好

高产水稻负责光合同化产物运输的维管束数量多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有效运输,承担有机物运输的韧皮部面积占较大比例;高产水稻的穗颈节间维韧皮部面积、维管束大小以及管束数,髓腔面积、茎壁厚度以及茎横切面积等有着很大的“结构优势”。

2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理论依据

2.1 强源栽培有利于高产水稻稳定超高产形成

一般情况下,可以极大的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有效的改善产量不稳定的问题;强源栽培的群体自身具有通透性良、质量好的特点,由于光合同化作用增强,以至于中下部叶片可以获得相对较多的空气与光照,基部茎节与根系得到的同化物升高, 进一步增强了抗倒伏能力。扩源栽培很容易引起病虫危害加重,湿度增加,群体通透性不良, 从而极大的减少产量, 甚至是导致倒伏而减产。

2.2 活库栽培有利提高高产水稻籽粒充实度和米质

高产水稻活库栽培通常可以增强灌浆能力与籽粒代谢酶的活性,有利增加籽粒容重,籽粒物质积累, 以至于切实的改良品质。相关的研究与探讨的结果显示, PP333与CPPU[ N-( 2-氯-4-吡啶基)-N ′-苯基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籽粒的淀粉分支酶、结合性淀粉合成酶以及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 ,除此之外,可以有效的提高胶稠度、整精米率以及精米率,并极大的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以及垩白粒率,从而有助于改良米质。

3 高产水稻栽培技术

3.1 适时、适密抛( 插) 秧

一般的,控制秧龄在4~5叶左右, 切实确保每公顷抛( 插) 22. 5万~30. 0万株,并适时的进行抛 ( 插 ) 秧。高产水 稻超高产要求结实率高、穗大以及有效穗数多。与此同时,适度密植可以保证在分蘖期有着相对较大的叶面积指数, 并在生育后期还可以维持相对较高水平, 可以极大的提高齐穗后茎鞘贮藏物质向穗部的转换率与输出率,切实的确保了群体齐穗前干物质的较高积累量。

3.2 节水灌溉

采用泥皮水抛( 插 ) 秧,并在抛( 插 ) 秧后前期保持浅水分蘖,进而在够苗之后进行排水露晒田。除此之外,借助于多露轻晒,增强抗倒伏能力、植株抗病能力, 控制無效分蘖,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蜡熟期后借助于间歇灌溉, 保持田间湿润,从而达到干湿交替。收获前 5~6d 断水,切忌后期过早断水。从孕穗期到破口期以湿为主,与此同时,切实保持浅湿交替,幼穗分化始期灌水 3~4 cm, 为了灌浆结实需要在抽穗后保持浅水层。

4 结语

总之,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正在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现阶段国内针对水稻栽培和养护的研究和探讨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进程任重道远。其中,种植以及养护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现阶段,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管理已经成为实践重于理论的学科,众所周知,种植是一项短期工程,养护则是一项周期性工程。与此同时,本文借助于深入分析水稻生长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让人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在优质高产水稻培育过程当中的重点,以至于做好相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祥田, 王旭辉, 罗兰镯.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8 ):115.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