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单5号玉米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7-06-09张宪双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张宪双

( 黑龙江省绥滨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1562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众单5号玉米的相关特性,并就其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众单5号;玉米特性;栽培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n, and elaborates on 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corn; corn feature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众单5号(原代号联试861)是黑龙江众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H264为母本,1298为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并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 特征特性

普通玉米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8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340℃左右。该品种幼苗期第一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茎绿色,成株可见14叶片,株高274cm,穗位高109cm。果穗长锥形,穗轴红色,穗长23cm,穗粗5.0cm,穗行数14~16行,籽粒半马齿型、橙黄色,百粒重32.1g。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容重770~792g/L,粗淀粉73.75%~74.47%,粗蛋白8.55%~9.57%,粗脂肪3.62%~4.32%。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大斑病3级,丝黑穗病发病率4.3%-13.4%。

2 选地选茬与耕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选茬要优先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耕整地:(1)秋翻秋起垄:耕深20~23cm。做到无漏耕、无立垡、无坷垃;及时起垄或夹肥起垄,耕后及时耙压,垄距66~70cm。(2)秋翻春起垄:早春耕层化冻14cm时,及时耙耢,起垄镇压,严防跑墒。(3)深松起垄:先松原垄沟,再破原垄台合成新垄,及时镇压。(4)顶浆起垄:早春化冻14cm时进行顶浆起垄。(5)耙茬起垄:适用于大豆、马铃薯等软茬,先灭茬深松垄台,然后扶原垄、镇压。

3 增施农肥,施足底肥

(1)有机肥:采用立体与全程施肥方法。每公顷施腐熟好的优质农肥25~30t,结合整地一次施入。(2)化肥:根据该品种需肥量较大的特点,每公顷底肥施磷酸二铵220kg、尿素60kg、硫酸鉀60kg;玉米5~6片叶时结合铲趟,追施尿素300kg,追施在距根系侧8~12cm,深度10~15cm。

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当耕层5cm处地温稳定通过7℃时即可抢墒播种,播种前1d用玉米种衣剂按药种1:70~75比例进行种子包衣,阴干后待播,垄上机械精量点播,播深3~5cm,播后镇压。公顷播种量25~35kg左右,保苗5.25万株左右。

5 及时排灌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苗期耐旱怕涝,一般不用浇水,遇暴雨积水要及时排除,防止芽涝和苗涝;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量大,比较耐涝,要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及时浇好大喇叭口水、抽雄水和灌浆水,若遇涝灾,田间积水,要及时排除,以防涝害减产。

6 化学除草

杂草对玉米危害较大,化学除草省工、省时,效果好,但要严格选择适用于玉米田的除草剂,掌握最佳用药期,准确控制用量。玉米播后苗前每亩用50%都阿合剂150mL或40%乙阿合剂200mL,对水50kg均匀喷雾地面。玉米苗后3~5叶时,每亩用玉农乐(4%烟嘧磺隆)60mL,加38%莠去津100mL,对水30kg喷雾。玉米长到30cm以上每亩可用20%g无踪水剂150mL对水50kg定向喷雾(注意不要喷到玉米苗上)进行灭草。

7 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当地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防治。首先选购包衣种子,若种子未包衣,在播种前要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其次是加强玉米生长期防治,出苗后地老虎用2.5%敌杀死800~1000倍液,于傍晚喷洒苗行地面;蚜虫、蓟马、灰飞虱用40%乐果或2.5%敌杀死1000~1500倍液喷洒苗心进行防治;玉米螟播种后35~45d,当玉米螟虫株率10%时,用1%辛硫磷颗粒剂(50%辛硫磷1kg+50kg细煤碴+10kg水制成),每亩2.5~3kg丢撒玉米心叶防治。

玉米锈病、褐斑病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防治。

8 及时去雄剪雄,人工辅助授粉

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前,隔行或隔株去雄,去雄株数不超过全田株数的一半,地头地边、连阴雨天和高温干旱的天气不去雄,以防花粉不足影响授粉而造成稀粒秃尖,授粉结束后再剪去所余雄穗。

盛花末期,在晴天上午9:00~11:00,用摇株法或人工拉绳法进行2~3次人工辅助授粉,以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

9 适期晚收

目前普遍存在收获过早的问题,对玉米产量损失很大。要在果穗苞叶发黄后推迟8~10d收获,此时苞叶干枯、松散、籽粒“乳线”消失、基部形成黑色层、显示特有光泽,此时收获可增产10%,每亩可增产50kg左右,且品质好。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