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问题研究

2017-06-09李喜云徐丽苗雨君

对外经贸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

李喜云+徐丽+苗雨君

[摘要]“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发展缓慢,在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政府、高校和个人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素质;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4-0137-03

随着我国各行业对实践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也逐步由理论研究型向技术应用方向转型。实践应用技术型人才除需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企业在实际运作中所要求的技能,以及创新实践能力。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掌握人才需求动态,以及指导学生教学实践的综合能力,即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需要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强调与地方经济发展良性互动。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转变办学思路,充分认识到办学的目的——真正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向应用型转变,向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实用型人才转变。地方高校办学发展定位要符合当地情况,培养一批符合高校发展定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实现地方高校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应用型“双师”素质教师懂理论会操作,能够将理论融于实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授课生动,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在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更具有优势,既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又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

(三)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标准体系,强化“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并以此为评价尺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主动加强理论和实践能力,促使教师深入实验室、基地、厂矿开展科学研究、校企帮扶、产学研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培养、锻炼实践能力的实效性为目标,可以实现教师“双师”素质及能力的普遍提升。

(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的需要

受传统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很多高校的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弱,不能够熟练掌握专业必需的核心技术或技能,无法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就业。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建设业务精干、实践经验丰富、指导实践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且富有创造性的实践应用型人才,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双师”素质的实质

“双师”素质强调的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论教育能力和实践操作与指导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双证书”,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或技术资格证书固然重要,但与之相对应的实践经验、操作与指导能力的能力才是“双师”素质所要求的核心内容。

(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缺乏系统性规划

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缺乏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流于形式,缺少系统、连续的培训规划,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操作流程、培养进度等,缺乏对培养效果的考核。

(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对象把关不严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应按照学校及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有能力、有条件、有热情的教师进行培训。但一些高校的培训只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人员重复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造成培训机会集中在少数教师的现象。

(四)“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

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对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没有相应的政策,在培养过程中缺少政策上的依据和经费上的支持;二是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各高校確定的标准参差不齐;三是国家对高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进度和比例没有规定;四是缺少“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五)“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经费不足

目前各高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经费绝大多数为自筹,很多地方性高校由于经费不足已放弃培养。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对策

针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政府方面

高校“双师”素质教师发展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解决培养的问题和矛盾。

1统一认定标准及比重

由国家教育部统一认定“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高校及相应机构按照标准进行培养、引进和评价,解决各地方、各部门说辞各异的矛盾。由教育部设计“双师”素质教师所占的比重及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高校以此为依据制定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发展规划。

2支持培训基地建设

对于“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经费的需求量很大。地方高校经费自筹难度大,需要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通过建立培训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是非常有效的培训方式。如果各高校都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势必导致资源的浪费,由省级政府出资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由教育厅负责组织管理,供本地区高校有计划的统一使用,既有利于整合当地的资源,又避免了管理和重复建设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该基地主要用于两方面的培训:一是高校新教师入职前的培训,他们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缺少实践经验、实践技能和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入职前在培训基地按专业进行实践训练,以提高他们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训练期设计为半年。二是为已经入职但不具备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培训。

3搭建“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平台,促进校企合作

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及时了解企业和学校的需求,通过政策引导和纽带作用,组织校企洽谈会,促进教师进入企业锻炼,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进入学校做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指导,牵线校企互助,逐步形成信息、人才、技术等协同的共享发展机制。

(二)高校方面

1制定“双师”素质教师发展规划

“双师”素质教师发展应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在该规划中应明确发展目标、发展进度、发展形式、培养方式、培养对象、培养期限、培养效果及考核。

2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配套制度

为保障“双师”素质教师发展规划顺利、系统、有效地进行,应制定相应保障制度,包括引进制度、培训制度、培养对象的选择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等。避免个人行为,确保“双师”素质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可有效提高教师努力向“双师”素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最终促进高校的整体发展。

3培养实践能力

(1)入职训练

新聘用的教师要进行教师基本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测试,然后在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训练,经考核合格后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新认定的青年教师第一年须进入该专业实验室从事实验、实践教学工作,熟悉本专业的各个实践环节、应用软件的操作、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并指定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和考核。第二年进入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老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从事实践教学工作。

(2)定期的職后培训

“双师”素质教师应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技术前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技能。一是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需要出发,定期举办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竞赛、创新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以此为载体,引导教师自觉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二是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引导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可以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入职的教师配备一个高级职称的导师,培养期为两年,期满后进行考核合格后再独立走上讲台。三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按照需要定期选派教师进入企业观摩学习或轮岗实践。定期聘请实践能力较强的企业人员走进大学讲

堂进行实践训练讲座、交流讨论和实践指导,帮助老师解决具体的实践问题。四是强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了解当前最新的教学动态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他人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学手段,使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个人方面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每位教师都有义务、有责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每个教师都有责任不断的学习和进步,逐步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

(责任编辑:顾晓滨蓝亮)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交通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师持“双证”非“双师”素质现象及对策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双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