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转基因生物小常识

2017-06-09

吉林农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致敏性抗虫转基因

(接上期)

27. 如何进行转基因食品营养学评价?

答:转基因食品在营养学评价上需要比较的主要内容有:主要营养因子、抗营养因子和营养生物利用率等。主要营养因子包括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抗营养因子主要是指一些能影响人对食品中营养物质吸收和对食物消化的物质,如豆科作物中的一些蛋白酶抑制剂、脂肪氧化酶、植酸等。除了成分比较外,必须分析所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在食品中的含量;按照个案分析的原则,如果是以营养改良为目标的转基因食品,还需要对其营养改良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28. 如何进行转基因食品致敏性评价?

答:食物致敏一直是食品安全中的重要问题,过敏反应主要是人们对食物中的某些物质特别是蛋白质产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包括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和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两种。过敏病人会出现口腔/面部红肿或炎症、皮疹、呕吐、腹泻、哮喘等症状,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转基因食品中由于引进了新基因,其表达的新蛋白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转基因产品致敏性是世界各国严格监控的指标。

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致敏性评价是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进行的。主要评价方法包括基因来源、与已知过敏原的序列相似性比较、过敏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IgE 抗体结合试验、定向筛选血清学试验、模拟胃肠液消化试验和动物模型试验等,最后综合判断其潜在致敏性。如果判定为有致敏的可能,该产品就会被取消研发和上市的资格。例如,具有潜在致敏性的转巴西坚果2S清蛋白的大豆,由于在进行过敏评价时发现是一种过敏蛋白就中途停止研发。

29. 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的动物实验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答:按照个案分析的原则,根据需要,目前在食品安全评价中所使用的动物实验都可用于转基因产品食用安全评价,最常用的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亚慢性毒理学试验、过敏性动物实验等。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可选择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主要是针对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通常是蛋白质),按剂量分组,短时间内经口灌胃给予目标物质,在高剂量组尽可能给予更多的目标物质,观察受试物对大、小鼠是否有急性毒性作用,同时可以得到最低有作用水平或最大无作用水平,为风险性分析中的暴露量计算提供依据。

在食品安全评价中,通常还要考虑到安全系数(不确定系数)。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外推到人体一般都采用100为安全系数,其中个体间的差异为10,种属间的差异也为10。以转基因抗虫水稻为例,其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是抗虫蛋白,用抗虫蛋白进行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得到抗虫蛋白的最大无作用水平为每千克体重5克,从成分分析得到每公斤转基因抗虫水稻含有2.5毫克抗虫蛋白,按50公斤体重者每天食用1公斤大米计算,其安全系数为100000。

亚慢性毒理学试验可以反映出转基因食品对于生物体的中长期营养与毒理学作用,因此是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通常选择90天大鼠喂养试验。在评价方法上,在不影响动物膳食营养平衡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比例(通常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将转基因食品掺入到动物饲料中,让动物自由摄食,喂养90天。将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及正常动物饲料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观察转入基因是否对大鼠产生了不良的营养学与毒理学作用。

过敏性动物实验主要是利用豚鼠等敏感动物建立鼻炎、哮喘等模型,通过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物比较,研究转基因产品等待测物的过敏原性即潜在的致敏性。通过采用统计学检验不同动物分组之间的差别,来判断转基因产品等待测物的过敏原性的有无与高低。

30. 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会不会有问题?

答:关于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借鉴了现行的化学食品、农药、医药的验证系统,采取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可以评价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

如大鼠90天喂养实验,其实验时间相当于大鼠整个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喂养实验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在食品安全评价中是否需要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要根据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及是否有蓄积毒性来定。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只要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的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所以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蛋白质吃进去就消化掉了,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里。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会导致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可能会有问题的情况。人类食用植物源和动物源的食品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这些天然食品中同样含有各种基因,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所含有的各种基因不存在差异,都一样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食用转基因食品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瑞士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转牛凝乳酶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奶酪,到现在已有22年的历史;1994年,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迄今有17年的历史;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大规模生产应用,迄今也有15年的历史。这些产品经过大规模长期食用,没有发现食用安全问题。

31. 虫子都不吃的抗虫转基因水稻,人类能吃吗?

答: 可以放心食用。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一种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造成害虫死亡。只有鳞翅目害虫的肠道上含有这种蛋白的结合位点,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因此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人类发现Bt蛋白的来源生物苏云金芽孢杆菌已有100年,Bt制剂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安全使用记录已有70多年,大规模种植和应用转Bt基因玉米、转Bt基因棉花等作物已超过15年。至今没有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其蛋白引起过敏反应的报告,也没有与生产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产品有关的职业性过敏反应的记录。

猜你喜欢

致敏性抗虫转基因
关于《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9711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更正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欧黑抗虫杨N12对美国白蛾的抗虫性研究
全蒸发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塑料玩具中的致敏性芳香剂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浅议葡萄酒生产中使用的潜在食品过敏原及标识管理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茶树Bt和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研究(简报)
两种方法评价食品过敏原潜在致敏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