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宇:脱贫攻坚战犹酣

2017-06-09

吉林农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县贫困户攻坚

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靖宇县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组织、全面落实、全面提升,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目标。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1579户3182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9.7%下降到15.2%,实现脱贫攻坚首战告捷。2017年初,该县顺利通过国家督查、省际间交叉考核和国家第三方评估等阶段性考核。

——实施“三大攻坚行动”,打出“组合拳”。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摆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打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

实施“1461”行动计划,明确思路。紧盯如期脱贫“一个目标”,采取精细化管理、清单化实施、图表化作战和精准化推进“四化模式”,推进发展生产、易地搬迁、发展教育、病困救助、社会保障“兜底”和一事一议“六个一批”脱贫,严把精准退出“一个出口关”,确保脱贫工作精准、精细、精实、精效。

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社会扶贫行动计划,合力攻坚。扶贫必先识贫。严格坚持“八不入”原则,强化入户核实、公示公告、村书记和“第一书记”签字确认“三个环节”,做到贫困人口现况、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扶持项目、包保单位、脱贫年限“七清”,确保户有证、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案“四有”。通过“回头看”、“回头查”和“动态调整”,对不符合标准的贫困对象进行调整。2015年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8353户15960人、2016年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7329户13660人、今年初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767户10473人,贫困对象识别由基本准确到相对精准。

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部门和企业包村、全体机关干部包户,制定各级包保脱贫责任制4类34个。并采取精细化管理、清单化实施、图表化作战,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计划、一户一个措施、一户一个倒排工期,举全县之力脱贫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不脱贫、不脱钩。上下联动。1家央企、3位省领导、9个省直部门,7位市领导、36个市直部门均第一时间与帮扶村完成了对接,全县有90个县直部门、50户企业、5000余名党员干部和企业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对子,确保了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各级帮扶部门投入帮扶资金2650万元,落实各类项目165个,全县所有贫困户均受益。常态驻村。省、市、县三级共下派“第一书记”85名、驻村工作队队长26名,对全县111个村实现全覆盖。他们长期驻村,亲力亲为,帮助谋划项目、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组织实施,推进扶贫脱贫。

实施“1+14”行业扶贫行动计划,精准施策。健康扶贫方面,重点落实“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优惠政策,三级政府新农合资金补助收入2607.65万元。教育扶贫方面,认真落实按分配比例落实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乡村旅游扶贫方面,国家旅游局批复该县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5个。电商扶贫方面,被纳入京东电商扶贫试点县,组建了老农夫品牌销售团队。光伏扶贫方面,已获批16.3兆瓦建设规模指标,现已全面开工,将于6月30日前并网发电。同时,研究制定了交通、水利等脱贫攻坚支持计划,构建了多路合围攻坚的行业扶贫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保障。

——创新“五种帮扶模式”,打造扶贫亮点。脱贫攻坚,产业是根。该县按照“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群众跟着致富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全力做好推、帶、帮、谋、助、补“六篇帮扶文章”,采取了“五种帮扶模式”,总投资3448.89万元,在75个村实施了82个产业项目,种植食用菌191万袋、蓝莓606亩、黑果花楸228亩、贝母472亩,养牛853头、霍尔多巴吉种鹅养殖7万只,还实施了苏子油、煎饼和粉条加工厂等产业项目。

以奖代投: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方式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进行扶持。贫困户前期投入缺少资金的,可申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府给予减息或贴息。目前,以奖代投政策实现了111个行政村全覆盖,激发了贫困对象内生动力,带动贫困对象2900户发展瓜果蔬菜、中草药、食用菌和牛羊养殖等产业项目,相应地享受到奖补政策资金1537万元。

品牌引领:省电视台包保的龙泉镇大北山村,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投资近50万元实施“老农夫”山野菜、“老农夫”人参猪等项目,聘请著名主持人为品牌代言,并依托省电视台微信推广宣传,成立“老农夫”京东生态馆、携手打造大型“生态老农夫、畅享中国年”直销等活动,带动贫困户98户,户均增收2150元,村集体增收2万元。全县已注册“老农夫”、“玺哥”、“小平岗”等农产品品牌22个,带动贫困对象1780户2890人,以品牌引领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初具规模。

龙头带动:通过“龙头企业+贫困人口合作社”运作方式,引导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组成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农业、品牌农业。同时,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和林地承包经营权、生产工具、农业设施等资源、资产参股到龙头企业,实现“搭便车”致富。景山镇崇礼村在省农委帮扶下,成立了贫困人口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投入扶贫资金180万元发展吊袋黑木耳种植项目,年种植黑木耳35万袋。该项目由大山合公司代理经营,全村贫困对象分红受益,带动全村贫困对象82户135人,年人均增收520元。

以强带弱:通过产业强村带弱村,实现共同脱贫致富。龙泉镇南阳村带动双龙村和小北山村,利用扶贫资金195万元一起发展平贝母种植,现已发展平贝母130亩,两年后每年收入可达100多万元。通过此种模式,全县共有9个强村带动15个弱村,991户1837名贫困人口受益。

兜底保障:产业项目兜底。靖宇镇和景山镇与吉林市万泷牧业靖宇分公司合作,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1000万元),实施霍尔多巴吉种鹅养殖项目,养殖大鹅7.6万只,每周期14.5个月。每个周期分红260万元,可带动靖宇镇945户、1151名和景山镇889户、1662名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分别增收1130元和780元。目前,万泷牧业已为贫困户分红80万元。社会保障兜底,实施“两提标”推进社会保障扶贫,让贫困群众日常生活不愁,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去年执行2017年标准人均3140元,今年执行2018年标准人均3600元。

——突出“四个强化”,突破脱贫难点。强化“资金保障”,解决“钱不足”问题。在加大资金整合投入力度的同时,成立了县扶贫开发投资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在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开行吉林省分行分别设立了专户,并完成首批易地搬迁贷款。投入扶贫信贷担保资金500万元,搭建了“扶贫小额信贷”融资平台,向贫困户发放贷款1324笔5030万元。

强化“环境改善”,解决“底子薄”问题。做好“五篇文章”,借力脱贫攻坚让全民受益。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2016年完成总投资3.3亿元,实施交通、水利、以工代赈、移民村、新农村、美丽乡村和农村一事一议等7类56个基础设施项目,贫困村通路达到100%,屯屯通率达到100%。做好“易地搬迁”文章,总投资3247万元,两年内对163户4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161户409人)进行易地搬迁。做好“危房改造”文章,2016年投资2934万元完成882户,占贫困户危房总量的55.8%。做好“环境整治”文章,出动3万余人次,清除垃圾2万立方米,清理边沟15万延长米,拆除私搭乱建300多处,植绿化树2万余棵,农村卫生环境明显好转。做好“公共服务”文章,全县广播电视和通讯通达率100%;文化活动室130个,达标率100%;村卫生室97个,覆盖率达到87.4%;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适龄成员944人,入学率100%;貧困家庭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贫困家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159人,参保率74.4%;贫困家庭低保人数6312人,占贫困人口的64.2%,占全县农村低保人数的72%。

强化考核导向,解决“给足力”问题。研究制定了《乡镇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和《县直部门包保帮扶贫困村工作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对考核内容、考核步骤、追责和奖惩分别做出了明确规定。县委组织部密切关注各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有49名干部因表现突出被提拔重用。县纪委紧盯不落实的人和事,对工作开展不力、推进不快、落实不好的9个部门1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提醒谈话。

强化“精准退出”,解决“过得硬”问题。研究制定了全县《2016年贫困对象退出实施方案》,严格、规范、透明贫困对象退出机制的实施和运用,确保贫困对象有序退出,2016年有1579户3182名贫困对象达到退出标准,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有了持续稳定的增收项目,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

(来源:长白山日报)

猜你喜欢

全县贫困户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