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牦牛副伤寒性腹泻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2017-06-09白海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副伤寒沙门犊牛

白海涛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站,杂多 815300)

犊牦牛副伤寒性腹泻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

白海涛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站,杂多 815300)

无菌采集玉树州杂多县部分腹泻犊牦牛新鲜粪便及病死犊牦牛肝、肺及小肠内容物样品共10份,应用常规的病原分离鉴定技术进行腹泻病原的分离与鉴定,最终确定病原体为沙门菌。同时随机选取15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为避免新的耐药菌株的产生,选用敏感药物交替治疗,并配合对症治疗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流行。

犊牦牛;副伤寒性腹泻;病原;分离鉴定;耐药性检测

牛沙门菌病又称牛副伤寒,是由沙门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各年龄段和不同品种的牛均可感染,但牦牛更为易感,特别是以10~40日龄的犊牦牛多发,一般呈现散发或地方流行[1],发病率达20%以上,死亡率5%~75%。该病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要症状[2],如犊牛发病后常出现腹泻、体温升高和呼吸困难;死后剖检可见出血性、卡他性肠炎和间质性肺炎。目前,沙门菌已成为仅次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犊牛肠道病原菌。2016年3月中旬,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一牧户24头初生犊牛中10头先后出现以顽固下痢、迅速衰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发病率41.67%;前后共死亡4头,致死率40.0%,经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病料采集与检验,综合诊断为犊牛副伤寒,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无菌采集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部分腹泻犊牦牛新鲜粪便及病死犊牦牛肝、肺及小肠内容物样品10份,置灭菌小试管中并编号,放4℃冰箱备用。

1.1.2 培养基及试剂 SS琼脂平板、普通营养肉汤、普通琼脂斜面和生理盐水均由杂多县畜牧兽医站实验室自制。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水杨苷、靛基质、硫化氢、西蒙氏枸橼酸盐、硝酸盐、尿素酶、MR、V-P和半固体等14种生化培养基均购于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

1.1.3 药敏纸片 丁胺卡那霉素(AN)、复达欣(CAZ)、强力霉素(DX)、红霉素(E)、呋喃妥因(FT)、庆大霉素(GM10)、卡那霉素(K)、呋喃唑酮(LVP)、利福平(RA)、链霉素(S300)、复方新诺明(SXT)、四环素(TE)、妥布霉素(TM)、万古霉素(VA)、头孢呋辛(XM)等15种药敏纸片均购于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目的菌的分离 分别无菌剪取少许肝、肺等实质脏器及勾取少许粪便无菌接种到普通营养肉汤中,37℃培养18~24 h后划线种环于SS平板上,37℃温箱培养并观察菌落形态;同时进行样品的涂片或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1.2.2 目的菌的纯化及移植 挑选SS平板上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并进行数次纯化培养,最后将纯化好的疑似沙门菌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37℃温箱培养18~24 h后置4℃冰箱备用。

1.2.3 生化鉴定 将上述纯化好的疑似沙门氏菌菌株分别无菌接种到上述14种生化培养基中,37℃温箱培养24~48 h,观察结果。

1.2.4 药敏试验 将上述沙门菌分离株斜面用生理盐水洗下后与麦氏比浊管比浊,选取9×108活菌/mL浓度的菌悬液,用灭菌棉签蘸取菌液后并在管内壁上挤去多余菌液,均匀涂布MH(A)培养基表面3次,再分别依次贴上15种药敏纸片,每块平板贴3片,37℃培养18~24 h判定结果。判定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药敏纸片扩散法法规。

2 结果

2.1 目的菌的培养特性及菌落形态观察

在 SS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圆形、隆起、边缘整齐、灰白色的菌落,菌落中心变黑,边缘灰白色;在营养肉汤中生长较好,呈现均匀浑浊。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与肝脏组织触片染色镜检相同的两端钝圆、细长的红色小杆菌。

2.2 生化鉴定

详见表1。

表1 沙门菌的生化结果

2.3 药敏试验 用游标卡尺测抑菌圈直径大小,测3次取平均值,见表2。

表2 沙门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2.4 防治

2.4.1 预防措施 对死亡犊牦牛采取深埋处理,同时用3%烧碱溶液消毒污染草地;为防止牦牛母子相互传播,隔离腹泻犊牦牛每天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对母牦牛乳头消毒,而后人工挤奶再饲喂于犊牦牛。

2.4.2 药物治疗 笔者对分离获得的沙门菌进行了耐药性检测,根据实验结果选取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交替治疗犊牦牛副伤寒,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一周后腹泻犊牦牛全部康复。具体治疗方法:复方新诺明按犊牦牛体重70 mg/kg口服,首次剂量加倍,每日2次;链霉素肌肉注射,每次100万IU,每日2次;为缓解腹泻脱水症状,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1 000~2 000 mL和5%碳酸氢钠液50~150 mL静脉滴注以补水补碱,每日2次。

3 讨论

(1)由于杂多县实验室条件有限,只能应用传统的病原分离鉴定技术对此次疑似副伤寒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从腹泻犊牦牛粪便和病死犊牛肝、肺中均分离获得了疑似沙门菌,涂片(触片)染色镜检结果符合沙门菌的染色与培养特性,通过对该分离菌的生化鉴定,最终鉴定为沙门菌。

(2)处于高寒地区的杂多县在冬春季节的气候变化不定,若初生犊牦牛长时间处于不良外界条件下,极易导致犊牛机体抵抗力降低诱发副伤寒的发生。为避免此现象的出现,应加强妊娠牦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让犊牦牛在出生1 h内吃上初乳,母牦牛在产后7~10 d内不挤奶,奶全让犊牛吃,然后再由每天挤1次向挤2次过渡。若在产犊期犊牦牛发生腹泻或死亡现象时,应勤迁帐篷、更换牧地,保持高燥、清洁的小环境,适时处理病牛排出的粪便并搞好消毒工作。

(3)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现已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此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曾经报道过。加之沙门菌的抗菌谱越来越广,强度也越来越大[3-4]。为此,笔者选取15种常见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监测。结果显示,此次分离的沙门菌对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敏感;对呋喃妥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头孢呋辛等5种药物中介;但对丁胺卡那霉素、复达欣、强力霉素、红霉素、呋喃唑酮、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等8种药物耐药,平均耐药率达53.33%(8/15),这可能与该区域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关。因此,在治疗时笔者选择链霉素和复方新诺明作为首选药物对腹泻犊牦牛进行交替治疗,同时还采取了对症治疗和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 蔡宝祥.实用家畜传染病学[M].4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 陈伯祥.牛副伤寒病原学及疫苗的研究现状[J].黄牛杂志,2001,27(6):61-62.

[3] 胡四海,周祖岳,李晋雄,等.93株沙门氏菌的菌型分布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8(2):130-131.

[4] 郭锐,卢玉蛾.11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909-1910.

S823.7

A

2095-3887(2017)03-0046-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7.03.012

2017-03-26

白海涛(1981-),男,兽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公司(批号:080606)。

猜你喜欢

副伤寒沙门犊牛
江西部分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监测与分子分型研究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华东地区沙门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