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是一种环境美学

2017-06-08吴淡如

意林原创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松饼因应港姐

吴淡如

看到两位港姐的故事。

有一位港姐,在演艺圈十八年,一直都当配角,戏有一搭没一搭,常领的是电视台的基本薪水,她干脆开起了鱼蛋店。在路边租个小店面亲自卖鱼蛋和卤串,从早晨忙到半夜,她说: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光鲜又不能当饭吃,靠自己谋生,日子过得充实。

另一位,曾是港姐冠军,在演艺生涯也曾风光无限,但因年纪渐长,未婚生女后,没有什么工作机会,只好到内地各大夜总会担任主持,还要见缝插针地推销啤酒,记者嘲笑她沦为酒促小姐。她说,房贷与女儿的教育费才艺费,每个月几十万开销。

人们看了这样的新闻,想的可能是“呵,你昔日如此美艳,也有这么苍凉的一天”,但我对她们的敢作敢为,倒是由衷敬佩。

明星可以是生存之道,卖鱼蛋和卖啤酒,也是生存之道,没有谁比较高贵的问题。做得道地最重要。

我唯一有意见的,是每月的“几十万开销”,就算是在香港,单亲妈妈养个女儿,哪里要那么多钱?与其“什么都给她最好的”,不如让她共体时艰,让她看见妈妈为了生活那么努力,别自己苦个半死,将她的眼蒙在糖里。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因应环境是最好的训练,打肿脸充胖子,不须。

豪宅可以卖掉换小,孩子也可由贵族私校转公校。好孩子终究还会是好孩子。

賣鱼蛋卖啤酒,是想要拥有主动工作权,不想再等。等,是一个把人往下拉扯的焦虑旋涡,等到生命变成一抹不确定也不实际的烟痕。

谁不期待着一堵“进可攻,退可守”的好门?谁不要扎扎实实的存在感?

所有拿薪水的上班族,都想。人们想学投资,想考执照,想另有一技之长,不也都为寻求某种谋生的出路?话说港姐,是晋身为港星与进入豪门的最佳阶梯。如果没有在这两条路上发着光,常会被人嘲笑为“落毛凤凰不如鸡”。

但如果一直在意这种所谓的“别人眼中的你的尊严”,那么,恐怕一辈子都要戴着一个似笑非笑的假面。若已时不我与,若已繁华过尽,端着一个空架子,自以为体面,别人也看得出其中的虚无。生存是一种因应环境的美学。若是正业,就没什么见不得人,就不要管别人怎么说。

我刚开餐厅时,因为缺人,自己在周日必须站着烤八个小时的松饼,忙得没时间吃饭,我妈妈的朋友很难过地说“真不想看着你从才女变下女”,呵呵,其实,烤松饼并没有比写文章不快乐,还可以实时看见别人的满足。

如今,我最不爱听到的话是“你不怕别人怎么说”吗?我总会提醒,我的人生,用女性平均年龄来算,已过了一大半,是的,我觉得最无聊的是,就是一直在意着谁谁谁怎么说,特别是那些你根本不认识的,在你生命中无足轻重的路过者。

你是谁?我为什么要在意你怎么说?我们的感觉只能自己领会,我们的苦乐只能自己品味,我们的存在毕竟只能自己负责。

猜你喜欢

松饼因应港姐
另一种“宣抚”:杭州沦陷初期外侨对日交涉与日军因应
紧扣学情巧预设 动态因应助生成——从一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同课异构谈以学定教
突然DPI
我最爱的浦东美食
有魔法的酥饼
有魔法的酥饼
TPP知识产权规则:高标准保护与中国的因应
今年港姐选美再惹争议
“港姐”变味:从“天上人间”到“十元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