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儒”“商”

2017-06-08彭国翔

南方周末 2017-06-08
关键词:汲汲于儒商儒学

彭国翔

在讲儒学既可以迎合上意又能够日进斗金的时候,那些本与儒学无关,却摇身一变而托名儒家、以圣贤之徒自居、汲汲于登“坛”说“法”者,则实恐不过熙攘之徒耳。

不久前,刚从浙大友人的笔下,得知唐仲英先生的大名及其大致的事迹。原来唐先生投身公益、造福社会特别是中国的教育事业,早已功德无量。尤其他的为人行事,更是儒学价值和君子人格的充分体现。此前我对其人其事,一无所知。

称唐先生为“儒商”,实在是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读罢友人略述唐先生生平事迹的文字,我心中油然而生的感想,正是落在“儒”与“商”这两个字及“儒商”一说之上。以下略赘数语,或可名曰:说“儒”“商”。

王阳明嘉靖四年(1525)在为商人方麟(字节庵)所作的《节庵方公墓表》中,充分肯定士、农、工、商在“儒行”方面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儒”为外在身份的知识从业员,在德行的修养方面并不比其他职业占据制高点。“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话,正是阳明的首唱。

其后不久,王龙溪(1498-1583)在《赠南山黄君归休序》中,更是明确指出像南山黄君那样的人,虽然从事商业,却“其心皭然不淄于出入,不悖于人伦”,反而可以说是一位能够“赤帜夫儒林”的真正儒者;而一些名为“儒生”之人,“中无特操”,不过以儒学作为谋求利禄的工具,所谓“窃饾饤以媒青紫”、“乾没于铢两”,反而骨子里是“青紫”和“铢两”。

诚哉两位王先生之言!纵使舌绽莲花、口若悬河,终日将儒学挂在嘴上,其人若不能如阳明所谓“吾心光明”,而是行为苟且、心事鄙陋,终日熙熙攘攘,则虽操儒业,其实不过一商之俗者耳。

在批孔或儒门淡泊的时代认同儒家,此豪杰之士或至少是真有志于儒学者。而在讲儒学既可以迎合上意又能够日进斗金的时候,那些本与儒学无关,却摇身一变而托名儒家、以圣贤之徒自居、汲汲于登“坛”说“法”者,则实恐不过熙攘之徒耳。

相较之下,从春秋时期的子贡以迄明清之际的徽商、晋商,甚至民国时期沪上的一些民族资本家如冯炳南等人,虽以商业营生,却能够躬行实践儒家的核心价值,修身立己,造福社会,推动文化,实在又堪称儒者。正应了汪道昆(1525-1593)所谓“良贾何负闳儒”的话。

事实上,这一真正的“儒商”传统,也并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西方晚近如Bill Gates、Mark Zuckberg等等,以及其历史上不计其数真正捐助社会、造福人类,同时又不失正人君子的那些巨商大贾,不也同样可以说是真正的“儒商”吗?

一句话,儒学固然需要深厚的“学养”,如孔夫子所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不是“气魄承当”,终究要落到“笃行”上,绝不是“口头禅”和“扮戏子”。

(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汲汲于儒商儒学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锻炼
山东国际儒商会启动仪式暨全球儒商交流会在济召开
新时代高校儒商型应用人才培养初探
守心
君子之争淡如水
小石头
孔子文化节连接两岸
《扬州儒商志》创新之我见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