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推荐

2017-06-08苏童张国龙

创作与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阴雨极具意味

苏童+张国龙

何向的这个小说,我觉得故事的内核很好,人物和情节都很有意义,没有家也没有亲人的“我”和莫名其妙、突然从家庭中出走了的“父亲”都极具意味,乍看都是些“怪人”,实际上却又很真实,符合现在社会的本相。小说可以说是这一代人向“局外人”的致敬。

与其说小说触及了代际关系,描述了情感疏离,不如说这是对“无感无助无方向”的人群的一次俯视。我很高兴何向有勇气去描述“父亲的骨灰”这样一个沉重且难以处理得妥当的命题。其中的不少细节也能看出她的匠心,比如“我”反复向旁人诉说父亲去世的消息,好像是在确认又像是在宣告着什么;“我”在雨天捉虫,虫子在父亲眼前飞向远方;最后还写到了按摩房,写“墙上的水滩”很像“父亲的脸”,意味深长。

故事中这段迷茫的旅途,其实同时也是人与时代的宏大隐喻。

父亲多年前不辞而别,多年后从天而降,已是阴阳两隔。

这是一个极具意味又容易落入俗套的故事,足以激起读者的窥视欲望。

然而,作者偏偏不按常理出牌,虚晃一枪,不去探究父亲离家前后的“隐私”,而是聚焦于“我”的诸多感受——父亲在场的零星记忆、父亲缺席的点点滴滴,以及奔丧途中的木然、无奈。不在“抛妻弃子”“音信杳无”“殁于癌症”“入土为安”等大事件上落笔,而是精细地叙说“我”——一个正值华年的男子,一个灰色的小人物灰色的心理波澜——父亲离家出走导致的“童年创伤”“打酱油的工作和经济的拮据”“失败的婚姻”……“我”的世界一直阴雨绵绵,阳光不在。一切都是湿漉漉黏糊糊的,所有的情绪都被阴雨浸泡得发霉。尤其令人唏嘘的是,“我”居然重复着父亲灰色的人生轨迹。并非不争,并非不思进取,而是有心无力,继而麻木、萎靡,无可而无不可。这应是市井小人物灰色人生的常态!

作品敘述张弛有度,情节的推动和心理的剖析不急不缓游刃有余。既不会因急于推动故事情节而忽视了对置身故事中的当事人的深度剖析,又规避了静态心理描摹的刻板和冗余。二者如影随形,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阴雨极具意味
印章的意味
文质彬彬
垦荒
美的意味
珠藏韫柜
方寸之间
1957—2017年阳山县低温阴雨变化特征分析
极具创意的微型人像摄影
名人读《意林》
辨言语,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