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数字化创新有效嵌入产业链

2017-06-08邓晓蕾

中国计算机报 2017年19期
关键词:用友产业链渠道

邓晓蕾

老百姓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吃什么、吃的好、吃的健康、吃的安全……吃,是日常生活的一个主题。

作为服务和商品的提供者,以农业为依托的大食品行业正在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与营销模式变革,如何快速有效地将食品价值传递给消费者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许多企业借助数字化的新兴手段寻求新的突破和创新点,以便在各种变化之中占据优势,进行各种商业模式的运行,以及整合自身资源,布局全产业链,积极拥抱互联网,实现企业转型。

日前,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用友)在厦门针对以农业为依托的大食品产业链的创新,主办了主题为“数字化管理 产业链创新”的峰会。

推动大食品产业链创新

在会上,用友数字营销事业部首席专家狄保卫分享了今年一季度以农业为依托的大食品产业的数据,50%的传统食品企业存在双降(利润和收入)。“这反映出现有的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产品结构的老化、品牌定位错位、销售模式和营销管理模式不适应等问题。在这个阶段,行业就需要进行产品升级、营销的变革。”狄保卫表示。

狄保卫进一步分析说,在产品升级和营销变革过程中,企业互联网化起到重要作用。

在产品升级方面,利用互联网可以把终端消费者连接起来,也可以和上游客户连接更紧密。这样有利于企业重构利益关系,把终端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通过客户数据驱动产品研发,以及营销政策的调整。

在营销变革方面,在互联网模式下对下游营销端的关系进行连接,重新构建,就是把经销商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营销服务能力做提升,同时重构关系,给予经销商更多的职能。这个连接构建可以促进双升即产品升级,包含品类、品质、品牌的升级,以及企业的营销、通路和管理升级。

让企业进入双升轨道,正是企业需要面对的消费升级,实现有效供给。用友认为,应对消费升级,企业需要做到重新定义传统渠道,全渠道充分融合,以及重构消费者关系。

对此,用友提出企业需要在六大领域实现升级,即网络营销、创新营销、内部系统、产品设计、数据分析和全渠道。其中,全渠道的升级是难度最大的。用友建议企业在这个层面升级可以赋能渠道和门店,实现营销智能化、移动化和场景化升级。同时,全渠道在升级的内容层面可以聚焦打通品牌企业—渠道—客户,实现全程服务化和产业链协同化。

用友认为,聚焦以农业为依托的大食品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具体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IT策略的推进:

一、营销升级,精耕渠道和品牌、完善全渠道营销体系,实现“互联网+营销”;

二、技术升级,以“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手段”,关注过程管理、精细化过程和成本,实现质量追溯;

三、资源升级,实现“资源+物联网”,从规模化转向质量效益化,实现科学育苗、科学养殖和科学管理;

四、管理升级,推行组织变革绩效对标,实现协同保障、效率运营、精细管理和精准决策。

从上面可以看到,产业链转型升级,需要与“互联网+”的多层面嫁接,如“市场+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等。因此,未来企业“互联网+”“物联网+”,将成为产业链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在峰会上,用友公司展示了许多大食品行业的成熟案例。笔者采访了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屿股份)、福建圣农集团(以下简称圣农)两家代表企业,聊聊他们在创新之路上,用友提供的创新思路。

象屿股份搭建创新智慧农业平台

“‘企业+互联网还是等于企业,‘互联网+企业还是等于互联网,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象屿股份CIO朱开红表示,象屿股份最大的特点是在整个业务运营体系,线下是本质的东西。线下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工具提升线下运营效率和运营价值,但是如果没有线下,只有线上,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象屿股份在业务转型的时候,IT层面主要结合业务创新的需求,配合业务发展,引领企业在部分领域业务的强劲发展。

朱开红介绍,2013年9月,象屿股份借助三农领域改革的良好契机,依托黑龙江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与依安县鹏程公司合资组建了黑龙江象屿农业物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象屿农产),双方发挥多年积累的平台优势,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全产业链农产品集团公司。主要业务贯穿农业种植、种业、肥业、粮食加工、贸易、仓储物流等整个产业链条。

象屿农产利用“移动化+互联网化”的互联网平台技术和移动应用的手段,搭建统一的智慧农业种植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标准化、运营的平台化、协同的高效化、管理的规范化;采用“门户+社交应用”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业务一体化;通过平台业务管理与电子商务服务,实现业务与管理的一体化,努力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

同时,象屿农产智慧农业种植服务平台在建设统一的可扩展平台的基础上实现了实时业务处理、实时报表查询、实时业务审批等高效协同功能;通过智慧农业种植服务平台,实现了业务、数据、单证信息等全面的共享;通过各类分析跟踪,积极防范风险,快速应对困难,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智慧农业种植服务平台应用手段创新,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端化和碎片化应用,实现PC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应用终端等多样化应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创新服务的能力。

朱开红表示:“智慧就是提高产业运营和管理效率。象屿农产提出智慧农业也是为了提高整个种植的效率,降低整个种植的风险。我们希望通过智慧农业种植服务平台,能够把原来个体化种植的模式慢慢变成平台化种植,包括整个供应链种植服务链的服务管理。象屿农产通过线上(种植服务平台)和线下(整个运营的流程)的结合能够很好地提升整个链条的效率,降低成本。”

圣农的数智云聚变

圣农专注白羽肉鸡生产30多年,目前有300多个生产基地。该公司的运营模式,也是贯穿全产业链的,即自繁、自养、自宰、自控,以做到全封闭式、全程安心。为了实现管理智能化、生产自动化、食品安全系统化、环保和消防标准化,圣农也从IT层面着手,其中统一营销也重点打通企业—客户链条。

圣农董事长助理安翔表示:“封闭式养鸡才是最安全的。圣农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的布局,即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可以对产业链进行实时监测。”

与此同时,圣农结合“两化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云应用”等理论和技术,建立财务核算、资金、成本、采购、销售、仓储、物流配送、营运、生产、移动应用、环境控制等多个业务模块及系统;并且使用统一平台,业务流和数据流全面贯通;2016年底启动智慧养殖大数据分析平台项目,业务数据实时动态分析,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提供决策依据。

安翔介绍,智慧养殖大数据分析平台主要有五大模块。

移动填报。打开App,每天要填报的内容,分为不同的颜色。鸡场的饲养员文化程度可能不高,但是对每个人开放不一样的权限,针对他们的成绩做填报,每天出多少鸡,进多少鸡,每天吃掉多少饲料,还有鸡舍的通风系统、用电系统、用水系统都要进行数据采集。

供应商管理。圣农是电子采购,通过App报价平台上网报价,圣农根据线上的封闭式的报价招标系统,由系统自动生成。圣农还做了一个季度考评,对供应商过去的每一个行为,比如组织、交货、价格等进行打分,考评结果会作为供应商以后的采购资料。

物流执行。到货、库存单据,车辆到了以后核对订单和供应商派的订单,核对无误以后入库,自动生成单据。如果有错误会进行处理,如果有不一样,会在系统里面得到体现。

经销商平台。销售系统非常庞大,涉及渠道非常多,超市的、经销商的、大客户的等渠道。

资金管理。跟所有的银行做接口,跟客户作对接,每一笔賬都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入账时间。

“公司进行数据化、智能化的管理,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不仅仅是为了人员节省,更是为了数据的及时分析、及时更新。这是非常重要的。”安翔表示。

当前,众多行业/领域开始尝试企业互联网化,其重要的价值就是优化供应链,以实现更快的反应、更高的效率和更准的把控。从上面两家的经验来看,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营销、服务等竞争能力被互联网放大,企业也真正进入全方位竞争阶段。

无论是大食品产业链创新,还是整个消费品行业的互联网化落地,最终都归于渠道的问题。用友的观点是:渠道没有新旧,通路没有好坏;赋能通路,共赢发展。

猜你喜欢

用友产业链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用友U8软件预置会计科目的维护
产业链春之奏鸣
用友NC——后地产时代的服务转型
基于企业实际运营状况的用友 ERP 沙盘改进策略
用友王文京:为何与阿里巴巴走到了一起
渠道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