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理兼容进谏辞 赤诚感人爱国心

2017-06-08陈养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群臣太后长安

陈养娟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正确与否暂不考究,但是,战国——这一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络绎不绝的特殊时代使许多杰出人物脱颖而出确是事实。《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触龙就是这样一位大智大勇之人。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叙述了触龙说服赵太后,让她同意其幼子长安君“质齐”的过程,塑造了触龙这一鲜明的形象。

第一段寥寥数语,就交代了触龙说赵太后的起因、背景。当时,“秦急攻赵”,赵向齐求援,而齐要求赵太后最小、也最疼爱的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才肯出兵救赵,赵太后自然不愿意。一个“急”字,写尽了秦兵压境、赵国危在旦夕的情景,同时也说明要解赵国之围,只有齐国出兵救赵这一条路可走。但是,赵太后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她溺爱幼子,自然不愿他做人质,出现了“大臣强谏”而太后怒的局面。这就为触龙的出场埋下了伏笔。同时,这里也是反衬手法的運用,更能体现出触龙略胜群臣一筹:在群臣都不敢进谏的情况下,触龙敢于去“批逆鳞”,说明了他的“勇”,在群臣强谏都失败的情况下,他最终说服了太后,拯救了国家,说明了他的“智”。他的大智大勇体现在他说服太后的过程中。

触龙的整个说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逐层深入,一步一步进入问题的实质,最终达到了目的。第一层次,可以说是“投石问路”。触龙是为长安君“质齐”而来,他和赵太后都心知肚明,太后也是心存戒备,作好了准备应对他。但他避实就虚,意在次而先言彼,只字不提长安君,开口闭口都是关心太后身体健康的话,让太后有怒却不好发。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他紧紧抓住赵太后的心理特点,知道她作为一个白发老人,不但溺爱幼子,同时也希望别人关心自己的饮食起居,所以就投其所好,使得“太后之色少解”,轻而易举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几句简单的问候起到了再多的大道理也无法相比的作用,触龙的聪明由此可见一斑。

第二个层次,触龙为了引诱赵太后涉及实质性问题,他先说自己亦疼爱幼子,这就和赵太后取得了心理上的共鸣,使其不但对自己所谈的话题产生了兴趣,好奇的问“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而且解除了对自己的戒备心理,最终笑曰“妇人异甚”,承认自己确实溺爱幼子。这样,赵太后开始陷入被动,触龙为自己的最终成功打开了第二道“关”。

第三个层次,触龙欲言此而先言彼。尽管赵太后已近“笑曰”,已经承认自己溺爱幼子,但触龙仍然没有急于求成,立刻谈及长安君的问题,而是先说赵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在太后不认同的情况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这也是趁机向太后申明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子”。对于这些事实,太后无言以对,只好承认自己对燕后确实是“计深远”(太后曰:“然。”)。这样,触龙就进一步抓住谈话的主动权,使赵太后身不由己地跟着他进入了实质性问题的探讨。

第四个层次,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成败在此一举,稍有不慎,前面的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这时,触龙绕了一个更大的圈子:远远跳开燕后长安君,而去谈论诸侯子孙不能相继为王的问题。到此,赵太后已完全陷入被动,紧接着,触龙“穷追不舍”,说明诸侯王孙不能相继为王,是长期养尊处优造成的,“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并提及赵太后溺爱幼子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言外之意,赵太后如果想要长安君日后能够“自托于赵”,必须现在“令有功于国”,也就是为其“计深远”。赵太后虽然溺爱幼子,但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她毕竟是通大理、晓大义的。经过触龙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shuì)说(shuō),她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但对长安君不利,而且会危及国家社稷,于是幡然醒悟,答应触龙“诺,恣君之所使之”。至此,触龙说赵太后取得了圆满成功,长安君“质于齐,齐兵乃出”,解了社稷之危。

虽然不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却也是针锋相对,甚至可以说是杀机四伏,因为触龙面对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她拥有绝对的生杀予夺大权,而且他是反其意而行之,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在这场看似平静、实则艰险万分的斗争中,触龙凭着自己的智慧,解救了国家危亡。他的言辞虽委婉却能击中要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一个机智、爱国的老臣形象跃然纸上。

猜你喜欢

群臣太后长安
水VS火
长安欧尚X7PLUS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西游新记 2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绝缨宴
水与火
太后驾到
“功德坡”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