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积薄发,方能云淡风轻

2017-06-08於林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名师梦想思维

於林霞

每次仰望名师,都心潮澎湃;每次聆听名师的课堂,都会深受启发;每次阅读名师,都会高山仰止。常常扪心自问:离名师的距离有多远?于是,开展了关于名师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因为只有研究名师的教育思想和修炼艺术,才能从名师身上学到从教为师之经,悟出走向优秀之道。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拥有一位名师所具有的专业素养,那么这个教师离名师的目标就不再遥远。

一、淡泊名利,热爱教育

如果仅仅是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是很难在教学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热情和智慧的。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说:“几天不看书,几天不研究语文教学,心里就空得慌、闷得慌。看来我和语文教学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了,这辈子恐怕也无法离开语文教学了。语文教学已溶进了我的血液,和我的生命融为一体了。”而窦桂梅,宁可放弃留校做文书工作也要走上讲台。因为热爱,所以他们的课堂饱含真情,热情洋溢,激情四射,因为这样才会感人至深。对教育事业这样的痴迷,怎能不成为名师?

二、心中有梦,追求卓越

“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不想成为名师的青年教师也是没有光辉未来的。成为名师不是为了名利双收,而是为了探测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发掘自身潜力,实现人生价值,在把自己托举到一个人生高度的同时影响更多的人。纵观语文教育界,名师无不是心中有梦想的人。“心若在,梦就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是的,只要心中有梦并孜孜以求,何愁梦想不能变成现实?窦桂梅——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孙双金——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让学生沉醉在我的课堂!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校长,让校园充盈人文的光芒,让每一位师生在校园幸福地成长! 王崧舟——自己就是那只“奋力生成为人”的小虫。他们为了实现梦想,曾“呕心沥血”,曾“披星戴月”,曾“上下求索”,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曾“为伊消得人憔悴”,曾“众里寻他千百度”。以这样的状态追梦,想不成为名师都难!

三、甘守寂寞,潜心向学

造就一个名师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时间,名师决不仅是“一课成名”或“一赛成名”,否则他们的星光会很快黯淡下去。厚积薄发是自然规律,只有不断积累,才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才会在课堂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才会以坚定而有力的脚步渐行渐远!周一贯先生认为,窦桂梅的脱颖而出源于她几十万字的读书札记、教育随笔和所听的1千多节课,这就是她的积累。审视王崧舟的成长之路,不难发现,有六七年的光景,他专注于研读各种书籍,宗教的、哲学的、文学的、美学的、历史的、医学的、传记的,无不纳入他的视野,让他的精神变得充实,让他的心灵变得丰盈。这段时间内,他还观摩了各种各样的课堂,将上万字的课堂实录还原成上千字的教学设计,又将上千字的教学设计归纳成上百字的课程意图。就这样,他不停地揣摩课堂教学的方法、艺术,品味课堂教学的真谛。这不也是一种积累吗?这也许就是他的课为什么总是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充满着诗意的咏叹的原因。在他心目中,学习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状态,这样的甘守寂寞,潜心向学,怎么会不成为名师?

四、敢立潮头,勇于实践

名师之路,平凡而又充满奋斗。他们矢志不逾、孜孜以求的正是一个理想的专业化教师共同的人生目标: 做人育人,成名成家。为此,他们在教学方面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非常专注、用心,就像艺术家对待心爱的艺术品一样对待自己的课堂教学。透过名师的课堂,可以看出他们在教材教研上的深度、广度,在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精细,在教学实施中的把握、调控。由此,呈现给学生的课堂,才仿佛美仑美奂的艺术珍品,令人赞叹不已。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一个教师,只有立足长远,勤于实践,不辞辛劳,脚踏实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才能逐步走向名师。所谓“真正的名师是在学校里、课堂里摔打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勤于反思,不断创新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名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活跃在小语界的“大师”们,谁人不是每日“三省吾身”,盘点自己的得与失,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不断地超越自我,哪有不成为名师的道理?除此以外,名师一般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就是不因循守旧,不走老路,敢于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名师的思维是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创新,朱熹的“教必有法”“商讨式”教学是创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创新,斯霞的民主教学观、独特的语文教学观是创新,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理论与操作的思想体系是创新,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也是创新。有研究才有创新,名师的创新,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名師的成长过程就是伴随着创新的过程,唯有这样,名师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才能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向往名师的高度,就要攀援而上。只有和名师一样,重视平时的积累和锤炼,才能像名师一样在课堂上云淡风轻,收放自如。也许终其一生,很多人也达不到心目中理想的高度。但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成长就在追求的过程中,就在努力的过程中。

猜你喜欢

名师梦想思维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浅议"名师"
梦想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梦想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名师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