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秀俊逸 险侧劲拔
——陈洪绶跋《隐居十六观》赏析

2017-06-05王宪坤

老年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俊逸陈洪绶书法

王宪坤

清秀俊逸 险侧劲拔
——陈洪绶跋《隐居十六观》赏析

王宪坤

明朝末年,朝廷政治乱象丛生:内有太监干政,朋党倾轧,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外有辽东女真族的迅速崛起。这一切都加剧了明王朝的快速崩溃。然而,这一时期艺术的发展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尤其是书画艺术的成就达到了有明一代的高峰。此时不仅有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王铎诸书法大家,同时又有以画名、书名同显于世的大家。后者之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陈洪绶。

陈洪绶,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卒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终年54岁。陈洪绶,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他幼年聪慧,曾随蓝瑛学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之影响。陈洪绶一生坎坷:9岁丧父,家道中落又难以立业,且功名又屡试不中;直至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41岁时,他才以捐资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由此技艺益精,名扬京华,并同顺天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由于目睹了朝廷的腐败,陈洪绶拒绝了宫廷画师的任命,并于明亡前一年(即崇祯十六年)南归隐于绍兴。他才华过人,狂放不羁。其画尤工人物,人谓“力量布局,超拔磊落,在蓝(瑛)、唐(寅)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其画艺、画技为后代学者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甚至在当代被国际学者推崇为“代表17世纪出现的许多有彻底个人独特风格的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如此评价,足见陈洪绶的绘画影响之大。

陈洪绶以画名世,但其书法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清包世臣评价其书为“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上”;吴修《明代尺牍小传》称“章侯书法遒逸”;孟远在《陈洪绶传》中评其书为“撷大诸家之意而自成一家”。此幅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隐居十六观》题跋册,亦充分展示了陈洪绶“逸”的书法审美意趣。此作凡25行,共140个字,每开均纵21.4厘米、横29.8厘米。从落款来看,此作应书于清顺治八年,即作者去世的前一年。但令人惊奇的是,从这幅册书中,我们丝毫看不出书家任何的苍老和病态。这件作品与陈洪绶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在风格上有着明显不同。观其书,结字瘦长、紧结,行笔迅疾,锋芒四射。如此清秀俊逸、险侧劲拔之势,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他壮年时遒劲、豪迈的风格。由此看来,其书风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陈洪绶兼具绘画之才,对于造型有着独特的敏感。从该册页我们看到的是险侧劲拔、行笔流畅和富有节奏感。此作字形清瘦偏长,体势紧结而向右侧削厉之势明显;左撇外拓,右肩上耸,内敛而不失字与字之间的疏落有致。通览全篇,尽管字里行间时时显现出一些淡淡的忧伤,但是丝毫没有泯灭作者个性张扬、狂荡不羁的豪气。书家如果没有超乎寻常的绘画天资,是很难做到这些的。作者将绘画、书法二者结合起来,终使其书另辟蹊径、自成一家。

跋《隐居十六观》明·陈洪绶 纸本 行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是明末“四大怪杰”之一。他的此跋文用笔瘦削清劲,张力十足。书时虽已是疾病缠身的暮年,然笔力不减,纵横腾挪,驱笔挥洒之间,仍不失壮年之俊朗。其横笔右侧斜上,作耸肩状,落笔与提笔处大胆地落锋行之。如第一行的“无(无)”“一”、第二行的“不”“来”、第三行的“世”“处(处)”等字,因字势的欹侧、奇崛及横画用笔的爽快,显现出遒劲秀逸的气韵,加之点画起落、提按,既随心所欲又暗合法度,足见作者在技法运用上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如第一行的“老”“莲(莲)”、第四行的“生”、第八行的“重”、第十行的“吾”诸字,作者写来轻松随意,陶陶然如入无人之境,隐约间透露出一股仙逸之气。再有撇捺的写法颇有黄鲁直遗风,于天真烂漫处淋漓挥洒:其撇如幽兰,妙韵迭出,尤见瑰异;其捺处如长枪大戟,力可扛鼎。如作品第一行的“莲”“移”、第二行的“水”“来(来)”、第七行的“着”、第九行的“阳(阳)”、第十四行的“暮”“定”“香”等字,行笔流畅,富有节奏感,飘逸潇洒,意随心动,凸显出作者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正是因为陈洪绶对于造型的敏感,整幅作品具有了奇特的魅力。其字形清秀俊朗,瘦长者紧结险峻,奇崛而多姿,如“老”“乱(乱)”“时(时)”诸字;趋偏者,佳构频出,精彩纷呈,如“去”“买(买)”“吾”“将(将)”“半”诸字。如果没有画家特有的资质,是很难营造出如此生动而富有个性的佳构来的。而这一切,又同其疏朗通透的章法布局形成了近乎完美的统一。纵观晚明时期,能将书画完美结合,并取得卓越成就者,唯有稍早些的徐渭能与陈洪绶比肩。

有评论说,陈洪绶在艺术上是成功的,集绘画、版画、书法成就于一身,为后世所景仰;然而就人生而言,他却又是不幸的,这不幸来自他生活中的诸多坎坷。他放浪形骸,酗酒狎妓。但这些看似荒唐的行为,并没有遮掩住隐藏在这种狂放后的痛苦,正如孟远在《陈洪绶传》中说的一样:“伤家室之飘零,愤国步之艰危,心中忧郁……托之于酒,颓然自放。”这一切,都通过其作品展现出来。这种精神的宣泄,使他的艺术具有了永久的魅力。

猜你喜欢

俊逸陈洪绶书法
好样的俊逸
书法
书法欣赏
高古奇骇
——陈洪绶书画作品展
书法
模仿成不了真画家
陈洪绶绘画的“四美”特征
“咸”人大侠
仰止高山“叶家样”——赞叶毓中“俊逸豪丽”新画格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