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

2017-06-05吴秀娟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素养

吴秀娟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此后,“核心素养”这一热词“蹿红”,成为教育界人士的重要議题。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关于核心素养的探讨从未停止。

解读“核心素养”

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界定其内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中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18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强调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发展”注重学生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则要求学生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构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本质就是要求我们回到教育的原点,面对21世纪,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又该如何培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四林看来,如果一个人想要拥有成功生活,实现自我价值,那么就必须思考成为这样的人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这是我们思考核心素养问题的原点。

探寻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点

“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化和落实,就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说。

如何让核心素养从理论走向实践?林崇德为教师提供了一条核心素养落地的现实路径:其一,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其二,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引导教师更好地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现象。其三,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将学习的内容要求与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有效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不同课程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它处于一种开放的关系之中。核心素养的提出‘倒逼教师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打开即变革,只有思维方式的打开,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变革。”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程红兵认为,今天的孩子并不是生活在某一个学科世界当中,他所生活的世界不仅仅是物理世界,还有化学世界、生物世界和人文世界……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激励教师去探索课堂的另一种可能。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科任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教给学生。核心素养从理论走向实践,就要求教师从以学科为本位转为以培养学生素养为本位,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科素养,而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明白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去学习。

“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实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落脚点在课堂。”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小学一年级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一共要上9522节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要上13000节课。学生在校时间的80%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在他的理解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实践。

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看来,一所学校,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必须建立一个核心素养落地的框架。要了解这所学校原来有什么,现在有什么,将来要向哪里去,然后一并优化、整合,形成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核心素养校本表达体系。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课程整合为抓手,让核心素养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该校研发的“1+X”课程结构,“1”代表国家基础课程,“X”是指由基础课程衍生出的个性化校本特色课程,经由学科内渗透式整合、学科间融合式整合和超学科的消弭式整合,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到课程建设上来,成为学生的精神给养。

“作为一所学校,我们要把一个个的词语变成可以‘落地的抓手,让学生看得见、教师摸得着。”长沙市长郡中学校长李素洁认为,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观念的引领,更要落实到每一天的教育教学之中。

在长郡中学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活动型课程三个方面,它与核心素养所注重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相对应,恰好与核心素养的精神要义不谋而合。在李素洁看来,面对看似“高大上”的教育理论,很容易出现今天一个概念、明天一个概念,弄得学校和教师很迷茫,甚至焦虑不安,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总觉得跟不上时代的节拍。但仔细一想,每一个做教育的人都清楚,我们的教育中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例如,人的成长规律是不变的,从哪些方面去培养学生进而促进他们的成长是不变的。“核心素养,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本质上说,就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尊重。”李素洁说。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