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园地“拓荒牛”

2017-06-05陈卫平肖湘娜

湘潮 2017年4期
关键词:纪念馆党史湖南

陈卫平+肖湘娜

2010年的阳春三月湖南省军区教导大队飞红流绿,一群刚刚结束了比武操练的大学生士兵分别领到了一套丛书《亲吻潇湘红土地》。时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的杨忠民少将在授书仪式上说:“《亲吻潇湘红土地》的出版发行,凝聚着湖南党史军史专家的心血,我们不能忘记为之付出劳动的‘拓荒牛—陈清林同志。”

多年来,陈清林在党史园地默默耕耘,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湖南日报》《党史与党建》等国内报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个人专著《江泽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与实践》《湖南农村改革掠影》等书畅销省内外;他参与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一、二卷)》《三湘之最》《湖南五十年大事记述》《中国共产党新时期“三个代表”湖南画卷》等40多卷本书,成为省内党史研究的重要资政著作。这些著作中,仅他本人执笔写作的就有300多万字。

★认真考证存信史

1947年7月3日,陈清林出生于湖南新邵县。1964年7月,他被保送至株洲航空工业学校学习;1969年11月6日,他到五十五军一六四师四九一团四连当兵,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1975年3月,他复员回乡任大队民兵营长,所在大队民兵营被评为县先进集体;1977年5月,他代表民兵营参加全省第四次民兵代表大会。

恢复高考后,陈清林通过自学,于1978年8月考入湘潭大学中共党史专业学习,任班党支部书记。1982年7月,陈清林毕业分配到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今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注)工作。

正当年富力强的陈清林一头扎进党史研究的海洋,正欲一展抱负之时,1984年2月,一纸命令让他到湖南洞口县挂职锻炼,任木瓜乡党委副书记。1984年9月,工作突出的陈清林任洞口县洞口乡党委书记。

陈清林意气风发,1985年5月的一场暴雨决堤却让他经受了一次新考验。陈清林到村里检查工作,在转移群众时,山下一位80多岁的老妪担心家中财物被盗,死活不肯离家,陈清林当机立断将其强行背到安全地带,并带领工作人员和群众毫发无伤地撤离。在他返回检查是否有群众滞留时,大堤决口,他被洪水困住,是一名社员驾来一叶轻舟,把他从洪水中解救出来的。

一名党史工作者,有勇有谋,果敢担当,立即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邵阳市委组织部领导找到陈清林,让他考虑任洞口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并承诺将其任民办教师的妻子调到洞口县任公办教师。

“干工作我都听领导的,但是面对选择,我想得更多的是我的党史专业,是我最爱的党史研究。在这个领域,我还没有展开翅膀,我不能放弃。”陈清林回到了党史委那间堆满故纸文件的办公室,开始了党史研究的新征程。

陈清林的党史研究与众不同。“我是从考证开始展开研究的。”陈清林在研究中发现工农革命军什么时候改称红军的没有统一的权威说法,对红军的称呼时间早晚不一。“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很有必要作一个清楚的考证,以便统一用法。”为此,陈清林查看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发现中共中央1928年5月25日的《军事工作大纲》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以后工农革命军改称红军。后来,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查和讨论任弼时纪念馆的陈列方案时,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在讲到《军事工作大纲》时,把《大纲》产生的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1928年六七月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国内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去了,留下李维汉、任弼时、罗登贤三人留守中央,处理国内事务。5月25日,任弼时审批了中共广东省委军委报送的《军事工作大纲》,作了些改动后作为中央的《军事工作大纲》下发。6月1日以后,全国的工农革命军统一改称红军。同时,陈清林还弄清了党代表改称政治委员的时间是1929年9月。

关于湘乡八路军临时办事处和衡阳八路军办事处的情况,湖南省党史正本上没有记述,因为当时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资料。后来,陈清林通过看周恩来秘书袁超俊的传记、部队出版的《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机构》,看到了设立八路军驻湘乡临时办事处(又称接待站)、衡阳八路军办事处等情况。陈清林的这些发现,填补了湖南党史的一个空白。

2011年,已经退休的陈清林担任重修水口叶家祠毛泽东亲自主持发展6名党员的纪念室工作的顾问,因条件限制,叶家祠纪念室对毛泽东主持发展的6名党员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对6名党员之一的鄢辉,只知道他是益阳人。为了还原历史真相,陈清林数次到鄢辉老家沅江、生活地长沙走访他的亲戚,最终辗转找到他的自传、照片以及长沙市市长阎子祥发给他的光荣证,最终证明了他没有叛变自首等问题。

有的纪念馆在介绍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时,采用了1980年版《辞海》第1455页《毛泽覃》词条的介绍:任过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闵粤赣省军区司令等职。陈清林对此心存疑虑,专程前往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调阅相关资料。“福建的党史专家说,他们省前后共有36位省委书记的历史介绍,并没有毛泽覃这方面的资料。”“毛澤覃任过福建省委军委书记。”陈清林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又查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面记述了毛泽覃任过红六军政治部主任。这样,毛泽覃的最高任职就有了一个准确的结论,陈清林把这一结论形成文字记述下来。后来,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湖南一师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湘乡东山学校纪念馆在介绍毛泽覃时都采用了新的记述。

前几年,湖南某县档案馆出了一本书,上面登了一张历史照片——1944年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副政治委员王恩茂在南下途中的合影照。该县档案馆加的文字说明是南下支队领导人途经该县时的合影。后来该县的上级市出该市的《历史图志》时照样采用这一说法,并且将照片和说明文字推荐到了湖南党史陈列馆。凭着深厚的党史研究功底和敏感,陈清林对照片进行了分析:照片中的3位领导人都穿着冬大衣,戴着毛帽,由此推断,拍照的时间应该是冬天。而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到达该县时是1945年7月29日,8月5日离开。此时正是湖南炎炎夏日,哪还能穿大衣,戴棉帽?不合情理。为此,他到处翻阅有关三五九旅的书籍,终于找到了当年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四支队司令员徐国贤主编的一本书《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时期》,该书中就刊印了同一张照片,说明文字是部队过黄河冰河后支队领导人王震、王首道、王恩茂的合影。由此,陈清林又纠正了一则重要的史实。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湘南行动大纲》的全称考证,对湘南起义中工农革命军的序列编排的考证,等等。研究考证过程中,陈清林无论与自己有无关系,只要是与党史研究相关,他都全力以赴地求证,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名党史工作者最起码的道德,也是我个人毕生的追求。”

★300万字铸就的人生丰碑

自从正式开始党史研究,陈清林就埋首于书山学海之中,苦心钻研党史业务。对他来说,一天10多个小时的工作是常事。他常常为了考证一条史料,辗转各地多方考察;为了编写一本信史,不分日夜地查阅整理资料。记得在带领团队编著党史正本时,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把除了睡觉之外的一切时间都用在了资料的征集、书稿的撰写上。同事们经常可以闻到从他的办公室里飘出来的方便面的气味,也经常可以见到他深夜从办公室回家的疲惫身影。正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钻研,才使他逐渐成长为湖南省的党史大家,在党史研究的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党建工作》这本著作2009年正式发行,成为颇受关注的畅销书,而陈清林为这部著作的出版却努力了10多年。“1942年南方工作委员会遭到破坏的事,取证、收集资料特别困难。”陈清林回忆起那段工作仍然激动不已,“原江西省委书记、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郭潜叛变,造成闽西南、江西全省党组织大破坏,粤北、广西、湘南等地方的党组织也遭到破坏,粤北省委书记廖承志、南委副书记张文彬等优秀共产党领导因此被捕……”然而,这一段历史历经久远,当时的人和一些资料因为历史原因已经难觅踪影。陈清林带领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翻阅相关资料,特别从档案馆借来数以百万字的原始材料,分析推敲,进行多方推测、思考并小心求证,还多次南下福建、广东等地收集资料。“仅在重庆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就手抄了整整一个星期。”当《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党建工作》如期面世时,陈清林居然瘦了几斤,他自嘲说:“这本书脱胎换骨了,我换不了骨,只能脱层皮。”

2008年3月,陈清林到了退休年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辛苦工作了几十年,到了这个年纪,本是含饴弄孙、享受人生的阶段了。但是对于陈清林来说,党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仍然萦绕在他的心头。这时,全省党史正本的编写工作正处于高潮时期,各地的党史部门很需要加强业务指导。看到这种情况,他向省委党史研究室提出在长沙市雨花区召开一个全省党史正本编写经验交流会,推广雨花区编写党史正本的经验,同时对全省党史正本的进一步编写工作进行规划和部署。意见得到采纳后,他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协助省委党史研究室投入会议的组织工作,选择了几个好的典型单位和个人在会上发言,介绍编写经验。这次会议既推广了长沙市雨花区等的党史正本编写经验,又对编写工作的全面铺开进行了指导和部署。此后,他还应有关市、县(区)党史部门之请,为湘潭市党史正本一、二卷,湘潭县党史正本一、二卷,岳塘区党史正本、雨湖区党史正本和宁乡县党史正本一、二卷进行了统稿,协助史料核实。之后,他又为省军区《精神家园》《亲吻潇湘红土地》两套丛书审定编写提纲和正文,并为原广州军区高级将领传办公室撰写了《颜德明传》。虽然退休了,可是他对党史业务的钻研从来没有停止过。2013年,他看到湖南省党史研究在“南下”与“地下”这两块的欠缺,觉得有必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于是,他向省党史联络组领导人建议编写《南下湖南》一书并被采纳,他精心确定了写作框架并亲自执笔写了10万余字。后来又与湖南的地下党老同志一道,向原省委书记熊清泉提议撰写《湖南地下党斗争实录》一书,得到支持,他执笔撰写了该书的解放战争部分共16万字。在南下干部和地下党老同志越来越少的这个时期,这两本专题研究史书特别珍贵,既填补了党史资料中这两块的空白,又带有资料抢救的性质。

长期以来,陈清林编修、撰写了大量党史及与党史相关的著作、论文等,其中仅由他亲笔撰写的就有300多万字。著作类有个人专著《江泽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与实践》《在希望的田野上——湖南农村改革掠影》等,主编和参与主编、撰写的著作有《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论》《当代湖南简史》《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圖志》《从十五大到十六大(湖南卷)》《邓小平理论与湖南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新时期“三个代表”湖南画卷》《我们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在湖南80年系列读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列读本》《湖南重点工程建设五十年》《中共中央南方局与湖南》《湖南五十年大事记述》《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湖南》《湖南改革开放二十年》《新湖南之初》《国难当头的抉择》《中共湖南党史大事年表(社会主义时期)》《湖南社会主义道路探索40年》《南下湖南》《湖南地下党斗争实录》《抉择与巨变——湖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湖南老区》《风雨征程——彭祖贵》《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第二卷)》《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党建工作》《湖南抗战时期财产和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与执政能力建设》《湖南的革命武装斗争》等40多卷本;论文有《历次经济过热的特点及其原因》《论建国以来党的市场政策与市场建设》《试析建国以来的历次经济过热中的宏观调控》《从经济结构的调整看党对经济工作领导水平的提高》《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经济理论和实践看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实践“三个代表”,创造历史辉煌——湖南党组织八十年历史回眸》《党史工作者要重视发挥党史资政的作用》《风雨征程八十年,功业卓著写辉煌》《加强作风建设的难点与重点》《实践“三个代表”,谱写光辉篇章》等58篇。

陈清林凭着自己在党史研究领域的成就,赢得了党史工作同仁的敬重。

★党史宣教永无期限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红军,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够和全国人民一道披荆斩棘,从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011年8月,陈清林通过电视电话会议为湖南省军区所属全体官兵讲课,用翔实的史料、精准的分析、周密的逻辑,为近万名官兵和预备役人员奉献了一顿精神大餐。

从2011年起,陈清林厚积薄发,他的研究成果和宣讲艺术渐渐被人们所接受,邀请函也越来越多。仅这一年,陈清林分别为常德市委学习中心组、邵阳市委学习中心组、省烟草总公司、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党政机关、企事业和湖南大学15个单位讲党史,用湖南故事提升湖南自信,积聚湖南力量。近年来,陈清林用最简朴的演讲手段,诠释最基本的信念、道德和文化,质朴中彰显艺术,简洁中蕴藏力量,每年受邀讲课20余次。2017年,省委宣传部规划培训全省纪念馆、博物馆讲解员,举行演讲比赛,拟请陈清林出500道湖南党史知识题作为教材。

“党史宣讲虽然是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仅凭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陈清林在宣讲党史故事的同时,目光转向党史著作的编写、党史事件和人物纪念场馆,因为“那里有更广阔的宣教舞台”。而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精准展现历史”。

“‘编的设置是以党史的历史分期作为主要依据的,在设计编章结构前,首先要搞清楚关于党史的历史分期。”2016年,陈清林应邀为海南省党史二卷编写培训班讲课,将自己几十年编写党史著作的经验倾囊相授。从党史正本编写中需要把握的历史分期、编章设计、插图注释等基本问题,到把握好叙事与议论、全国党史与地方党史、事件与人物、成绩与失误等6个方面的关系;从客观正确地认识党在工作中发生的失误到如何描述失误;从分析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历史环境、条件到区分“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与“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陈清林对党史研究著作编写工作如数家珍,以博学多识征服了与会的100多名党史专家,不少党史部门还将他的讲话稿收集起来以指导党史研究工作。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湖南省委宣传部在怀化芷江修建湖南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陈清林负责历史内容把关,同时执笔写《抗战群英》部分110多人的资料。为了把每一个史实搞清楚,他列举了11个已有基本结论的历史疑点,一个一个查实。他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走访了云南、四川等省内外17个抗战遗址遗迹,采访了46位当地群众和党史专家,将史实疑问一个个解决。“否则对不起知名党史专家这个名号,对不起热爱党史的人们,更对不起接受教育的青少年们。”他说。

除了为各纪念场馆审定陈列方案、把关史料真实性,陈清林还坚持陈列内容的写作。2015年,湘潭党史馆筹建,陈清林承担1924年至1978年共54年的陈列内容的写作任务。这段历史在湘潭黨史馆陈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事件的细节原先没有说明。比如,五卅运动中,湘潭地下党抵制英货集中焚烧煤油,到底是如何焚烧的?为搞清史实,陈清林走访了湘潭两区两市一县17位专家,仅笔记就记录了4万多字,终于查清,当时地下党为了安全焚烧煤油,是将竹子打通,从远处连接到油库再点火焚烧的。这一事实在党史馆展出后,好评不断。

“党史宣教,永无期限。这些年,只要是党史宣教场馆有要求,我从不懈怠。”陈清林在每年随身携带的日记本上,写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励志格言,勉励自己在党史园地不停地耕耘。他参与毛泽东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胡耀邦纪念馆修整、省军区军史馆筹建、粟裕纪念馆和蔡和森纪念馆写稿以及桂东革命历史纪念馆陈列等写作统稿任务,为任弼时纪念馆、通道转兵纪念馆、贺龙纪念馆、浏阳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平江湘鄂赣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纪念室、浏阳李白烈士纪念馆、炎陵县水口和洣江书院纪念馆审稿,没有出现一处差错,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的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被业内专家称为“活党史”。

猜你喜欢

纪念馆党史湖南
印象·老舍纪念馆
渡江战役纪念馆里听故事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百年·百馆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参观海军纪念馆
湖南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