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长PFNA-Ⅱ、股骨头置换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2017-06-05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头股骨

姚 辉

(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499)

・临床交流・

加长PFNA-Ⅱ、股骨头置换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比较

姚 辉

(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医院,河北 秦皇岛 066499)

目的比较加长PFNA-Ⅱ与股骨头置换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7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PFNA-Ⅱ和股骨头置换治疗,治疗后密切随访观察,对两组患者手术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随访统计,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B组,且A组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上述差异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PFNA-Ⅱ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股骨头置换具有更好的临床综合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手段。

加长PFNA-Ⅱ;股骨头置换;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一种损伤[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关节置换等[2]。本研究采用加长PFNA-Ⅱ及股骨头置换两种方法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的研究治疗方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各70例。A组男39例,女3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66.3±2.5)岁;B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6.4±2.7)岁。两组患者年龄、骨折严重程度、性别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所有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和检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仔细的问诊和记录,并对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护理,其中,A组给予加长PFNA-Ⅱ治疗,B组给予股骨头置换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加长PFNA-Ⅱ治疗:给予患者全身性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患侧髋关节正侧位利用C形臂X线机进行透视,行牵引复位,尽最大努力将外侧皮质的支撑功能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不选择切开复位。在股骨大转子顶端3 cm左右处做一个纵行切口,整个切口长度控制在4 cm左右,将臀中、小肌钝性分离,进针点选取大粗隆顶点处,导针进入髓腔后空心开口钻进行扩髓,成功扩髓后,将主钉安放在在C形瞄准器上,将PFNA主钉插入髓腔内,通过在C形臂X线机进行证实确认,插入的主钉确实在髓腔内,对主钉位置进行调整,使主钉近端的螺旋刀片孔位于股骨颈中央略偏下,于螺旋刀片孔处作一长约1.5 cm小切口,通过瞄准器的螺旋导片孔将导针钻入股骨头颈内。测量深度,钻开外侧皮质,沿着导针方向,将PFNA-Ⅱ螺旋刀片打入,通过透视,确定方位和具体的位置及深浅后,将螺旋刀片锁定拧紧;再次经C形臂X线机透视复位和固定满意后,拆除瞄准器,锁定远端2枚锁钉,拧入主钉尾帽。常规负压引流,并在手术结束后24 h时将引流管拔除,并于3天后开始行下肢功能锻炼。

1.3 评价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统计;②术后治疗效果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满分100分,其中优为90~100分,良为80~89分,<70分为差[3];③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髋内翻、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s)

项目 A组 B组 tP手术时间(min) 53.24±12.97 92.38±15.23-23.374 P<0.05术中出血量(mL)143.46±46.78 318.47±75.68-24.830 P<0.05住院时间(d) 24.87±7.35 38.71±8.79 -14.547 P<0.05

2.2 两组优良差优良率对比

A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优良差优良率对比 [n(%)]

2.3 两组髋内翻、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对比

A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髋内翻、褥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对比 [n(%)]

3 讨 论

加长PFNA-Ⅱ为一种新型的股骨近段髓内固定系统,是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以及PFNA原有基础上持续更新与发展,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加长PFNA-Ⅱ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小,该手术不方法不直接将骨膜剥离,也不直接对骨折断端进行处理,降低了软组织分离的概率,并且能够控制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伤口的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另一方面,加长PFNA-Ⅱ不仅拥有传统治疗中利用髓内钉的优点,而且其手术操作更加便捷,稳定性更好,在熟练掌握手术操作要点后,可明显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创面大,手术成功后患者不能进行跑步、跳舞等激烈的运动;若手术失败,则会出现假体感染、松动等症状,甚至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5]。

本研究通过对骨折治疗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统计比较,发现加长PFNA-Ⅱ的总体疗效优于股骨头置换。综上,加长PFNA-Ⅱ是一种治疗Evans-Jensen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案。

[1] 丁 华,章洪喜,袁即山,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3,17(5):450-454.

[2] 杨朝君,孙智文,张爱民,等.骨水泥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3):297-300.

[3] 杨同群,张 谦,耿喜林,等.加长PFNA-Ⅱ治疗Evans -Jensen Ⅴ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2):254.

[4] 张明勇,郭卫春,胡 锐,等.人工半髋置换和PFN 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5):453-455.

[5] 肖柳斌,付朝霞,汪清华,等.髓内固定与髓外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华西医学,2014,29(11):2023-2027.

本文编辑:吴玲丽

R687.3

B

ISSN.2095-8242.2017.001.17.02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头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