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致肠梗阻CT检查的诊断价值①

2017-06-05刘松峰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病症

刘松峰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002)

结肠癌致肠梗阻CT检查的诊断价值①

刘松峰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洛阳 471002)

目的: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CT检查的诊断作用。方法:选2014-06~2016-06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40例,对40例患者均进行X线及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后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有36例,诊断准确率为90.0%。而X线检查诊断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有28例,诊断准确率为70.0%。两种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准确的判断肠梗阻的病因、部位与病变的程度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结肠癌;肠梗阻;CT检查;诊断价值

结肠癌在临床的发病几率较高,是由于肠黏膜上皮在环境等多因素作用之下所发生的恶性病变。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变,生活趋向不规律,饮食结构方面发生变化,结肠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本次就2014-06~2016-06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观察CT检查在结肠癌致肠梗阻诊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2014-06~2016-06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40例为对象展开研究。患者早期会出现腹胀及消化不良的症状,之后会出现诸如排便习惯改变的症状。体现为完全性或者不完全性低位肠根阻,会有便秘等症状。腹部出现瘤体等包块。4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有男18例,占45.0%;女22例,占55.0%;年龄40~80岁,平均60.8岁。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腹胀、呕吐、腹部隐痛不适、大便不规律及便秘等。对患者进行触诊,有压痛与反跳疼痛症状的有10例,占25.0%;出现肠鸣音亢进者有6例,占15.0%。

1.2 方法

采用X线投照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站立,照射范围为膈以下至小腹部的位置,将照射机对准照射范围,要求患者贴近照射机,照射部位对准后,操作人员对所选部位进行照射,保存检查结果。

在进行X线照射后再采用螺旋CT进行检测,患者仰卧,对患者腹盆部CT进行平扫。CT平扫的范围在膈顶到盆腔之间,并且要嘱咐患者吸气后憋气。将扫描的参数设置为:扫描层厚10mm,扫描层距10mm,小部分患者可以进行1.5mm的薄层且延迟扫描。再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00m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然后经过肘前静脉进行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2.3~3.5mL/s。观察患者的腹盆病变情况,对明显为肠梗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主要分析病因与患者相关的器官及相应组织形态、大小之间的变化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进行CT及X线诊断后的诊断准确度,并对患者病因进行观察分析。

1.4 观察指标

采用SPSS17.0软件[1,2],各患者的诊断准确情况以(%)表示,行χ2检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的肠梗阻诊断方法情况分析

采用CT检查后,肠梗阻检出38例,误诊0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5.0%。而通过X线检查后发现肠梗阻患者29例,误诊4例,漏诊7例。诊断准确率为72.5%。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X线检查,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的肠梗阻诊断方法情况分析(n=40)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致因情况分析

CT检查后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有36例,误诊1例,漏诊3例,诊断准确率为90.0%。而X线检查诊断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有28例,误诊5例,漏诊7例,诊断准确率为70.0%。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对肠梗阻致因情况分析(n=40)

3 讨论

结肠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方法为主,为结肠癌进行手术治疗前需要明确肿瘤的病变部位、范围与浸润的深度,另外要观察肿瘤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的现象,为手术治疗做好前期铺垫。在临床上对于结肠癌的治疗多采用CT扫描诊断与X线诊断,X线虽然能够直接的判断是否存在病变症状,但是无法从根本上分析导致病症的因素,因而X线照射检查只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依据。CT扫描可以对病灶做出相对定性的诊断,并且根据肿瘤及肠道内容物判断病灶是否已经强化,进而判断强化实践与差异[2]。

结肠癌除了结肠部位病变,还会转移至肝肺肾、肾上腺、骨骼、卵巢、腹膜等部位。结肠癌导致肠根阻病症属于结肠癌中晚期常见并发症,多数结肠癌导致肠梗阻病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通常在临床上对结肠癌病症进行诊断的X线片的诊断准确度较低,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明确的数据。而CT检查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治疗能够更加明确肠梗阻原因及肠梗阻程度。而结肠癌合并肠梗阻通过CT扫描检查会显示出直接病症与间接病症,有利于判断致病原因。直接的病症主要包括机体肠壁增厚、其肠腔变得狭窄、病变部位已经浸染了周围的器官与组织。间接病症主要是机体盲肠部位扩张,出现了缺血性结肠炎与并发症发生情况。CT扫描检查的密度分辨率相对较高,并且能够显示肠腔扩张、气液平面等。尤其是对肠梗阻的具体部位、性质、肠腔的狭窄长度、肠壁增厚程度均能够清晰的显示出来,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肠腔内外与肠壁本身的变化。因此,CT扫描对肠梗阻移行带有着较高的显示频率。分析移行带则可以明确肠根阻的具体部位于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并观察盲肠是否存在扩张,了解机体结肠癌并发症的具体表现情况[2,3]。

在本次的研究数据中显示,X线与CT检查诊断,对肠梗阻病症进行诊断,X线诊断准确率要低于CT检查诊断,CT检查肠梗阻病症的准确率达到95.0%。观察X线片检查与CT检查肠梗阻致病原因,CT诊断由于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有36例,而X线诊断仅有28例。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CT检查诊断在临床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可以明确诊断出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

梁华波[3]的研究报道显示,CT诊断具有准确率高、及时性强,更具有直接诊断性。通过机体内气体与液体反流,能够反映出盲瓣功能不全,进而引发患者机体小肠出现充气及扩张等不良反应情况,使得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将其诊断为小肠梗阻。CT检查能够及时的显示盲肠的扩张状况,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CT检查诊断也能够详细了解到患者的并发症反应情况,主要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膜炎、腹水征、气腹及肝脏转移等。CT检查对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清晰的反应出结肠癌病变的性质、范围,及盲肠扩张、肠道缺血的情况,对患者后期的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基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在其研究的3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中,采用CT诊断的准确率为93.75%,显著高于X线诊断检查。

在黄慈花[4]的研究数据中显示,在研究的50例患者中,CT诊断梗阻在小肠部位的有28例,梗阻在结肠部位的有22例。其致病原因主要为肠肿瘤患者19例,肠黏连患者8例,存在腹部疝的患者5例,而出现肠扭转的患者有8例,出现炎症的患者5例,粪石患者有2例,还有3例患者并没有查出致病原因。可见CT诊断对病灶能够进行细节化的诊断,其诊断技术的分辨率高、扫描时间短,扫描图像会尽快处理。另一方面说明CT诊断检查可以使得机体肠壁、肠腔及血供等更加详细的凸显处,这样就能够及时的查到病症[5]。除了诊断病症,CT检查诊断能够及时、准确的反应出病变部位,通过分析,能够发现病症的致病原因,因而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减少误诊及漏诊现象的出现,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6,7]。

综上所述,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准确的判断肠梗阻的病因、部位等,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的后期治疗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临床诊断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罗福文.高度重视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诊断和外科治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22):3935-3936

[2]孙杰飞.肠梗阻诊断中CT的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113-114

[3]梁华波.3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114-115

[4]黄慈花.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123-124

[5]陈福军,于海涛,赵斌,等.CD44V6和RAB5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7-8

[6]陈霞,张晓波,邢继强,等.Tiam1和MMP-10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2):58-59

[7]熊慧,张阿伟,范贵民,等.K-RAS和DCC在直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2):53-54

刘松峰(1982~)男,河南洛阳人,本科,主治医师。

R735.3+

B

1008-0104(2017)02-0140-02

2016-08-20)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癌病症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