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幸福生活,有我们在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2017-06-05单一良

21世纪 2017年4期
关键词: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审判

文/单一良

守护幸福生活,有我们在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

文/单一良

2017年3月12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报告中的几个突出数字成为媒体的集中关注点,即工作报告中的23个二维码、117个数据、21个案例。

通过这几个突出数字,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一个个鲜活的当事人扑面而来,让本来会使人感觉生硬、艰涩和术语满篇的工作报告,读起来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今年的工作报告,立体、有声、能动,显得“很时尚”——通过二维码、AR增强现实、视频H5等技术,将每一项举措、每一组数字都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工作报告中总计有23个二维码,在最高法工作报告的历史中是最多的。这些二维码链接的内容既有文字,又有H5动图、微视频等传播形式,为人大代表呈现了一份动静结合、丰富多彩的立体式报告。翻开工作报告,满目是各种数字:2016年,各级法院受理案件2303万件,同比上升18%;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盗窃等犯罪案件22.6万件等。报告中的案例也同样引人注目: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再审案,“红色通报”人员李华波贪污案,“红色通报”人员闫永明职务侵占案,徐翔等操纵证券市场案,“快播”公司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周世锋等颠覆国家政权案,陈满申请国家赔偿案,再审改判王力军无证收购玉米无罪案,福喜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等。工作报告从各级法院受理的2300多万件案件中选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典型意义的案例21个,其中部分案例还在附件中作了延伸说明。

这样一个“另类”报告,以2606票获得通过,通过率为91.83%,连续3年保持在90%以上,创1990年按表决器以来历史新高,反对票创1994年以来新低。显然,获得高票通过率的工作报告并不是因为文字轻松,而是报告中有很多接地气服务民生的“干货”赢得了与会代表的认可。

工作报告虽然只有20页、11000余字,但反映的是全国法院一年来的工作,内容涉及立案、审判、执行、司法改革以及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被称为“简约而不简单”的报告。报告的第一大部分主要是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完成审判执行工作任务情况;第二大部分则展示了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报告全文共出现“改革”53次,出现“信息化”9次,出现“网”字39次,涉及10项重大改革:要完成巡回法庭总体布局,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深化司法公开,创新司法便民措施,推进执行改革等。有专家认为,这10项工作既写了司法改革,又写了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人民法院工作“一体两翼”的布局,也是今年工作报告的最大创新。

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司法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其实都是要让法院工作更贴民心、更接地气。而工作报告呈现的基层法院工作,就是对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比如报告在谈到破解群众关心的“立案难”问题时,讲到福建泉州以全市12个法院、42个人民法庭为点,构建涵盖诉前、立案、审判、执行阶段的“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湖南、广西、海南、云南等法院在景区设立审判点,就地化解旅游纠纷;陕西咸阳、宁夏吴忠等118个中级、基层法院开展家事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家事案件冷静期、心理测评干预、案后跟踪回访制度,创新预防化解家庭矛盾机制。这些来自基层的行动,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带来的最直接的温暖。

工作报告的一些数据也印证出这种“司法温暖”:2016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673.8万件,同比上升8.2%;发布审理消费公益诉讼案件司法解释,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2.9万件;会同人社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审判衔接机制,审理劳动争议案件47.5万件;开通绿色通道,为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23.6亿元;各级法院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75.2万件,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各级法院审结一审行政案件22.5万件,同比上升13.2%。

工作报告还专门提到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法官,他们的行为也代表了“铁汉亦有柔情”的司法情怀。周强在谈到去年牺牲的37名法官时说:“去年以来,周卫东、侯铁男等36名法官积劳成疾、英年早逝,退休法官傅明生遭报复杀害。他们是新时期公正司法的践行者、司法改革的燃灯者、司法为民的奉献者,他们用忠诚乃至生命筑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除了这些为了捍卫社会公平正义而付出生命的法官,还有更多平凡的法院干警默默奋斗在基层第一线、奋战在矛盾纠纷最前沿,用身体力行和责任担当交出了一份圆满的司法答卷。

工作报告满篇充盈着浓浓的民生情怀,告诉人们:保护美好家园,有我们在;维护家庭和睦,有我们在;遇到疑难案件,有我们在;化解多元矛盾,有我们在;净化网络空间,有我们在;应对失信之人,有我们在。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法律条文对他们来说可能是艰涩难懂的,审判厅堂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威严冷峻的,只有一个个亲切可敬的法官和那些更让百姓容易接受的直观数据、司法案例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司法温暖就在身边——守护幸福生活,有我们在!

猜你喜欢

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从高粱双反立案调查说起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立案
“先调查,后立案”为何不可?
论立案登记制度中对恶意诉讼行为的防治
消失中的审判
未来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