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开出扶贫脱贫“良方”
——林业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2017-06-05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7年5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户林业

文/胡利娟

“绿色”开出扶贫脱贫“良方”
——林业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文/胡利娟

“咱村里老百姓就靠种果树精准脱贫。”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山区的果农张国英说,自己是村里头一个种果树的,刚开始种时,村里人嘲笑他种不出水果,后来不仅种出来还赚钱了,还引来村民一个个跟着种,第一批就有34户。现在,村里家家都有果树,他们乡也成了果树之乡。

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山区不仅仅是我国贫困人口的聚集区、60%的贫困人口分布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最丰厚的家产。

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既是一项兴山富民的重要扶贫举措,又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的“双赢之策”。

正如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所说,在贫困地区,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改善生态状况,促进生态保护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

双管齐下疗“活血”

从400元到1.2万元、“十里刺梨沟”的亮丽风景。这在十年前,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茶香村的人都不敢想。

作为当地的传统种植业,茶香村的野生刺梨资源丰富,可在十年前,他们却守着“金果”愣是没饭吃,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近年来,在林业部门支持下,通过改良和推广优良品种,全村种植刺梨近万亩,仅此一项,总收入就超过千万元,林农人均纯收入1.2万元。

同样是贫困村的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仙石村,遍地都是花椒树,但由于没有掌握培育管理技术,致使花椒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2016年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技术人员与该村结成技术帮扶对子,并向贫困户赠送枝剪、手锯等修剪工具,教他们修枝、施肥,使该村的青花椒和品质实现“双丰收”,加上套种的花生、黄豆,人均年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

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新一轮退耕还林优先满足贫困村需求,安排贫困户每户3-5亩,享受相关补助政策。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均拥有2亩退耕还林地,人均拥有特色经济林1亩以上。并打造出各类林果专业村5个、精品示范点15个。

……

这仅仅是一个个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缩影。在全国其他许多贫困地区,都依托林业,加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

“生态扶贫和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发展林业,既能治穷脱贫,又能长远固本。

近年来,围绕加快落实“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重点任务,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向片区和贫困户“双倾斜”,实现生态保护扶贫。一方面增加片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林业重大工程的任务和资金,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试点;一方面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将营造林、森林抚育、森林管护等建设任务,直接安排到贫困户,提高贫困户的劳务收入和受益水平。

浙江省林业厅巡视员吴鸿认为,在南方山区发展香榧、核桃等干果产业可以实现生态持续改善、农民稳定增收。他建议,把香榧、山核桃等干果作为山区长期稳定增收和永久脱贫的优势特色产业来培育和支持。

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森林人家,群众能精准脱贫,生态也能得到更好保护。

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介绍,重庆市对有条件开办森林人家的困难村民,每户给予5万元补助;没有条件的贫困户,采取合作的方式,让贫困户参与到森林人家的经营中,5万元补助一部分交至村民手中,剩余的由村民入股森林人家,同时,这部分村民在森林人家从事工作也会获得劳务收入。有些住在偏远山区的村民搬至山下经营森林人家,当年就脱了贫。

“四项精准”治“贫血”

“全国林业系统要深入推进林业精准扶贫工作,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张建龙强调。

首先,生态护林员精准到人。中央财政安排20亿元用于购买生态服务,推行生态管护员,新增森林管护面积3亿亩,地处贫困地区的大江大河源头和深山远山的天然林、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被聘用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40-60岁的占七成以上,有7万人属于因各种原因返乡人员,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精准带动108万人脱贫。

其次,退耕还林精准到户。2016年,将新增退耕还林任务重点安排到可退面积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的贵州、甘肃、云南、新疆、重庆等省(区、市),各省将增量任务优先安排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县级财政第一年将800元/亩补助直接打入贫困户一卡通,第三年、第五年验收合格后再分别打入300元、400元。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共安排72.3万贫困户退耕还林任务414万亩。

再次,金融扶持精准到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将林业补助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份,投向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劳务,按股分红、按劳取酬。二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对贫困户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栽植后分户管理,自行收益。三是国有林场将适合种植油茶核桃的林地,按照一定标准,委托贫困人口种植,种植后采取自主经营或委托林场统一经营,按不同经营模式、比例分红,贫困户受益期可达30年。

最后,定点县精准到摘贫困帽时限。2016年印发《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帮扶计划》和《定点县“十三五”林业扶贫规划》,提出帮扶贵州省独山县和荔波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和罗城县等4个林业定点帮扶县如期脱贫摘帽主要政策措施。为此,国家林业局先后派出17名干部到滇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挂职,培训当地林业干部、农民170多人,向4个定点县各赠送50万元林业科技书籍。

三大巩固持久“造血”

在推进精准脱贫的同时,通过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森林旅游水平、发展特色林果和林下经济巩固脱贫成果,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能力,确保脱贫成果稳得住、长期化。

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脱贫成果。结合大规模国土绿化,加快易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生态修复,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安排搬迁户劳动力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宁夏回族自治区将1271万亩迁出地全部用于生态恢复,安排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实行管护。

提升森林旅游水平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为贫困人口兴办“森林人家”,扩大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发展特色林果和林下经济巩固脱贫成果。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实施,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同时,大力发展适合在贫困地区种植、市场需求旺盛的特色林果、林下经济,2016年评出225个“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发展林下经济就业增收。

2017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深化提升之年。林业扶贫攻坚虽成效明显,但脱贫任务仍十分艰巨。

张建龙称,针对落后偏远山区、林区、沙区脱贫“疑难杂症”,全国林业系统将继续咬定目标,聚焦精准,以提升林业可持续精准脱贫能力为核心,以推广“生态脱贫”“产业脱贫”典型经验为主要任务,以创新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以推进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为支撑,大力推进生态保护脱贫、特色产业脱贫,不断提高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覆盖贫困人口,今年新增退耕还林任务中的980万亩将安排到832个贫困县,乡镇林业工作站技术人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指导贫困户发展适宜种植的经济林。并在全国“十三五”造林任务较重、贫困人口较多的河北、内蒙古、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争取组建3000个造林营林合作社,吸纳5万名贫困人口参加造林、营林、抚育管理,就地务工脱贫。

同时,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扶贫,广泛推广还款期最长30年、宽限期8年、基准利率、中央财政贴息的优惠贷款政策,争取2017年落实林业扶贫贷款300亿元,启动实施林业PPP扶贫试点项目4-5个。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户林业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land produces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