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服务最基层群众

2017-06-03李维亮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网络体系法律援助工作站

李维亮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和人权保障的改善,政府对法律援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经费投入也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的法律援助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法律援助在广大基层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法律援助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的问题。

一、永城市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现状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150.6万人,下辖29个乡(镇),744个行政村(居委会)。设有市法律援助中心一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受理点4个,法院值班律师办公室1个,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人武部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工(青、妇、老、残)法律援助工作站5个,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29个,行政村(居委会)法律援助联络员744个,法律援助志愿者50名。

百姓法律意识弱、相当部分群众无经济能力请律师、基层法律人才欠缺等是中国最基层的农村和社区面临的现状。永城市农村人口较多,占总人口的86%,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关系着法律援助服务如何实实在在地帮助到每一个人,关系着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如何惠及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

二、如何理解“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关键性的步骤。“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指在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中,要善始善终,重视衔接,贴近群众,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发挥服务群众功能。办一件事情,越到最后越要坚持,否则就前功尽弃;而作为法律援助服务,就需深入基层和末端,注重实效和长效,通过解决最基层和最末端的实际问题,体现法律援助服務的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长效性。

我们决不能小视“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与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实际上不是太近,而是太远,远到我们看不到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远到我们感受不到群众因得不到法律帮助而遭受的疾苦冷暖,远到我们体会不到群众要跑很长的路、流很多的汗来请求法律帮助。我们应该努力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做到与困难群众保持“零距离”。

三、“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永城市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稳步上升,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22件,受援人数1230人。通过这些案件的代理、辩护和调解,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有效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虽然法律援助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在“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中,仍有不少缺陷,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法律援助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1)法律援助经费紧张。让无助者有助,法律援助给弱势群众带来了福音,但其自身发展却面临着经费困难。由于各种原因,对法律援助投入的经费毕竟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法律援助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办案者的积极性,影响了法律援助的办案质量。

(2)法律援助宣传力度不够。法律援助宣传多在城区开展,农村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因此有人认为法律援助是“花拳绣腿”。再加上农村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求助法律援助部门,也不了解法律援助的申请程序,这使得法律援助现有的资源没有合理的利用。

(3)法律援助工作机制不协调。法律援助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安、检察、法院、工商、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乡(镇)政府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衔接,资源共享。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约束机制不完备,法律援助工作视乎只是法律援助部门一家的事,其他部门要么拒绝配合,要么互相推诿,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有序开展。

(4)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建设滞后。尽管初步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接待室、法律援助受理点、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办公室、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联络员等网络体系,但还存在网络站点必需的软、硬件设施缺乏,网络体系工作人员法律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导致网络之间联络不畅,工作不衔接,影响了网络体系功能的发挥。

四、“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措施

(1)多渠道筹措资金。目前,我市的法律援助资金来源单一,数额有限,无法正常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理想的方式就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①将每年的法律援助所需经费数额都列入到财政预算当中,并结合经济发展而每年逐步递增。②进一步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广泛发动社会成员为法律援助捐款,成立法律援助基金会。③建立法律援助分担费用制度。当受援助的当事人因胜诉或由于受到援助的原因而使其经济状况有实质性改善,并且有能力支付法律援助的部分费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分担范围和分担比例偿还部分费用。

(2)加大农村(社区)宣传力度。在农村(社区)法律援助宣传上“下功夫”,结合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基层民主自治、婚姻家庭、物权、债权等方面,开展多种宣传活动,提高基层群众法律援助知晓率,力求做到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内容丰富化,宣传频率制度化。定期宣传法律援助常识、典型案例,定期开展“法律援助赶大集”、“法律援助进村庄、社区”活动,让百姓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

(3)健全工作机制。由市委政法委牵头,成立由公安、检察、法院、工商、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乡(镇)政府等部门参加的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小组,统一协调法律援助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问题。协调小组制定有关各部门工作衔接、资源共享、互相配合的工作制度,监督各部门落实工作制度,对落实工作制度不力的单位,按照制度给予惩处。

(4)狠抓网络体系建设。建设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完善基层法律援助服务网络,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和联络员建设,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方便城乡居民尤其是广大偏远农村地区的农民就近获取法律信息、申请法律援助。对于老、弱、病、残、障等弱势群体实行上门服务,现场办理,并可采用电话申请、邮寄申请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扩大信息技术在法律援助服务中的应用,优化法律援助事项办理流程,逐步推行网上申请、审批、指派,提高服务效率。

猜你喜欢

网络体系法律援助工作站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智慧高速边缘计算系统架构和网络体系探究
江西在全国首推法律援助“全省通办”服务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基于小世界网络体系算法的图像水印实现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