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向嵌入”校企合作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6-03孔湘君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

孔湘君

摘要:通过对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并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的经验,初步构建出适应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赢、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性的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职业教育;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双向嵌入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征,使得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可能由学校单方面来完成[1]。而校企合作正是一种以社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文对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总结,初步构建出适应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赢、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性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提高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国内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步入校企合作之门,并没有深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2]。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院校对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3],但这些校企合作合作几乎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更没有有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办学的整体效益相距甚远[4]。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学生在入校或在校期间,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在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过程中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能将企业的要求贯穿在整个学习期间,学生毕业后就就业。

2.“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和订单培养有相似之处,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企业的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很好的实现学生和企业的零对接。

3.“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由企业出资,通过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由学校招收定向培养和毕业后定向就业的学生,完全实现以需求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就业。

二、国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1.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培养人才的任务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承担,其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技能培训,这种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双元制”模式使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工协作,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5]。

2.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将企业的实际技能培训与学校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交替进行。职业教育与工厂实习的时间可以按不同排列组合方式进行[6],能密切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在“工读交替”式教学中,学校仍处于主导地位。

3.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

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的技能培训在时间上占有更多的时间,而学校的教学多半是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这种模式更好的体现了企业与职业教育一体化,其重点多放在校企科学研究的合作方面。

4.美国的“学交替式”模式

美国的“学交替式”是美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最有影响和最成功的模式,是將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的教学交替进行,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办学以学校为主,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的需要与有关企业联系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兴趣寻找适合的企业雇主,开展与企业的合作。

三、“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双向参与。这种模式可以使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最经济、最有效的培养企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企业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其对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立提出合理的建议,使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紧贴生产实际,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确定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7]。

2.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8],“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的课程体系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1)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理念

“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要求学生必须符合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即达到“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9]。在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过程中,通过调查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岗位群,分析岗位群应具备的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然后提炼、归纳出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更好的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要求,轨道交通的基本岗位主要包括车站施工技术员、区间隧道施工技术员、桥梁施工技术员、路基轨道施工技术员、施工安全员等,在课程设计时应以这些岗位的能力培养为重点,保证所培养的学生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2)构建“双证制”课程体系

“双证制”是指毕业生既获得毕业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两类证书的制度[9]。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轨道交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城轨电工列车检修工、铁路信号工、轨道列车司机、建筑监理师等)职业标准引入到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毕业时即具备相关职业资格。

(3)以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项目

高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设计的。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的[10]。在课程体系中,要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着重根据能力体系的形成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及实验实训体系,也就是根据岗位需要设计课程,充分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职业岗位性。

3.共享设备资源

高职教育中,为了突出实践性教学以及能力的培养,实验、实训及实习几乎占整个教学学时的一半(甚至更多),这就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于实训、实习基地来进行。为了互赢,高校的实习车间和企业的生产车间及运营公司必须实现资源共享。

4.共享高校师资和企业工程师

学生经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的实训、实习时,可以得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指导,掌握劳动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教学提供真实的素材。教师团队通过熟悉实际生产流程,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科技和管理难题,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11]。

四、结语

轨道交通业对技术和设备的现代化、精准性、安全性要求很高,所以轨道交通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投入。“双向嵌入”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双方全面、深入的融合,这种双向融合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新兴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紧缺的问题,推动轨道交通事业可持续发展[12]。

参考文献:

[1]邢彦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机能与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9,6:188-191.

[2]王翠华.高职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1,12:14-16

[3]马建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职教通讯,2011,11:49-51.

[4]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發展研究,2006,5:68-73.

[5]谷学良.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7,5:264-265.

[6]周文锦.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30-32.

[7]李仁山.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学及其管理改革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学报,2011,6:51-55.

[8]吴亚萍.基于现代课程观的高职课程改革[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0-32.

[9]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

[10]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0.

[11]关仲和.基于“嵌入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1:57-59.

[12]杨艳.校企资源共享下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探索[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12:33-3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国外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简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