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年来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综述

2017-06-01周春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研究者幼儿园

周春艳

(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六年来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综述

周春艳

(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文章从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中面临的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以及促进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策略等方面对近六年来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能为这方面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综述

PDF获取: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5.030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师资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师资短缺的矛盾,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 :“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批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富余下来的教师经过培训后转岗成为幼儿园教师。

然而幼儿园转岗教师作为幼儿园新手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必然面临着职业适应的挑战。他们能否尽早完成角色转换,顺利渡过适应期,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专业成长,而且直接关系到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稳定及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这一群体自出现之时,就成为广大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为了全面了解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状态,更好地促进转岗教师的成长,有必要对近六年来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从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

从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自2011年1月截止2016年11月,中国学术期刊网论文数据库中有关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文章有72篇,其中来自核心期刊和CSSCI的论文有12篇。从内容来看既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中的困境研究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转岗初期的适应阶段面临着诸多困境。研究者们从职业环境适应、职业能力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等方面对转岗教师当前面临的职业适应困境进行了分析。

(一)职业环境适应困难

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脱离了先前熟悉的工作环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转岗教师会表现出“不习惯”,这突出表现在人际关系和工作制度的适应上。

1.工作制度适应缓慢。有研究者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工作制度进行了比较:中小学是以教师上课的节数来计算工作量的,没有固定的坐班制度,教学任务完成以后教师的时间安排相对自由,不易产生疲惫感;幼儿园实行坐班制,以天为单位来计算工作量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长达8个多小时,没有灵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这种工作制度上的巨大反差极易使转岗教师感觉工作繁重、难以应付,并产生严重的疲惫感与懈怠感。[1]

2.人际关系遭遇挑战。有研究指出,由于工作性质转岗教师每天必须待在班里,和其他老师之间缺少交流,且由于考核评比的原因,老师之间的竞争关系使得转岗教师难以得到同事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受到同事的排斥;领导对转岗教师了解不够,管理方式强硬,给予转岗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不足。[2]同时,有调查显示由于在中小学非班主任教师与家长打交道的机会并不多,这导致转岗教师到幼儿园后家长工作意识不强,与家长沟通少,沟通形式单一,难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3]显然,转岗教师能够得到的人际支持非常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转岗教师融入新群体的难度,导致转岗教师难以形成对幼儿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职业能力适应困难

学前教育的对象其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别于中小学,教育任务和要求有其独特性,对教师职业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尽管幼儿园转岗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在实际进行保教工作中却面临着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专业素养方面的诸多不足,进而导致其在组织幼儿园活动时无论是内容的选取、方法的使用,还是活动管理方面都带有中小学教学模式的烙印。[4]

1.教育观念转变困难。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调整。有研究者指出对于“保教并重”、“游戏主导”等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转岗教师在短期内并不能领会其精髓所在,他们习惯于以教学为中心,忽视保育工作;强调知识灌输,忽视通过环境和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强调学习,不重视游戏活动。[5]

2.专业知识匮乏。幼儿教师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通识性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和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调查显示:转岗教师的通识性知识基本没有问题,但对幼儿发展知识知之甚少,甚至存在错误的认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尤其是卫生保健和安全知识欠缺。[6]

3.专业技能欠缺。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综合性,要求教师弹、唱、跳、画、讲故事、组织游戏、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能够信手拈来,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转岗教师缺乏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是他们在教学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有研究者调查了119名转岗教师,发现除了78.2%的转岗教师认为自己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外,具备其他技能的人数都没有过半,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技能的能力也很弱。[7]29另有调查显示:部分年龄偏大和性格内向的转岗教师由于技能掌握不足,在幼儿面前唱歌跳舞让她们感到难为情甚至非常尴尬。[8]

(三)职业心理适应困难

职业心理对职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决定着职业行为的方向和结果,转岗教师职业心理的适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职业适应的整体水平。职业心理有着复杂的构成,已有的研究主要从角色转换、工作价值感、职业认同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角色转换困难。有研究者认为,在中小学教师就是教师,有着很高的威信,其首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而在幼儿园教师不仅是教师,更是朋友、父母和长辈,这要求教师有更多的耐心和细心,通过滋润和哺育满足儿童求知、安全、玩耍等多方面的需要。角色的突然变化,许多幼儿园转岗教师很不适应,工作中依然有着浓厚的中小学教师的痕迹,存在着“对孩子比较严肃,不苟言笑,对孩子的保育和情绪照顾不够”等问题。[9]

2.工作价值感失衡。有研究者指出:幼儿园与中小学的工作评价标准和指标不同,导致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后,难以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绩效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直观的反映出来,教师借此直观地感受着自我的工作价值;而幼儿园教师工作琐碎、繁杂,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价值,更没有直接可测的指标,教师辛苦付出却难以看到效果和得到回报,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同时,转岗到幼儿园当教师,容易让人产生该教师是教不了中小学被分流过来的错误印象,导致转岗老师的工作价值感急遽下降。[10]

3.职业认同感较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满意度、职业倦怠感水平和工作压力。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看似高,其实不高”;虽然总体认同水平较高,但他们的职业认同建立在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转岗教师各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等客观原因基础之上,停留在浅表层面;缺乏深层次的职业认同,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幼教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也不能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自豪感,更不愿意始终从事幼教职业。[11]还有研究者对转岗教师面临的职业认同危机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认为他们既面临着价值认同危机,也面临着专业认同危机和社会认同危机。[12]

研究者们通过调查全面分析了转岗教师面临的职业适应困境,但对转岗教师入职初期职业心理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同时,在笔者看来,研究还应该通过对转岗教师个案的深度调查进一步探讨转岗教师从转岗前到转岗后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困境,动态展示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过程,为提高应对策略的针对性奠定基础。

二、对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幼儿园转岗教师面临的职业适应困境,研究者们对造成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们普遍认为之所以出现适应困境既和转岗教师自身的内部因素有关,也和幼儿园、社会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一)转岗教师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1.转岗动机的影响。在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调查中,研究者们发现:“因工作需要被上级安排”、“有编制”、“能进城”、“摆脱升学压力”等外部动因而转岗的教师占绝大部分,只有极少数教师是因为“对幼儿教育感兴趣”、“喜欢孩子”等内部动因而选择转岗 。[13]显然,对于大部分转岗教师而言,他们并不乐意到幼儿园工作,只是出于各种现实的原因不得不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幼儿教师的工作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心态导致部分转岗教师得过且过,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延缓了转岗适应的过程,也为转岗教师的离职埋下了隐患。

2.原有经验的局限性。任何一位新教师,总是带着对先前环境的认知和已有的经验进入新环境的,而这些已有的经验可能会干扰或影响其对新环境的适应。一方面,原有认知模式影响对新观念、行为的适应。有研究者认为:转岗教师从中小学进入与之性质和任务迥然相异的幼儿园,必然要求转岗教师对其原有的认知模式进行调整,但认知模式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极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在转变完成前,转岗教师会习惯性地参照原有的认知模式应对新的问题情境,不愿意甚至反对接受新的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幼儿园的教育观念、价值和行为的接纳和适应,在工作中时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痕迹;[14]另一方面,原有知识经验与幼儿园工作要求不匹配。有研究者指出尽管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诸多共通的地方,但幼儿教师的素质有专门要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学前教育要求教师有把教育内容还原为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的能力;能把教育内容化解为幼儿可以参与其中的活动的能力。此外,幼儿教师还要有幼儿保育的知识和能力、环境创设的知识和技能、游戏的知识和指导能力、各领域的知识及相应的技能等。[15]这些特殊的素质要求和教师转岗前的知识经验之间存在差距,这导致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后常常出现不知道如何教育幼儿,幼儿对其教学内容不理解使教师困惑的情况出现。

3.转岗教师的年龄、学科及个性的影响。有研究者指出幼儿园的工作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面,要有弹、唱、跳、画等专业技能和素养,而转岗教师的年龄偏大,转岗前所教科目以语文和数学为主,这势必导致很多转岗教师无论是精力上还是教学技能上都难以和一般幼儿园教师相媲美,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中小学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具备严谨博学的个性品质,而幼儿教师则要求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更要求有对于幼儿的爱心、耐心、细心及高度的责任心。因此,部分转岗教师所具有的个性品质决定了他们不太适合幼儿园工作,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果。[15]

(二)幼儿园、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1.幼儿园支持力度不够。有研究者指出,在所有的外部环境中,幼儿园环境是影响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最关键的因素。当前幼儿园存在诸多不利于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幼儿园领导难以觉察到转岗教师的困难和需求,给予的关怀和支持缺失;指导教师和其他同事对转岗教师出现的问题包容和帮助不足;幼儿园对转岗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因缺乏针对性和制度保障实效性不足;转岗教师工作被分配的任务重,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疲于应付而缺少专业成长的时间和空间。[7]49-51

2.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当前社会对幼儿园教师依然存在偏见,将其视为高级保姆或阿姨,这导致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后心理落差极大,消极应对幼儿园工作。另有研究者认为,尽管转岗前后教师的收入水平基本没变,其职称、资历、工龄等基本相符,但考虑到货币贬值、相比转岗前更多的体力和脑力付出等因素,其收入实际上是隐性下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师转岗后的工作热情。[16]还有研究者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政策预设简单化,且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不到位,导致转岗教师在懵懂中做出选择,转岗后难以适应;同时,现有管理体制的机械化、评价体系的外在单一化、信任机制模糊化等也导致转岗教师自我认同和职业认同出现困境。[17]

3.转岗培训低效化。转岗培训是让转岗教师迅速适应幼儿园工作的主要途径,是突破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壁垒的关键性手段。有研究者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国培项目的效果明显低于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脱产研修项目。[18]另有研究者指出转岗教师培训机会少且缺乏制度保障;培训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重“岗前培训”忽视“职后跟踪培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计划整齐划一,难以兼顾个体性。[19]显然,受制于培训时间、培训团队等因素,国培计划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转岗教师的需求。

已有研究侧重对转岗教师自身及幼儿园内部种种适应不良的因素分析,但对宏观层面的研究不足,如,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及中观层面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在转岗教师适应阶段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虽有涉及,但不够深入系统。因此,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探讨幼儿园转岗教师适应困境的原因也应该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促进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策略

从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困境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要促使转岗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既需要转岗教师自身的“个体唤醒”,也需要外部环境给予“外部促进”作为推动力。[20]

(一)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转岗适应的主体,幼儿园转岗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其顺利渡过转岗适应期、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人物。有研究者指出有意向转岗的教师应主动全面客观地解读转岗政策,认识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自觉自愿地选择和接受转岗,实现行为和心理的“双向选择”。[17]另有研究者指出既然转岗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转岗教师就应坦然面对,摆正心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新的挑战;应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在反思中不断重组自己的经验,从整体上提高专业素养,为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积极创造条件;[10]也有研究者指出转岗教师应努力在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逐步在心理上认同和热爱幼儿教师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和专业满足感。[16]

(二)构建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

1.构建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其突出表现在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上。有研究者指出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制定转岗及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以保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应做好宣传和解读工作,保证政策实施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在对转岗教师进行管理时要以人为本,在转岗过渡期的工作安排、职称评定及工资福利等方面,充分考虑转岗教师的特殊性,保障转岗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顺利适应幼儿园工作。[17]还有研究者指出要建立合理分流的制度,建议优先选择具有艺术、人文等相关专业的中小学教师、青年教师、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幼儿园转岗教师;同时,建立开放式的流动机制,确实不适合在幼儿园工作的转岗教师,经过一定的实践后可以允许其第二次选择。[16]另有研究者提出要建立转岗教师档案制度,认为教育管理部门应为转岗教师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做好全局统筹调配工作,使岗位与人才相匹配,发挥最佳效益。[1]

2.建立幼儿园的有力支持系统。有研究者指出园长和其他同事作为转岗教师职业适应以及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应给予转岗教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引导,不仅要在生活、工作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而且要营造同伴互助协作的组织文化,促使转岗教师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幼儿园教师职业,顺利适应幼儿园工作。[14 ]有研究者从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指出:幼儿园要为转岗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要积极创设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为转岗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要完善导师制,提高培养指导的力度。[21]

3.提高转岗培训实效。除了强调幼儿园要重视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外,研究者们在总结前期培训的基础上,对提高国培的实效性策略进行了探讨,有研究者提出了构建新的培训模式即:制定“立足实际、定位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需求导向、聚焦技能”的课程体系;优化“链接实践、讲求实效”的培训方式;加强“导师指导、学员操作”的实践教学;加强“研培一体、注重指导”的跟踪服务等,以此提高培训的实效。[22 ]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基于现实,基本胜任,入职接轨”的适宜性培训策略。[23 ]显然,要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目标应定位在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为转岗教师的顺利上岗创造条件;应重视对转岗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在培训方式上,应重视转岗教师的参与和体验,以调动其自身的能动性;在评估上,应重视培训过程中的效果评估及培训后的跟踪反馈等。

综上所述,研究者们对幼儿园转岗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进入幼儿园后面临的适应困境、造成困境的根源以及促进其迅速适应幼儿园工作的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这让我们对中小学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状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对转岗教师的个案研究比较欠缺,缺少对转岗教师职业适应过程中生活情境和内心世界的动态关注[24];从教育学的视角对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现状研究得多,而从心理学、管理学的视角进行的研究相对要少;应然的研究多,实然的研究少,尤其是在促进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措施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但这些策略具体怎么落实、实施后的效果如何则缺少后续研究等,这些不足正是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们相信只要大家不懈探索,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务实, 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1] 刘春琼.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10):64-66.

[2] 李雄.王小花在幼儿园为什么不适应?——个农村幼儿转岗教师适应性个案研究[J].基础教育,2013(6):79-88.

[3] 杨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44-45.

[4] 田景正,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报), 2016(3):117-120.

[5] 王北生.张俊燕.转岗幼儿教师专业理念之重构[J].教育科学,2014(4):43-46.

[6] 张地容.农村幼儿转岗教师的生存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2015(10):120-124.

[7] 崔新玲.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研究——以甘肃省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12.

[8] 邓秀平.贵州省中小学转岗幼儿园教师职业适应的实证研究[J].教育观察,2015(24):47-50 .

[9] 彭兵.从差异中寻求发展——对幼儿园转岗教师岗位适应的观察与思考[J].湖北教育(综合咨询),2014(1):8-9.

[10] 杨翠美.农村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淮北市沟渠镇为例[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1-44.

[11] 付国庆.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40.

[12] 蔡辰梅.农村转岗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危机及其重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2):99-103.

[13] 张地容.农村转岗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困境、归因及建议[J].教育评论,2016(9):118-121.

[14] 崔新玲,梁进龙.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析[J].幼儿教育( 教育科学),2013(12):27-29.

[15] 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C县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45-46.

[16] 蔡军.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生存困境及改善[J].学前教育研究,2015(5):10-14.

[17] 王艺芳.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个体经历分析与转岗制度的完善[J].学前教育研究, 2015(5):15-22.

[18] 海鹰,蔡迎旗.“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效果的调查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7/8):33-36.

[19] 贾缓,胡瑞.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工作困境与可行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1):83-86.

[20] 崔新玲,梁进龙.幼儿园转岗教师职业适应策略研究——基于“个体唤醒”与“外部促进”的视角[J].早期教育 ,2014(4):8-10.

[21] 胡国华.河北省农村幼儿转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4(4):67-69.

[22] 黄惠兰.提升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以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为例[J].教育探索, 2014(7):137-138.

[23] 翟理红,张剑辉.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策略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3(8):84-86.

[24] 吴诗源,张雅慧,吴诗佳.影响幼儿教师自我认同的双向因素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2):113-117.

[责任编辑 张雁影]

A Review on the Professional Adaptation of the Transfer Teache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e Last Six Years

ZHOUChun-yan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MianyangNormalUniversity,Mianyang,Sichuan621000,China)

Based on the review of papers on the adaptation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transferred from other positions in CNKI,the paper concludes the challenges,causes and strategies of adaptation of transferred kindergarten teachers,hoping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preschool education; transferred teacher; professional adaptation; review

2016-10-05;

2017-03-11

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项目(NYJ20160620)

周春艳,女,湖北孝感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

G615

A

2095-770X(2017)05-0144-05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研究者幼儿园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爱“上”幼儿园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