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15年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进展与反思

2017-06-01蒋荣辉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素养专业

张 鹏,蒋荣辉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四川江油 621700)

近15年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进展与反思

张 鹏,蒋荣辉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四川江油 621700)

教师专业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尺度。随着学界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也引起了学者的深入探讨。梳理与分析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文献发现,近15年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具体而言,未来的研究需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的广度;系统建构研究内容,提高研究的深度;整合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效度。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与反思

PDF获取: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5.020

教师专业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尺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已成为不可扭转的主流趋势。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1]。随着学界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作为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也引起了学者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国内外研究表明,“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基于此,本文以近15年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文献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现有研究成果及其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就现有研究的基本情况、重要进展、问题与不足及趋势进行理性审视,希冀为未来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提供学术导引。

一、研究的基本情况

借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平台,以“专业素养(专业素质)”并含“幼儿教师”为检索词,论文发表时间为2002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主题”中共检索到CNKI数据库收录的近15年来国内学者发表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相关文献495篇,其中期刊文献231篇,博硕士学位论文264篇,剔除了会议文件、报纸报道、随笔、感想、前后内容重复等文献,最终筛选出366篇相关文献。本文以这些研究文献作为分析文本,从研究数量、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

(一)从研究数量看

相较于前20年,国内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成果大幅增加,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如图1)。由图1表明国内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尤其是2010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文献数量明显增多,尽管2016年的文献数量略有减少,或许跟文献检索截止日期设为2016年10月31日有关,但是从研究总趋势来看仍呈上升态势。

图1 2002-2016年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文献数量统计

(二)从研究主题看

现有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较为宽泛,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从2002至2016年的15年时间里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如表1)。近15年来国内学者围绕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主题重点关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要素或结构、现状与原因分析、培养策略或途径、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幼儿教师素养等方面。其中,从论文数量来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要素与结构研究是研究的聚焦点。

表1 2002-2016年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主题统计

(三)从研究方法看

以量化分析、经验总结、理论思辨、综合方法为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理论思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经验总结、量化分析、比较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实证研究”[3]等。通常情况下,在一篇论文中作者会运用一种或多种研究方法。本研究中我们对研究文献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2)。由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多以量化分析、经验总结、理论思辨、综合方法为主。同时,在梳理文献时发现“纯理论思辨”的研究在逐年减少,调查研究在逐年增加,量化分析中多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而以比较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实证研究(重点指运用扎根理论、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的成果委实少。

表2 2002-2016年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方法分析

(四)从研究视角看

我国学者研究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问题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共计359篇),约占总样本文献的98.1%,其余论文的研究视角分别是心理学3篇、社会学2篇、哲学1篇、现象学1篇。由此可见,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研究视角比较单一。

二、研究的进展及观点评析

通过梳理与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学者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林林总总、斑斑澜澜,研究主流在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要素或结构、现状分析、培养策略等方面。

(一)现有研究述评

1.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研究。依循学术研究的一般惯例和规范,厘清概念是研究的前提。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专业人员。如此,才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定义和理解大多是基于教师专业化或教师专业素养这一视角。张元认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是指幼儿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4]。教师专业素养就是“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和专业智慧的集合。教师专业素养具有专门性、多元性、自主性、内在性、动态生成性和多层性等特征”[5]。就幼儿教师而言,如步社民、虞小明等认为专业素养又称专业素质或职业素养,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是指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可有效运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集合[6-7]。

2.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素或结构研究。学界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素或结构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可谓见仁见智,我们将其梳理为以下几种观点:

(1)二要素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倾向于合格幼儿教师的培养,他们认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专业素质[8-9]。

(2)三要素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认为幼儿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专业精神、专业情意、良好的职业道德等。他们认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保证,还需要专业精神、专业情意和专业道德等精神动力。如认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10];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11];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结构包括积极向上的专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教育实践和组织能力[12]。

(3)四要素说。持此类观点的典型代表有: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包括文化知识、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幼儿教师的身心素质[12];澳大利亚幼儿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实践、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合作关系[14];多元文化视域下幼儿教师应该拥有“四维立体式结构”的专业素质,即公平平等的理念、多元结构的知识、人文关怀的情意、差异教育的能力[15]。

(4)多要素说:持此类观点的学者倾向于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他们在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发现,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优秀幼儿教师的素养结构包括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技能素质、玩教具素质、情感素质[16]。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认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需具备“一个核心理念,两方面基础知识,三种职业素质,七项职业技能,十种专业实践能力”[17]。幼儿教师应具备12个方面的专业能力等[18]。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就专业素养中的某一维度进行研究,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19];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20];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划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复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21],等等。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要素或结构因时代背景、教育情境、地域文化等的变化而变化,也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并非静态的、预成性的,而是动态的、生成性的,更应是多维度的、综合性的。

3.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分析研究。近15年来,研究者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较多关注,并就存在的种种问题给予了深刻的归因分析。

(1)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从“专业人员”的角度,既对合格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提出了复合性要求,也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提供了考量依据。众多学者基于《专业标准》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选择省(市)域内农村、民族地区的在园教师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诸多研究发现,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不论是新手教师、角色适应期教师还是转岗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能不够娴熟、对教师职业价值认识不到位、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等。另一方面,公、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存在显著差异。如有学者对四川南充地区公、民办幼儿园调查发现:“公民办新建园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7<0.05)、在专业精神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0.001),在身心素质、教育理念、专业理想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公办园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优于民办园教师、民办园教师在专业精神方面优于公办园教师。”[22]尽管研究对象本身具有地域和文化差异性,但诸多研究一致认为,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明显落后于《专业标准》的要求,现状不容乐观。

(2)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归因。当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现有研究分析看,影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因素不仅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包括幼儿教师职业本身和教师自身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就外部因素来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主要受社会地位、政策环境、工作条件、家庭婚姻状况、经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外部因素中,家庭婚姻状况、园所性质、担任角色、经济收入等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存在显著性差异[23-24]。另一方面,就内部因素来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还在于教师个人,包括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道德品质、知识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等因素。导致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地位低、培训机会少、幼儿园刚性管理等原因之外,还存在教龄、职业倦怠、专业学习不自信等[25]。由此可见,当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问题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也因人因地而异。

4.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如前所述,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策略与途径问题是近15年来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焦点。研究者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途径,综观学者们的研究,他们对此问题的解读主要基于四个层面,即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幼儿园层面及教师个人层面。

(1)从社会层面来看。目前,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困境的破解需要各方的协同与合力。最关键的是,政府要重视幼儿教育,应将幼儿教育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要加快《学前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让幼儿园教师做到有法可依;应将幼儿教师纳入国家统一的教师资质管理系统,“建立制度化的终身专业学习”;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提高的政策保障。

(2)从高校层面来看。师范院校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需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需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努力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相关学者从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26-27]。

(3)从幼儿园层面来看。园本研修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基本策略。“通过带教进班、一课二研等职前培训,及全面听课、知识考核、说课比赛、基本功比武等活动”[28],“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搭建专业平台等路径,构建立体化的园本研修体系”[29]以提高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助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此外,来自一线的教师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做法。应通过创建“我要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组建“帮我发展”的教师互助队伍和搭建“促进发展”的多方位锻炼平台,不断强大师资力量,实现教师与幼儿园的共同发展[30]。

(4)从教师个人层面来看。幼儿教师需要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现场作为研究的“掘金之地”,基于行动和反思的研究学习,在行动和反思中研究学习,在研究学习中行动和反思,以此作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切入点。认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依赖于幼儿教师的自主发展,通过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反思专业实践和加强同伴合作等基本策略实现[31]。此外,许多学者认为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不二选择[32-34]。

5.关于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幼儿教师素养研究。近年来,学者开始关注具体学科或领域的幼儿教师素养研究,比如幼儿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35];幼儿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研究[36];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研究[37];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38];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证研究[39];现象学视角的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研究[40];还有学者关注到幼儿教师的健康素养、信息素养、安全素养等基本素养。

(二)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及其主要观点,我们不难得知:近15年我国学者就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开展了系列研究与实践,尤其是2010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蓬勃发展的态势,表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正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而这种态势也必将推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继续迈向深入。虽然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已有的大部分研究中尚且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1.在研究领域方面,研究广度亟待拓宽。相比小学和中学教育阶段以及其他职业或行业,幼儿教育领域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相对薄弱。前期以“专业素养”为主题词共检索到9000余篇文献,其中,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相关的仅有495篇,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占到了总样本文献的近1/2,其他职业(行业)的相关研究约占45%。此外,在研究对象方面,在园教师居多,职前师范生较少,重视在职教育而忽视职前培养,忽视职前和职后的贯通培养。由此观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广度有待拓宽。

2.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深度还不够。大部分研究仅停留于现状描述和宏观叙事以及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和系统性内容建构的研究成果缺乏。相比横向研究针对同一时段同一群体情况的调查分析而言,纵向研究视其为一个流变的动态生成过程。而现有研究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动态生成性关注不够,对规律的探寻和概括程度欠缺,尤其是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化。

3.在研究视角和方法方面,研究视角过于单一,研究方法整体较为简单。在该课题研究领域,使得现有不少研究因教育学贯之以一的研究思维导致理论架构与重点问题的定性难有重大的突破。同时,大部分研究仍然较为注重理论思辨、经验总结、现状描述,而轻实证研究、叙事研究、批判与反思研究。

三、研究的反思及趋势

在当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协同培养卓越人才的时代背景下,为推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向纵深发展,未来研究应从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探究,以期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果。

(一)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研究的广度

针对现有研究更多集中于在园幼儿教师,而淡化职前幼儿教师,今后在研究过程中要坚持职前培养、职后培训相结合原则,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的覆盖面,加强纵向研究。因此,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师范生生源的选拔与培养、师范生成长的期望与成效、师范生培养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研究等。此外,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专业素养结构和影响因素探究中,更要综合考虑与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征,从师范生教师的职业价值、专业认同、学习动机、教学满意度、个性化学习、实习实践等多维度进行实证性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如此,才可能拓宽与深化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领域。

(二)系统建构研究内容,提高研究的深度

纵观已有研究,除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外,研究成果整体比较零散,系统性研究不够。而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是一项涉及观念变革、制度保障和模式创新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个人更新理念、深化认识,而且需要政府、高校和幼儿园等的协同与合力[41]。因此,今后的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内容和过程要坚持系统性建构,实行逐层精细推进,力求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螺线上升的研究态势。为提升研究深度,研究重点应主动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高素质”的协同培养体系,创新高校—地方—幼儿园“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构建“幼教联盟形态”的协同培养平台,建构“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协同培养路径。如此,才能更加全面地、系统地推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三)整合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效度

承前所述,大部分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方法重于思辨和经验总结,过于笼统和理想化,这既不能拓宽关于幼儿教师专业素养问题认识的视野,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存在的现实困境。需要运用多学科研究视角和多元研究方法。一方面,需强化多(跨)学科研究思维,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学科视角去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学科视域的介入与融合,以建构体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特点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为避免在理论探索和路径建构时出现主观臆断、抽象的言说、剥离现实的现象,在研究方法上需要理论与实证相结合进行逐层精细研究。宏观层面多采用实践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总体把握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学前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等前沿课题;中观和微观层面多采用调查、观察、深度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行为等进行“深描”,深入了解他们在理念更新、课程实施、实践教学、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需求和期待,并尽可能地将其合理的建议纳入幼儿教师培养的顶层设计之中。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实施建议,提高研究的效度,推动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走向新常态。

[1] 林崇德.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8(1):10-14.

[2] 刘小林.基于《专业标准》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升[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124-126.

[3] 鞠晓青,马勇军.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国内研究述评[J].教师教育论坛,2016(9):54-60.

[4] 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3(1):50-52.

[5] 李慧方,罗生全.教师专业素养养成:学习共同体视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26-28.

[6] 步社民.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技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5(5):45-47.

[7] 虞小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8] 李辉.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冲击及有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5):22-25.

[9] 朱莉,马丽枝,任广红.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理论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6-59.

[10] 胡碧霞.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内涵的诊释[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4-6.

[11] 陈雅芳.幼儿教师“专业化”对幼师生“自主教育”的挑战[J].学前教育研究,2005(z1):76-77.

[12] 于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问题与对策[D].济南:鲁东大学,2014.

[13] 但菲,王红艳,吴琳.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4):43-45.

[14] 王彦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新世纪改革及其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5):113-118.

[15] 邓诚恩.挑战与突破:从多元文化视角透析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J].教育探索,2015(6):146-149.

[16] 何立立,关辉,金光丽.沈阳市优秀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调査[J].辽宁教育研究,2003(10):5-8.

[17] 高乐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养[J].现代教育,2014(4):34-35.

[18] 康建琴.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的初步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3):109-111.

[19] 朱志娟.浅析促进幼儿教师发展的两类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05(3):52-54.

[20] 方红.缄默知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性智慧[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7-20.

[21] 张建波.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9(5):58-60.

[22] 曾彬,张哲,栾文艳.农村新建园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基于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比较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7):76-79.

[23] 张哲,曾彬,李阳.农村新建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教师教育学报,2016(3):35-43.

[24] 李静,杨兵.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以重庆市农村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54-258.

[25] 杨兵.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6] 左瑞红,李锋.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2(8):144-146.

[27] 闵钰,梁清.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5):81-82.

[28] 史苏英.论园本研修对新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J].现代教育科学,2013(6):78-79.

[29] 靳瑞敏.利用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5(5):64-66.

[30] 曹雯娴.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46-53.

[31] 索成林.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37-38.

[32] 彭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53-54.

[33] 刘世娟.浅论反思性教学与反思途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77-80.

[34] 郭咏梅.幼师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12(6):61-63.

[35] 林伟红.长沙市幼儿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6] 谢玉萍.关于幼儿教师数学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1-64.

[37] 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3):25-27.

[38] 陈伟丽.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35-36.

[39] 王新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3):77-80.

[40] 李永涛.论幼儿教师的哲学素养——现象学的视角[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1] 宋占美.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84-194.

[责任编辑 王亚婷]

Progress and Reflection on the Research on Preschool Teachers’Professionalism in Recent 15 Years

ZHANGPeng,JIANGRong-hui

(TeachingAffairsDepartment,SichuanPreshoolEducatorsCollege,Jiangyou,Sichuan621700,China)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lies in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in recent 15 years,and lists the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and typical views of domestic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research and reviews them.Alth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accomplishment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deepening and expanding,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research,which is worthy of our reflection and improvement.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field,improve the breadth of research;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content,improve the depth of research;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study.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progress and reflection

2017-02-17;

2017-03-28

四川省绵阳市幼儿教育与发展专项课题重点项目(MYYZD201606)

张鹏,男,甘肃陇西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蒋荣辉,男,四川江油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G615

A

2095-770X(2017)05-0093-06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素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