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辅助手段类型与使用策略

2017-06-01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手段辅助幼儿园

吴 婕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安徽合肥 230011)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辅助手段类型与使用策略

吴 婕

(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安徽合肥 230011)

音乐欣赏是满怀喜悦心情倾听音乐的过程。由于幼儿的特点,需要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使用相应的辅助手段,其类型可分为运动觉、语言、视觉辅助手段。其使用策略有:辅助手段性质要与音乐相符;选择适宜的辅助手段类型;辅助手段自身讲求艺术性;尊重幼儿的自由与个性;综合、灵活地使用辅助手段。

幼儿园;音乐欣赏;辅助手段;类型;策略

PDF获取: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5.007

音乐欣赏是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践的过程。[1]幼儿园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增长幼儿音乐知识,发展能力,拓展音乐视野,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热爱,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奠定基础。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经验的匮乏,幼儿园音乐欣赏不宜搬用成人单一安静倾听的方式,而是需要丰富多样的方法使其以“动”的方式实现欣赏主体对音乐“全方面”、“多层次”的探究。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常需借助辅助手段来实现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行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仅要选择适宜音乐、创设良好环境,辅助手段的设计与选择同样重要。

一、辅助手段对幼儿音乐欣赏之意义

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就在其名著《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中指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音乐欣赏活动富有感染力,需要反复聆听,幼儿感知音乐就是一个不断地听——逐渐熟悉——产生兴趣——感知音乐的语言、要素——学会分析、理解——促进更深入地感受——形成对音乐终身热爱的过程。[2]163欣赏主体在过程中不断体验、深入理解音乐,并逐步积累以提升审美趣味和鉴赏力,尤其是针对内涵意蕴深厚的名曲,每听一遍都会有不同体悟。音乐欣赏重点在于发展体验者内在感受力,其能力发展具有内隐性,并需要长时间的耳濡目染式的“熏陶”慢慢积累,对教师自身音乐素养要求也比较高,而传统音乐欣赏教育往往采用“整体—分段—整体”流程进行模式化地反复倾听,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价值,此显然不适宜幼儿的身心特点。因此,幼儿音乐欣赏教学长久处于比较困难且被忽视的领域。

音乐作为独立的艺术,对其教育只有从音乐自身特性出发,遵循审美教育之规律,才能让幼儿受到音乐感染,发展其独特教化作用。作为听觉、情感艺术的音乐,听觉直觉要与心灵融合,不仅要重视听觉的激发与投入,由此对音乐自身元素如节奏、旋律、音高、强度、长度、音色、织体等的挖掘与理解,同时还要注意对其间蕴含情感的体验,即培养幼儿音乐的审美感受力,并激发其审美情感。幼儿作为不成熟学习者,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并带有一定直觉行动性。其内化思维尚未充分发育,对事物的认知需要外显的行动参与方式进行,加之幼儿自身音乐各种知识、能力、相关生活经验的匮乏,以及注意力、自控力等心理方面能力发展较弱,需要成人用适宜其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有方式引导幼儿音乐的学习,尤其注意培养其兴趣。建构主义也认为幼儿学习应当是积极主动自我构建过程。因此,幼儿音乐教育必须打破成人音乐教育单一、教条化模式,应当为其建立宽松、自由、丰富信息刺激的音乐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创作。由此,幼儿音乐学习需要多感官联合参与的模式,即听觉充分投入基础上结合动觉、视觉、触觉等。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多通道综合感官学习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有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并能唤起幼儿自身生活和意境的记忆和表象,进行意象思维与想象,进入音乐意境,从而让音乐能为其理解并喜爱,甚至“沉醉”其间,为将来其音乐能力向着更丰富、深度方向发展奠定基础。加登纳也认为儿童艺术发展涉及生命过程中三大系统:制作(making)系统、知觉(perceiving)系统和感受(feeling)系统。制作系统就是行动;知觉系统是识别,从音乐学习角度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感受系统的产物是情感,从音乐学习角度就是关于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儿童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三大系统整合、交互作用、产生动态合力的过程。[3]5

综上所述,由于幼儿的学习具有“情境性”、“参与性”、“综合性”等特点,加之音乐自身的抽象性、多义性之特性,从理论到实践具体操作上均需要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大量使用辅助手段。从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接受美学”视角出发,音乐欣赏过程也是欣赏主体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应引发幼儿对音乐的真实感受,将音乐元素如节奏、旋律等与幼儿经验进行有效联接,并充分调动其各种感官,采用各样材料与方式的辅助手段,用其擅长的外显方式进行表现,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丰富多样辅助手段的使用能充分打开音乐与幼儿生命体验的通道,让其能反复而深入地体验音乐,以“非对象”方式将理性与非理性融合,从而深入到音乐中去,获得审美愉悦,为审美表现与创造积累内在功力。虽为听觉活动的音乐,但通过形式不拘,丰富多样各种形式辅助手段,可以让幼儿不仅能听到,而且可以“看”到、“触摸”到音乐,并可开放多感官通道,从而促进内心听觉,累积各种音乐经验。因此,辅助材料使用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相关文献甚少。下面就根据查阅文献以及笔者经验,分别从幼儿园欣赏活动中辅助手段类型与使用策略方面进行阐述。

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辅助手段的常用类型

辅助手段顾名思义,就是帮助欣赏主体更好理解音乐的方式方法。有学者从感觉通道角度将其分为动作、语言和视觉材料[4]137,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本文将其分为三种类型:运动觉、语言和视觉辅助手段。

(一)运动觉辅助手段

运动觉辅助手段指随着音乐做动作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自发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肌肉运动是幼儿感知、理解和表现音乐最为自然和重要途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身体动作对音乐进行感受,因此,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要训练耳朵、嗓子,身体也要练习。他进一步指出,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身体要自然放松,才能让大脑与肌肉之间建立精准链接,进而达到全身心投入,由此在倾听活动与身体反应相结合的基础上创建了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换言之,没有肌肉参与的音乐学习不利于幼儿的感受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们应当鼓励、引导幼儿自由运用身体动作跟随音乐,尤其是随节奏做出自然反应。

(二)语言辅助手段

语言辅助手段指的是具有音乐所表达意境的文字材料,如故事、散文、诗歌、民谣等,也可根据乐曲创编文字材料。故事、儿歌等文学作品是孩子们最为喜爱的“精神食粮”,借助文字材料所描绘的具体情境可让幼儿直观想象,进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激发并发展情感。

有的音乐自身带有很强故事性,如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和狼》,音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如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定音鼓、弦乐、大鼓生动刻画出小鸟、肥猫、鸭子、老爷爷、大野狼、彼得等生动的形象以及人物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情节;音乐《龟兔赛跑》、《啄木鸟之歌》用旋律生动讲述了故事等。此类音乐可先让幼儿自由创想,然后再将作者意图告诉幼儿,在此主题框架下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想象合理编构具体的故事发展情节,让音乐形象丰满、生动,帮助幼儿深入体验音乐。

(三)视觉辅助手段

音乐具有一定抽象性,而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视觉材料最为他们能接受并喜欢,是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辅助手段类型。视觉材料就是帮助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理解、体验音乐的视觉辅助手段(主要通过视觉的具体的线条、构图、造型、色彩、内容等),视觉材料可通过具体形象让原本抽象的音乐栩栩如生。根据其是否静止的角度,可以分为静止、流动材料。静止材料通过静止的画面表现音乐,可反复观察,有利于精细感知与记忆,如图谱、图画、雕塑等。流动材料便于与音乐同步进行,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动态过程,如动画、录像、可活动的教具等[4]138。当然,流动材料也可与静止材料进行结合,即与音乐同步开始动态构图,当音乐结束时形成静态画面以便细致观察。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辅助手段的使用策略

(一)辅助手段性质要与音乐属性一致

作为音乐欣赏的辅助手段,顾名思义,欣赏音乐是其最终目标,所以辅助手段自身特性要与音乐相吻合。换言之,辅助手段能较准确地反映音乐自身的要素,如旋律、节奏、结构、主题、情感等。运动觉手段的速度、力度、性质等要与音乐的速度、强度、特点相符;语言材料中的内容、结构、语言、形象以及隐含的情感脉络要与音乐相一致,在对文字材料表现时也要注意其声音、情感、音调、节奏等所渲染与音乐类似意境;视觉辅助手段自身线条、构图、造型、色彩、形象等须与音乐匹配,动态的视觉材料的过程须与音乐表现同步,更好地表现所欣赏音乐的流动变化性。如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狮王进行曲》,乐曲具体生动形象,但结构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幼儿欣赏,可以借助如下文字材料。“大森林里黑洞洞的,风吹树摇声中隐隐传出了狮王的吼叫声,突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吹起了号角,狮王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狮王高兴地大叫,乐队用号角为它伴奏,狮王高兴地大吼起来,狡猾的狐狸带领小动物为狮王跳舞,狮王饿了,大叫一声把狐狸吃掉了。”[6] 35-41故事情节与音乐丝丝入扣,比如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情节对应乐曲起初的下滑音;用狮王威风行走表示乐曲中雄壮有力的乐句;低音区的十六分音符上下反复琶音生动再现了狮王吼叫,高音区轻巧的跳音描绘出狐狸带着小动物们为狮王献舞情节,最后用高音区三个保持音表现了狮王一口气吃掉了狐狸。借助故事中生动的动物形象和情节,幼儿能更清晰感知音乐结构、乐段的不同性质,并深入体验音乐情绪。

再以运用最为广泛的视觉材料为例,视觉材料的设计要与音乐自身或赋予的主题相符,让音乐与辅助手段共同建构出互相辉映的整体意境。如音乐《梁祝》,截取其最为委婉优美的主旋律片段,根据音乐原表现主题及幼儿经验,重新赋予其“蝴蝶找花”主题[6]28,教师或幼儿可以操作蝴蝶道具随音乐飞舞出连绵弧线,乐句尾部停顿时可让蝴蝶自然轻柔地“停”在花朵上,以切合主题和音乐旋律,玩几遍后还可尝试分角色扮演蝴蝶和花朵;乐曲《啤酒桶波尔卡》,根据中班幼儿经验水平,就可以尝试设计“啤酒桶和小老鼠”为主题图谱。[7]196-198海顿代表作《惊愕交响曲》风格幽默风趣,可截取第二乐章最为知名片段让中班幼儿欣赏,乐曲开头弦乐器轻柔演奏,反复更轻,在无意间忽然全部乐器奏出强烈和弦,如晴天霹雳,产生震惊全场的“惊愕”效果,从而乐曲的特点鲜明而广为大众熟知。根据小班孩子理解水平,可命名为“吓了一跳”主题,并用各种生动鲜明形象表现此情景,比如正在轻轻走路的小猫突然被小老鼠们用锤子用力砸到爪子,笑容可掬慢慢晃悠着脑袋的圆脸小丑忽然间变成夸张的长脸等,生动有趣,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为其喜爱并帮助理解音乐。

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非正常结果,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判断其原因。例如,很多学生不知道溶血标本对血钾和转氨酶的影响,脂血标本对酶类测定和比浊项目结果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些结果时,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不清楚处理程序和步骤。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相互矛盾的检验结果的能力明显不足。比如,当微生物检验的药敏报告中出现产ESBLS的细菌对所有头孢类抗生素均敏感的结果时,学生都会熟视无睹。

(二)选择适宜类型的辅助手段

为音乐选择辅助手段的类型,首先要考虑到音乐与之的匹配性。如舒曼的《梦幻曲》,音乐形象较弱,但旋律平稳优美、细腻动人,带有安静、冥想的色彩,因此语言材料更加适合帮助幼儿理解。作家冰波创作的故事《梨子小提琴》,语言优美,具有诗化色彩,梦幻优美的意境与音乐十分契合[4]137。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水族馆》,根据音乐及幼儿已有经验,可赋予其“小鱼与水草”的主题,选用生动形象的图画,再设计动作表现水草生长、游动着的小鱼、小鱼与水草做游戏情景等帮助幼儿深入体验音乐[7]149-150。

此外还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经验水平。比如小年龄孩子,思维处于感觉运动阶段,运动觉发达,因此动作更为其喜爱与接受,也最贴近其发展水平,可多选用运动觉辅助手段。大年龄孩子可考虑同时开放多通道,可灵活选取不同类型辅助手段,因为心理学对感知觉研究证实:人在感知一个特定事物时,开放的感觉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1]。

(三)辅助手段自身讲求艺术性

音乐欣赏是审美性艺术活动,作为辅助手段也要注意其审美性,以便与美妙音乐之间“相映成趣”,因此,作为审美活动的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同样需要美感渗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审美滋养。如语言材料的文字要简洁、优美,具有感染力,为幼儿理解和喜爱;视觉材料同样需要艺术感染力,生动有个性、为幼儿理解和喜爱;视觉材料涉及制作,既要考虑到教育效果,也要考虑投入,即购买或制作的经济性。如施特劳斯的名曲《加速度圆舞曲》截取其中最为代表性片段,可设计成图1图谱[5]143。

图1 为《加速度圆舞曲》片段制作的视觉材料

通过形象化画面,幼儿能形象化并清晰地感知乐曲ABA式结构、不同乐段性质。如用螺旋线圈描述A段乐句不断加速,用细细的各种线条表示B段三拍子轻巧中又有点变化的圆舞曲风格等。本视觉材料只需一只笔就能轻松操作,还能与音乐同步动态构图,富有个性与艺术感染力,由于设计精妙,看似简单却能生动、准确地表现音乐,能在教育实践中取得好的效果。

(四)尊重幼儿自由与个性的表现

需注意的是,在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当幼儿“有感而发”做出与教师设计不一样动作时,只要其与音乐性质相符,就应当尊重他们个性化的表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另外,当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之后,教师还可尝试与幼儿共同探究设计表现音乐的动作、图谱、故事等,让其发挥充分想象力,尝试用不同手段方式方法自由进行“二次创作”,在不同感官与艺术形式间进行联接,体验到表达、创造、交流的快乐,在此基础之上还可尝试进行即兴表演等。

(五)综合与灵活地使用辅助手段

幼儿的认知方式需要采用综合形式进行学习,因此,辅助手段也应该丰富与多样,应用起来也要灵活。上述辅助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完全可以有机融合。多通道的辅助手段融合使用,不仅能丰富视听感受,还能激发幼儿学习热忱。如《狮王进行曲》,就可结合语言材料——故事,并结合图谱,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游戏。再例如施特劳斯的名曲《加速度圆舞曲》,根据其奇幻色彩,可以先用语言创设魔幻化的情境:“森林小木屋里住着一位可爱的小精灵,小精灵有个很神奇的本领,就是调制魔法汤。咦,谁知道什么是魔法?”[5]142-145然后用图谱(见图1)来表现音乐结构、旋律,之后设计手指轻点(开始施魔法)、从慢到快手指绕圈(搅拌)、双手交替张开(撒魔法粉)轻轻摇晃、重重摇晃、看、停顿等系列动作来生动形象地表现小精灵制作魔法汤过程,最后在瓶盖内涂抹颜料设计成小魔术,让瓶子中水通过摇晃接触颜料从而“变色”成为“魔法汤”。活动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整个欣赏过程被串联成完整、充满魔幻的情境,孩子沉浸其中,充分地进行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体验音乐。

上述不同类型的辅助手段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当然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其他划分。除了上述类型辅助手段,还可以灵活、机动地使用其他类型手段。例如,三角铁、铃鼓、小铃铛等打击乐器;纱巾、绸带、胸饰、木偶等小道具;运用哼唱旋律、填词演唱、为音乐配声部伴唱;根据音乐进行情境表演等。如维瓦尔第名曲《四季-春》片段,可先让幼儿欣赏并引导其发现音乐里有四种不同性质的声音属性;再让幼儿看春天景色的视频,链接并激发幼儿经验并为后来动作创编做铺垫;使用斗笠、彩带、蓝色纱巾、扇子小道具让幼儿分别扮演农夫、小鸟、流水、雷雨四种春天里的事物,让幼儿随乐扮演角色并自由肢体表现。另外,音乐欣赏还可与其他艺术形式如曲艺、武术、戏曲、歌舞剧、影视作品片段等进行有机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存在共同的渊源与审美规律,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审美心理结构,而且,通过异质的交融,让方式更加灵活、丰富和有趣,能充分发展幼儿多种感觉,并让其在活动中获得愉悦和自信。近年来幼儿园音乐教育走向游戏化和整合化,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幼儿园课程中。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课程非常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天性。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方式,还可开放多感官通道,打破音乐与生活的界限,幼儿可以很自然融入音乐中,像游戏、生活一样“玩转”音乐。多元化的方式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更加敏锐、精细和丰富。因此,采用综合形式体验感受音乐,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倾听艺术的音乐,首先要培育“会听的耳朵”,即仔细分辨,因此,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幼儿听觉始终需要被充分调动而不能被稍弱,要避免看似“热闹”而实质上的“喧宾夺主”,以不断提升幼儿内在感受能力,激发其内在生命力,进而达到高峰体验的“沉醉”。

从儿童发展需求来看,音乐教育意味着让儿童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获取表达、交流、创造和意义所在[1]。因此,音乐欣赏方式方法应灵活、自由、多样,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终目的是儿童能将其在音乐经历中所获得的一切有益体验的营养渗透到他们“生命的每一个细胞”中[1],借助音乐审美活动的沉潜反复滋养心灵,由此获得和谐、自然、健康的人格发展。

[1] 许卓娅.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1995(3):14-16.

[2] 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4] 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沈颖洁.与孩子们共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践性解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6] 许卓娅,孔起英.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艺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欣赏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朱毅然]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Auxiliary Methods in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

WUJie

(TheDepartmentofPreschoolEducation,HefeiPreschoolEducationCollege,Hefei230011,China)

Music appreciation is a process in which audiences listen to music with full of joy.Due to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corresponding auxiliary methods should be used in the music appreciationactivity in kindergarten.These methods can generally be divided into 3 types,includingbody movements,language,visual material aid.In teaching practice,the choice ofauxiliary method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music;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ype of auxiliary method.Auxiliary method should have its own artistry.When using these methods,children’s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andthe use of auxiliary materials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and flexible.

kindergarten; music appreciation; auxiliary methods; types; application

2016-12-23;

2017-03-01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msgzs17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SK2016A0787)

吴婕,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G613.5

A

2095-770X(2017)05-0030-05

猜你喜欢

手段辅助幼儿园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