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差序性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2017-06-0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市832000周春光

石河子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差序学习动机大学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市,832000)周春光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市,832000)陈法杰

论差序性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市,832000)周春光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石河子市,832000)陈法杰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受学生个体需求影响的,学生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的学习经历、不同的学习目标都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大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的价值?这个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采用差序性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途径,依据学生在教学不同环节中的表现,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去衡量学生。形成既满足教学要求,又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达到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各得其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差序性教学;需求;动机

管理学的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管理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对人的思想、感情和需求的关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可以说是一种哲学的管理思想,让我们辩证的看到人的不同方面,采用灵活的多变的方法去激发人的能动性。学习,是学生永恒的话题,教学是教师必修的功课,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积累和探索的。

1 学生背景、学习动机与差序性教学

学习是学生的永恒话题,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人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甚至同一年龄、同性别……同一专业的不同人的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也不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认为,一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都是受个体内在的动机所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不同。有些人读书是为了能够毕业以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有些人读书是想拥有一份高学历,从事科学研究,还有一些人,读书是为了什么,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大学代表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的地方,随着本科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大学,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客观上也造成了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其中,比较直观的是入学分数,有的班级最高分与最低分竟然相差到300余分![1],虽然,分数不能代表一切,但分数至少是学生过去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过去学习行为的数字表现。我们不能一概的认为入学成绩好的学生在大学一定学习成绩优秀,入学成绩差的学生在大学的表现一定就差,但是通过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来看,一些曾经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大学的一些课程中表现出学习比较费力,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大学则抱怨有些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了。文章中提到的学习背景并不仅仅是指学生成绩的差异,还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条件、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上面存在的差异,这些因素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另外一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对人的行为影响主要体现在动机是影响人行为的原始动力、是引导人行为的指示器和调节行为的控制器。对于大学生而言,每个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表现的偏好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些同学偏好科学研究的课程,有些同学偏好基础课程,还有些同学偏好社会实践的课程,这些偏好都是受到学生个体内在需求影响的。这些需求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和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些同学这样说“我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是因为这个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社会、关于企业等的实践的东西,能够让我们更早的接触社会”,还有学生认为“我喜欢这门课程是因为老师给我们讲的都是学科前沿的一些知识,可以拓宽我们的专业视野”,也有些同学说“我认为老师讲的和我的预期有一些差距”等等,因此,有些同学逃课去听自己喜欢老师的讲课,有些学生逃课去图书馆自己复习,相信每个学校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存在,那作为教师,该如何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呢?

文中的差序性教学并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教学格局,而是以多元化为手段、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以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呈现出来的“序”和以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所体现出来的“差”为基础,在横向和纵向形成的有差别的多元化的教学。“序”具体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等排出来的所谓的优秀与否。“差”是学生背景、学习动机等的差异化。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要求我们建立新的适合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需求。这要求教学的过程中不光以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主,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业发展等。尊重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因材施教,对不同起点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途径,依据学生在教学不同环节中的表现,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去衡量学生。以便形成优秀学生高飞,良好学生竞飞,合格学生跟飞的态势[2],形成既满足教学要求,又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的差序性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达到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各得其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 学生需求调查与差序性教学

关于学生需求的相关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调查和访谈的对象均为本学期所授课程中的学生,采取课间发放问卷的形式,问卷发放数量103份,回收103份,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被调查者70%是女学生,30%是男学生,其中58%的学生是来自农村,20%是少数民族。问卷中有71%的学生是自愿选择本专业学习,有29%是被迫选择本专业学习,包括报志愿被调剂、补录、随机填报志愿、父母决定等原因选择本专业。

图1 上大学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图1看出来,样本调查反映出62.14%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希望将来能有一个理想的工作,23.3%的学生是高中毕业后的自然延续,还有7.77%是本人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个人读大学的目标不一样,因此可能表现出来的在大学中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

图2 上大学的对自己的要求

图2可以看出,一定在大学也要学习优秀的只占32.04%,有59.22%的学生认为中等水平就可以了,还有一部分的同学认为及格就行了。可能这少部分的学生更愿意在大学接触一些不一样的知识,他们的重点不是在学习上,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可能更愿意从事一些兼职或者与社会有关的知识。

图3 学生所希望提高的能力

从图3可以看出,学生想在大学提高的能力中,66.67%是希望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其次是应变能力56%、执行能力54.55%、语言表达能力53.54%。其中占比比较小的是文字写作能力23.23%、知识面34%、学习能力42%等。每个学生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其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肯定也会不一样的。

3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可以反映出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一线的教学老师应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求科学的设计教学大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当然,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①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理想目标、成长经历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关照到每一个学生。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最正确的、最前沿的学习知识,也要结合国外的、国内的实际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有差序的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在考核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变的考核形式。③提高教师个人知识面。在课下的时候不仅要充分备课,还要过阅读一些时事政治、企业管理、经济发展等等方面的知识,还有充分走入企业,走入社会,只有老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所得之后,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1]冉超凤.建立差序格局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26-29.

[2]周春光、陈法杰.论课人力资源管理课学生情绪学习及动机研究[J].考试周刊,2016

[3]吴德芳.论课堂教学中的“无序”[J].当代教育论坛,2003,11:41-42.

[4]原晋霞.试论教学场域中的权力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7:62-64.

G423.02

B

1008-0899(2017)02-0026-03

猜你喜欢

差序学习动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从“差序格局”到“差序治理”
——概念跨学科移用现象的分析与反思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