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南泥湾

2017-06-01惠嘉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三五九旅南泥湾旧址

惠嘉麟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又戰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以前经常听到《南泥湾》这首经典歌曲,也时常在脑海中想象军民大生产的火热场景。今天,我终于来到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追寻和感受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就在这里开荒种田,是大生产运动中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在南泥湾革命旧址,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先后参观了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旧居、九龙泉、桃宝峪和南泥湾大生产展览室等景点。革命旧址里展出的一件件实物、树立的一座座雕像,都无声地诉说着当年大生产运动的艰辛与伟大。革命旧址广场中高高矗立的纪念碑上镌刻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八个大字,正是南泥湾精神的生动写照。

屯垦南泥湾,战斗又开荒,那是一段悲壮又充满浪漫情怀和令人振奋的革命历史。

1941年,由于解放区根据地遭遇日军“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等,延安革命根据地面临着粮食短缺、物资匮乏等非常严峻的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争取抗战胜利,八路军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开进荒无人烟、遍地荆棘的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在王震旅长的带领下,战士们放下枪支,拿起锄头,披荆斩棘,风餐露宿,以不辞万难、人定胜天的精神向大自然进军。他们开荒地,种庄稼,建窑洞,搭窝棚,养牲畜,纺毛线,自造木锄木犁,在桦树皮上写字……经过了两个几乎是挨饿的冬天,南泥湾终于实现了完全的自给自足。战士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有了南泥湾的成就,有了南泥湾的收获,中国革命才度过了非常时期,红色延安才走过了寒冬。南泥湾精神再一次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新世界,全靠我们自己。

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仍是我们发展奋斗的传家宝。在雪域高原、戈壁大漠,在大山深处、寥寂海岛,在三九严冬的北国,在炎夏三伏的南疆,在热火朝天的工厂矿山,在挥汗如雨的林场稻田,在刻苦攻关的实验室,在边关海防的哨卡……今天的中国人民,仍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综合国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成为放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理由;相反,越是在条件优越的时刻,越是不能丢掉这种精神。当我们看到毛主席简陋的菜谱、周总理带补丁的衣衫,当我们听到富豪李嘉诚饭后打包、霍英东节俭持家的故事,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也深知富裕更须艰苦奋斗的道理。

在我们品尝成功、享受幸福的今天,南泥湾精神更显极其珍贵。居安思危,忆苦思甜,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永远成为我们战胜困难、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如火炬一般一代又一代相传,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征途!

【作者系西北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文(1)班学生】

猜你喜欢

三五九旅南泥湾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南泥湾途中》
南泥湾开荒志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三五九旅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南泥湾
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兵团精神
峥嵘岁月——黄崖洞保卫战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