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媒猜测中国极地战略

2017-06-01

环球时报 2017-06-01
关键词:国家海洋局极地科考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解读者”网站5月30日文章,原题:中国未公开宣示的极地外交政策中国的极地战略不断发展,它实际上是一项未公开宣示的外交政策。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表示,国际社会需要时间“进行心理调整”来接受中国在极地事务的新力量。

从5月22日至6月1日,中国在北京举办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来自42个国家的400名代表与会。会议开始前一天,中国国家海洋局发布题为“中国的南极事业”的报告。报告列出中国在南极的许多科考活动,但该报告算不上观察人士呼吁的那种勾勒中国南极战略和计划的白皮书。在报告发布会上,中国国家海洋局负责人表示,中国“目前没有利用南极资源的计划”——措辞准确且非常谨慎。

第40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是中国作为新兴的极地大国初次亮相。中国在1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就从极地地区的小角色变为主角。如今中国已是由极地国家——在北极和南极实力强大的少数国家——组成的专属俱乐部成员。

目前中国花在基地、飞机和破冰船等新基础设施上的钱,要多于任何其他南极国家。中国的南极基地数量已翻倍,目前有4个科考站、2个营地和3个机场,还准备在罗斯海地区建第5个基地。访问南极和在那里工作的中国公民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极地科学家已取得多项重大地理发现,命名了数百个地点。中国在南极水域有两艘抗冰船活动,还有一艘在建。中国科考项目在南极拥有完全自给的陆、海、空能力。

在北京看来,扩大在南极的存在是为中国争取南极资源权、南极治理权和未来的资源开发打下必要物理基础的途径。中国想要获得南极所有可用权益,即中国人所说的“和平利用”南极。

中国对成为极地大国的重视,代表了一种根本转向,一种全新的构想世界的方式。极地地区、深海海床和外太空都属于新的战略领域,中国将在那里汲取成为全球强国所需的资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北京在竭力利用这三个领域的机遇。这些对中国的持续增长、繁荣和政治稳定必不可少。▲

(作者安妮-玛丽·布萊迪,乔恒译)

猜你喜欢

国家海洋局极地科考
可怕的极地雪融
恐龙跑得快吗
在极地盖房子
极地之星
中国南极科考30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