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油进口:地炼还需修炼软功夫

2017-06-01

中国石油石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原油山东进口

○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原油进口:地炼还需修炼软功夫

○ 文/本刊记者 于 洋

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后,地炼在打造原油进口“软实力”方面仍要经历一段“摸爬滚打”的过程。

根据山东检验检疫局提供的数据, 16家地炼企业在获得原油进口与使用权短短两年后,就表现出了不可小觑的实力:2016年地炼企业经山东口岸进口原油批次量、重量已分别达到山东口岸进口原油总量的38.1%和29.8%。

据隆众资讯分析师张萌介绍,整个2016年大部分炼厂的进口原油完成率比较高,在80%~90%,只有三四炼厂完成率在50%以下。但是繁荣的背后却也暗含着心酸。

原油进口短重频发

山东口岸是我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口岸,同时山东也是地炼集中的一个大省。目前,全国共有19家地炼企业获得原油的进口与使用权。其中,山东省就占据了16家。

“双权”的放开,到现在已经有两年的时间。被“松口”的地炼企业表现出对原油进口很高的热情,但实际上,进口过程中的一些遭遇却让他们很头疼。这些企业的遭遇也是获得“双权”企业的一个缩影。

根据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消息,2016年山东口岸共检出原油重大短重76批,短重44126吨,货值1291万美元。其中,地炼企业进口原油重大短重44批,短重22447吨,货值665万美元。

困扰地炼的短重问题在国际原油进口贸易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地炼还是国企央企,在国际原油进口贸易中都会遇到。“原油短重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石化行业的‘潜规则’,类似水产市场卖螃蟹的‘含沙绳’。”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说,“随着油价下跌,近两年原油进口短重情况愈演愈烈,已经影响到炼油厂正常的利润预期。”

山东地炼企业进口原油重大短重占进口原油短重比分别达到了57.9%、50.9%和51.5%。“地炼企业进口原油量约占全省1/3,但进口原油短重率却占到了一半以上。这个比率确实比较大。”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说。

相比原油贸易经验丰富的发货方,进入国际原油贸易市场短短两年的地炼企业还属于“新手”。“由于地炼企业进口原油起步晚、单批次采购量小、选择局限性大、贸易经验不足,经常导致进口原油重量短少、成本较高、品质低劣等情况发生。” 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处处长宋振乾一语道破。

“新手”的遭遇

这些“新手”遭遇的短重有一部分是属于非贸易欺诈性短重。根据宋振乾的介绍,像舱底剩油、舱壁挂油这种引发的短重,是由于倾点高、含石蜡多、黏度大的原油凝结成块,如果油温低、船舱加温系统不佳或船方卸货技术水平不足引起的;像分卸港引发的短重则是受制于企业加工储存能力不足、国内部分港口吃水受限等因素,部分地炼企业会选择拼船运输、分港卸货的方式引起的。这种方式因为船方人员能力不足,或者因为船方人员操作失误,不能准确控制好卸货量,就会出现一港多卸而另一港少卸的情况,导致一港溢重而另一港短重。例如,莱州口岸进口1批倾点高达39℃的泰国MANORA原油,因卸净率较低,货物短重156.943吨,短重率达6.5‰;黄岛口岸进口1批阿曼OMAN原油在多港分卸,本港减载时少卸货物1144.4吨……

“除此之外,地炼贸易经验不足,面临欺诈风险也就大。”宋振乾说,这也是让地炼头疼的。“新手”地炼面临熟悉原油贸易规则的发货方,经常会遭遇发货短缺。部分发货人在最低的履约前提下,利用5‰合理误差的贸易管理故意隐蔽短重。“检验检疫部门多次从进口原油中检出大量明水,‘以水充油’欺诈行为呈逐年递增态势。”宋振乾说。

遇到这种情况,贸易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地炼通常只能“忍气吞声”。山东的一家炼厂负责人无奈地说:“一次两次短重可能是偶尔情况,但每次都擦边合理误差值,累积下来利润还是会受到影响。这让我们很头疼。只要在合理误差内,我们就不好诉诸维权。”

地炼之所以对“以水充油”不能辩护什么,是因为在国际原油贸易中,“以水充油”有其合理性。据宋振乾解释,装港密度水分结果异常,装卸港计量的原油体积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装货港密度结果偏高、水分结果偏低导致货物短重。例如,近期,黄岛口岸进口一批阿曼OMAN原油,经鉴定,卸货港比装货港的监测密度小0.006g/cm3,明水多569.8吨,最终导致货物短重1394.945吨,短重率达10.02‰,短重货值57万美元。

“经验相对丰富的原油进口方对于某些地区的原油、装卸港的情况比较了解,面对可能存在涉及欺诈性贸易的行为,对合理误差能提早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在谈判时协商好,可以有效地规避可能存在的欺诈性贸易行为。”董秀成说。

●获得了充足的原油,地炼才可以开足马力生产,但保质保量地进口到原油并不容易。 供图/CFP

摸爬滚打是必经过程

不可否认,相对于资金和实力强大的国有油企,“地炼企业在与国际石油公司谈判中处于弱势,大多数采购合同以装货港提单重量为结算依据,贸易成本高,面临欺诈风险也大。”为此,针对原油短重频发风险,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醒,贸易合同中尽量约定以卸货港实际货量作为结算依据,并明确短重赔款细则,分港卸货时,贸易合同中应尽量选择分舱分装。

“贸易合同是进出口检验局检验的标准依据,也是整个贸易和诉讼的一个重要依据。”董秀成说。合同在原油贸易合同中,通常都会详细说明油的品质、组分等,采用不同的价格公式。价格公式中采用哪种报价系统,是采用到岸价还是离岸价,都会对贸易的金额产生影响。

“合同谈判的好坏关键在人。企业需要既有国际原油贸易谈判技巧、又熟悉自身企业的人才。表面上是对各种条款的规定,实际上背后考量着谈判双方的经验、实力。”董秀成说,“对于刚刚迈入国际原油市场的地炼企业来说,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欠缺的。地炼在参与国际原油贸易时,往往委托第三方的谈判机构谈判,存在一定弊端。”

除了人才的培养外,王红英认为,地炼在获得了原油进口使用权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还面临着多方面能力的“修炼”:“比如像参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的能力。参与国际期货原油交易锁定进口成本的能力不足会导致企业损益波动较大。尽管目前原油的价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但并不代表廉价原油的时代一直持续。2007年原油价格暴涨带来成本上升而很多企业并未做好成本风险管理从而导致亏损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

不论人才培养还是应对挑战的各项能力,董秀成说:“这个过程不会因为你的身份是地炼或者是国企央企就可以避免。”中化集团是国家批准最早进行原油进口的企业,随后三桶油相继获得原油进口的权利。“刚开始三桶油委托中化的相关人员进行谈判,慢慢学习,到今天在经历数十年的国际贸易活动中,总结了一整套的运营经验。只有自身切身经历,才能有适合自己的经验。”董秀成说。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熟悉规则和惯例,不断自身积累经验、提升自身实力的过程。在董秀成看来,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谈判合同这一环节很重要。董秀成说:“作为国际原油贸易新手,地炼在进入国际原油贸易市场时必然要经历一个摸爬滚打的过程。”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欢

原油山东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