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历史上的半字师、一字师

2017-05-31牛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48期
关键词:郑谷骆宾王臧克家

牛锐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有“半字师”,还有“一字师”“二字师”,读来确实给人无限的启示。现撷取其中几例,供同学们欣赏。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一次他路过杭州清风岭,夜宿古寺,见碧空如洗,明月高悬,江水波光粼粼,不由得诗兴大发,在寺院墙壁上题诗一首:“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次日走后感觉“前村月落一江水”一句不妥,因为月落之时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应改为“前村月落半江水”才妥当。于是他急忙返回寺院改诗,却发现墙壁上诗中的“一”字已被人改成“半”字。从僧人口中得知,改诗人乃是大名鼎鼎、才高八斗的骆宾王。高适遂称骆宾王是自己的“半字师”。

伟大的毛泽东一生有两个“半字师”。1957年,毛泽东与诗人臧克家谈诗,臧克家认为《沁园春·雪》一词中“原驰腊象”的“腊”字改为“蜡”更贴切,“蜡象”与“银蛇”相对互衬,诗意更浓。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称赞臧克家这“半个字”改得好。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写了《到韶山》一诗,虚心诚恳地向有“荊楚才子”之称的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的“哭”字改为“咒”字,意义更深刻,感情更强烈。毛泽东欣然接受,称梅白是他的“半字师”。

与“半字师”相比,“一字师”的故事也较多。唐代末年,有一位叫齐己的诗人写了一首早梅诗,原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拿此诗去找著名诗人郑谷品评。郑谷称赞说写得不错。但他又对齐己说,如果再改一个字就更生动了。齐己十分高兴地请郑谷修改。于是,郑谷把“数枝”改为“一枝”。这一改,“一”字就不是单纯的数词,而是用来形容动词“开”字了。齐己读后,欣喜不尽,急忙叩地下拜,称郑谷为“一字师”。

猜你喜欢

郑谷骆宾王臧克家
臧克家致刘征书信
郑谷诗歌的禅宗美学意蕴
默静在晚林中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李朋墓志铭》与郑谷生年新证
骆宾王七岁咏鹅
老马